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下一批次13萬噸起步,4加4一共8艘?

作者:匈奴狼山
下一批次13萬噸起步,4加4一共8艘?

8萬餘噸的新平台已經開始為期至少9天的首航測試;整個過程屬于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完善的階段,本身已經沒有什麼需要特别說明的。很多人還在關心到底什麼時候進行艦載機的正式上艦試飛,尤其是第一代隐身艦載機與所謂海盤子的上艦。其實這都是指日可待的過程;甚至9天之後回來,發現攔阻降落區已經大範圍的“擦黑”,都不要感到奇怪。因為各方面的系統都已經十分完善。這個平台正式傳遞的時間節點,絕對會比大多數人預計的更快!而在各種子系統全部通關,而且是全球領先的局面下,更應該關注的其實是後續平台的基本體量與建造規模。現在看來,基本上不會再建造8萬餘噸平台的所謂姊妹艦,也就是噸位相同,基本布局類似的現有版本。因為這個平台本身,

下一批次13萬噸起步,4加4一共8艘?

就是一個中途臨時大更新确定之後,各項基本參數不斷自我博弈、自我妥協之後的産物。最終導緻在一個平台上,既有全球首見的遙遙領先,也有各種明顯的不足之處,屬于無法更改的“湊合”成分!最典型的就是前右彈射器與前主升降機互相幹擾的問題極為明顯;再就是左前彈射器的偏流闆仍然深入斜角降落區的缺點。造成這兩者的根本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原始噸位不足,尤其是總長度有限;即使後期放大了型寬,而吃水線型卻無法輕易同步放大。一旦被迫延長,噸位就瞬間到了10萬噸級以上。那麼提前早就設定好的機爐艙4軸推進功率與總發電功率又無法與超10萬噸級互相比對;直接使用者最看重的3X節以上的極限航速名額将無法完成。是以隻能讓前彈射器與前主升降機位置交叉,

下一批次13萬噸起步,4加4一共8艘?

必然存在互相幹擾的問題。即使已經做出了妥協,但仍然不能充分發揮絕對超一流的電磁發射系統的最大潛能。要實作最大彈射起飛能力55噸級甚至60噸級的理想狀态,那麼至少需要120米的全長。而現有的平台最多隻能提供110到115米的極限發揮。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說是被迫削足适履了。本質上就是原始艦體的鋼闆已經切割,卻沒想到電磁發射系統突然有那麼大的突破。要最終适合50噸級超重型有人或者無人艦載機的120米電磁彈射起飛,那麼12到13萬噸的艦體是最基本的背景保障。考慮到新一代平台至少要使用到2070到2080年代;此時即使7代機也已經成型多年。從6代機開始,必然會逐漸從40噸級發展到50噸級甚至更大。是以相應的彈射能力與甲闆機庫的總面積也必須同步性水漲船高!

下一批次13萬噸起步,4加4一共8艘?

是以在首個純平電磁平台之後,必然會一步到位,而不再是所謂的小步快跑。全體系都已經相當成熟,在可以一步到位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再進行人為的限制。正常新版本的排水量将定位在13萬噸級,甲闆面積2萬平,機庫面積8000平;30萬軸馬力外加15萬千瓦的發電能力。同型艦至少集中高速生産4艘;很可能由單一船廠負責。而非正常版采用同樣的艦體,僅吃水稍深,到15萬噸級。采用2加2的模式分批建造。一共8艘,在2035年以前全部傳遞!就問同樣是計劃造8艘的福特級,對此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