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中國行|老街裡的潮生活

作者:綠春融媒

4月的杭州,水光潋滟,濃淡相宜,花信風來,雲樹繞堤。近日,跟随“文化中國行”主題宣傳活動,記者深入浙江杭州的橋西曆史文化街區、清河坊曆史街區,感受和記錄老街裡的潮生活。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項目申遺成功,杭州拱宸橋、橋西曆史文化街區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拱宸橋街道是以成為京杭大運河南端唯一擁有雙遺産點的街道。

“在橋西曆史文化街區,世界文化遺産點得以精心保護,工業遺存得以創新利用,非遺得以活态傳承,這些都滲透在暖暖煙火氣之中。”杭州市拱墅區拱辰橋街道橋西社群黨委副書記李悅介紹。

橋西曆史文化街區自2010年建成開放,曆經十餘年的全面保護與更新,将儲存完整的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建築以及大量近現代工業遺存呈現給市民遊客。如今,街區仍有321戶原住民枕河而居。

“我們這一代喝着運河水長大的人啊,一生鐘情于這塊地方。”杭州市民柴選法是“50後”,工作、生活都未曾離開過拱宸橋及周邊區域,見證了整個街區的保護與更新過程,“現在家門口是世界文化遺産。遊客都在街區主道活動,一點不影響小區的生活氛圍。住在這裡,鬧中取靜,十分自在。”

柴選法工作過的浙江麻紡廠以及杭一棉、杭絲聯等老廠房、老倉庫,在橋西曆史文化街區的發展中并沒有被舍棄,而是經過改造利用,變成了博物館、美術館、工藝館等,繼續發光發熱。一到晚上,這些空間内外的文藝演出、主題講座、閱讀推廣等活動豐富多彩、熱熱鬧鬧,街區内133家各業态店鋪、場館,豐富了市民遊客的文旅體驗。

“橋上行人橋下舟,茶香酒馥曲無休。”從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手工藝活态館到街區内的精緻小店,杭州韻味十足的老街處處散發濃郁“潮”範兒,文化描摹出它的新形象。

手工藝活态館前身為通益公紗廠舊址,現已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手工體驗基地,兼具互動教學、非遺手工體驗和民間技藝表演多種功能。館内,各類作坊分散布置,不僅集聚了浙江省的文化資源,還吸納了四川的泸州油紙傘制作技藝等各地非遺項目。通過不定期更新手工藝和非遺展示場景,該館以交流促傳承、以傳承帶傳播,為新一代非遺傳承人施展才能提供了平台。

“技藝可以是傳統的,理念一定得是新穎的。”在以皮雕為主題的仝仺美學館,店主蔣超超一邊“料理”手中的皮革,一邊分享感悟。大學學習藝術設計專業的她,一畢業就開始接觸皮雕、潛心學藝,憑借獨到眼光和祖輩傳下來的選皮、用皮之長,逐漸探索出個性風格,創作出了《拱宸·趴蝮》等一系列創意十足、技藝精湛的作品,頗受年輕人青睐。

白牆黛瓦,雕梁畫棟,曆經歲月滌蕩,夜色中的清河坊曆史街區難掩風華。2020年,經改造的清河坊曆史街區以嶄新面貌綻放,宋韻文化與市井風情相映,傳統與新潮共生。行走在清河坊,流連于宋韻綿長,品味出現代味道。

杭州人說,一座清河坊,半部杭州史。清河坊位于南宋都城臨安城遺址的中心位置,這裡自古便是杭州繁華之地,書寫着商業傳奇。

清河坊保護恢複了大批百年老店。胡慶餘堂、方回春堂、王星記等杭州老字号雲集,複現舊時杭州商業中心之貌,也集聚了人氣,年均客流量超3000萬人次。

“中華老字号”藥店胡慶餘堂内,身穿白大褂的老師傅用傳統技藝制作中藥。1874年,胡雪岩創立胡慶餘堂。走過150年風雨的胡慶餘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内設中藥博物館,藥草、醫書、牌匾等記錄着中醫的發展與傳承。近年來,老藥店與現代生活碰撞出新火花,推出的陳皮紅豆拿鐵、菊花拿鐵等中醫藥咖啡,引起年輕人的興趣。

南宋禦街上,青磚黑瓦與現代玻璃組合而成的南宋書房,是一扇展示宋韻文化的視窗。從圖書展示到主題文創,從文化講座到研學活動,從寄出主題明信片到聆聽國潮音樂會,讀者可以在這裡感受宋韻文化與當代生活的融合。

南宋書房總經理趙群偉告訴記者,南宋書房以書店為平台,以多業态形式呈現宋韻主題,用沉浸式體驗宋韻生活的方式吸引年輕客群,讓千年宋韻傳承下去。自2020年10月開業以來,南宋書房年均接待讀者300餘萬人次,每年舉辦點茶、香道等各類活動約200場,活動參與者年均100萬人次,35歲以下讀者成為南宋書房的主力客群。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清河坊曆史街區還依托街區豐厚的文化資源,打造“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通過房租減免、項目補助、星級評定等方式,加大對特色型文博類機構的培育扶持力度,招攬優質專題文博機構入駐。當下,朱炳仁銅雕博物館、劉江藝術館、此時藝術空間等十餘家文博藝術場館,構成了博物館群落線性展示空間。

步入大井巷49号,在一座已有近百年曆史的三層樓老建築中,一場敦煌壁畫飛天專題特展正在免費開放。采用特種礦物質顔料搭配加絲宣紙複制的40多幅飛天壁畫,高清還原了敦煌壁畫的原色及豐富的細節,讓觀衆可以在清河坊零距離看見敦煌。

展覽主辦方此時藝術空間剛開業月餘,空間主理人劉岩介紹,當地堅持“修舊如舊”原則,在不改變整體結構的前提下完成修複,“我們将持續推出一系列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有人文特色的展覽,豐富居民遊客的文化生活。”

在曆史建築保護和傳承中,新業态正喚醒老街巷,赓續隽永文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