前言
在那亂世三國中,在曆史上留下最深痕迹的莫過于那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凡是君主身邊總是會有一位謀士這是不可避免的,當然人們印象最深刻應該就是劉備與諸葛亮了。
提到東吳大家總是會聯想到周瑜,雖然周瑜早逝,但卻是曆史痕迹最深的一位謀士。也正是因為有周瑜在前,人們總是會選擇性地忽略魯肅,但魯肅真的是如此的平庸本分嗎?
一、得以重用
可以說魯肅與當時三國其他人相比他的出身算是其中比較顯赫的一位了。魯肅出身于豪門,并且他家底也很深,從他之後給予周瑜幫助就可以看出。雖然年幼喪父,但魯家對于魯肅的教育并沒有落下。
魯肅文韬武略很快就成為當地出名的青年才俊,當時正逢亂世,在此時的局勢之下,像魯肅這種人才向來都是衆人所争搶的,不過魯肅既然有才他的眼力勁也是不用說的。
此時周瑜正因為糧食的問題發愁,于是就聽手下說當地有一個名叫魯肅之人,德才兼備是以周瑜向魯肅提出請求,希望魯肅能夠支援一些糧食。面對周瑜的請求,魯肅想都沒有想就答應了,也就是這一次的幫助,讓兩人結下了淵源。
在與周瑜結交不久後,魯肅就因其才能為袁術所看重,但魯肅卻是和周瑜一樣的想法,覺得袁術難以成大事,是以在給袁術幹一段時間後,魯肅就收拾東西走了。這一次他準備去投奔周瑜,而此時的周瑜也已經在孫策的麾下。
也正是因為有周瑜的舉薦才讓魯肅進入了東吳的陣營中。但之後因為祖母逝世不得不傳回家鄉,在這段時間中東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孫策逝世,他的弟弟孫權上位。在這種局勢之下,周瑜希望魯肅能夠投奔孫權。
魯肅聽取了好友的建議,投靠東吳,自此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謀士生涯。
二、深謀遠慮
從魯肅見到孫權的第一面說的話就足以看出魯肅的遠見,他能夠算得上是三國時期一位著名的軍事家和謀略家。
當時的曹操正在北方和袁紹混戰,魯肅的意思則是趁着曹操在南方的時候,趁機出兵讨伐劉表進而得到荊襄,随後乘勝而下占領益州。自此就形成了孫權與曹操隔江而治的局面,将天下一分為二。
其實魯肅的天下二分與諸葛亮的天下三分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并且值得一說的是魯肅比諸葛亮還早提出。在今天看來若是此計可行,三國的局勢勢必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遺憾的是在孫權還沒有來得及奪取荊襄的時候,曹操已經開始南下了。
劉備不及,隻能是将荊襄之地拱手相送到曹操的手中,這也是無可奈何之舉。但通過這足以看出魯肅絕不是後世所言的濫好人,他有着自己的謀略。可以說從魯肅入世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經預料到曹操将會是整個三國勢力最強的一支。
之後的魯肅的謀略也都是讓孫權與劉備合作對抗曹操,這是他一生所推崇的。當然事實也證明魯肅很有遠見,并且比其他人早看了幾十年。
早在劉琮投降的時候魯肅就敏銳地感覺到,三國的局勢恐怕要出現變化了。是以在其他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便向孫權建議,應該與劉備結盟,一同對抗曹操。
這邊在一統北方後,東吳所在地就已經進入到了曹操的眼中,對于這一塊香饽饽曹操是極其想要得到了,正好曹操剛剛經曆了勝利正是士氣大振的時候。當即就組織軍隊南下想要對東吳出手。
當然要是能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豈不是更好,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東吳的大營與孫權協商,希望孫權能夠獻地歸降。可以說為什麼東吳在曆史上名聲如此差,其原因就是在他們身上看不到任何的骨氣,這邊曹操稍加威脅,朝中不少人都開始主張投降。
往往主張投降的大多都是文臣,但在孫權的陣營中是不光是文臣,武将中許多都是投降主義者。此時孫權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魯肅站在一旁一句話都沒有說。但是當所有人都走後魯肅單獨來到孫權的房間,勸說孫權萬萬不能投降于曹操。
并讓孫權将周瑜召回一起商讨對策,在魯肅的一番肺腑之言後,孫權當即醒悟,按照魯肅的建議積極備戰,并且将周瑜召回。
随後的事情就不用說了,兩方爆發了三國時期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赤壁之戰,最後以曹操戰敗告終,并且在那之後曹操再也沒有能夠踏進江東地區一步。餘生都隻能盤踞在北方。
在此次退回北方後,當時朝中以周瑜為首的一衆武将都想要乘勝将荊州一舉拿下,但魯肅卻是堅決反對這個戰略的,魯肅依舊是堅持主張孫劉聯盟,隻有兩方聯盟才能夠在對抗曹操的時候有可能性,畢竟目前雖然赤壁之戰曹操戰敗了,但他的實力依舊強勁。
是以之後魯肅建議孫權将荊州借給劉備以此來鞏固兩方的聯盟,當時在東吳朝中,可以說大多人都是主張出兵将荊州攻下的。最後孫權還是聽從了魯肅的意見,為什麼三國鼎立的局面延續了多年,正是因為蜀漢、東吳兩方都堅持聯盟的政策,這一切都離不開魯肅。
三、人才觀念
在周瑜逝世後就将魯肅推薦給孫權,讓魯肅接替自己的位置。在受到孫權的任命的時候魯肅曾經給孫權舉薦一個人。
魯肅所推薦的正是有着“卧龍鳳雛”之稱的龐統,但遺憾的是此人的長相确實是不忍直視,又因為其有才性情古怪,是以龐統讓孫權不喜。并沒有将其委于重任,但魯肅卻是清晰地知道龐統的能力,于是就讓他去蜀漢投奔劉備,魯肅告訴龐統抵達蜀漢後劉備一定會重用他。
并且在龐統走的時候魯肅還親自寫了一封舉薦信,足以看出魯肅的重視。在魯肅看來兩方是聯盟的關系若是龐統能夠輔助劉備一同對抗曹操,豈不是一件好事。不過劉備與孫權的态度是一樣的,見了龐統之後,也因為他的長相進而忽視他。
于是魯肅又寫了一封信給劉備,讓劉備一定要重用龐統。這一次劉備終于聽進去了,很快他就發現了龐統的能力。
可以說單單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魯肅的品行,就像他所言的隻要不助纣為虐就好,即使不能在一個陣營,也可以為他人所用。魯肅的這種人才觀點早已超出當時的思想。
結語
可以說在魯肅還活着的時候一直都在盡最大的努力來維護東吳和蜀漢之間的聯盟,為什麼世人給魯肅一個老好人的評價不過就是因為當年他一直在中間緩和兩方的關系。
但事實也證明魯肅所作所為是正确的,曹操因為忌憚聯盟的實力,多年一直都沒有輕舉妄動。這邊魯肅逝世後,兩方聯盟破裂,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戰死,劉備大怒出兵東吳,最終兩方兩敗俱傷倒是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