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志平:讀書是優秀和平庸的分水嶺

作者:中國企業家雜志
宋志平:讀書是優秀和平庸的分水嶺
今天不讀書、不學習的人,很難成為一位優秀的企業家

文|孫欣

編輯|姚赟

頭圖來源|中企圖庫

4月23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世界讀書日活動,在善品堂國學院隆重舉行。大陸著名經營管理專家、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宋志平現身讀書會,與《中國企業家》雜志社副總編輯何伊凡展開一場關于閱讀與實踐的深入對話。

宋志平暢談了為何企業家需要讀書,以及讀書如何助力企業家在新經濟時代中取得成功。他用自己的成長曆程,從高分子化學專業到工廠工作,再到銷售員、技術員、工廠中的房間主任,直至廠長,每一個角色的轉變都伴随着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書籍的研讀。

宋志平說,他其實寫書是那種先做、後講、再寫,不是為寫書而寫書,而是确實覺得有了些心得體會再寫出來,這樣寫書就不難。宋志平還透露,自己寫書并沒有什麼功利心,他做了四十多年企業已不再需要證明自己,他寫書的唯一目的是想把自己過去的經驗拟或教訓傳遞給年輕一代,讓他們知道老一輩曾走過的路和踩過的坑,為他們前行插上路标和訓示牌。

宋志平精彩觀點如下:

1.在今天,套利機會消失了,不讀書、不學習的人,就很難成為一位優秀的企業家。

2.在“六大上司力”裡,我将學習的力放在第一位,你的學習力如何,是上司力基礎,當然學習裡邊很重要的是讀書。

3.我無論到哪兒去,書包裡都全是書,是以我的書包很重,你知道關公的大刀有多重嗎?那是我的“大刀”。

4.閱讀既要急用先學,活學活用,也要與時俱進,與實踐結合,更重要的是要提煉出自己的東西,特别是和書本不一樣的東西。

5.“讀書讀明白了”,就是從知識層面到智慧層面,讀書不但要讀出知識,還要讀出智慧來,知識在變化,而智慧很豐富,可以應對變化。

6.寫書時我會認認真真地精确到每一個字和每一個标點符号,會去一點點思考這是不是我的真實想法,然後把它們如實地用文字表達出來。

宋志平:讀書是優秀和平庸的分水嶺

攝影:鄧攀

以下為對話實錄,有删減:

何伊凡:我們先從一個根本性問題開始。請問宋總為什麼企業家要讀書?我們也知道有很多企業家其實不怎麼讀書,可公司做得也很好,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宋志平:伊凡的問題也是一個大家經常問的問題:企業家為什麼要讀書?企業家不讀書可以不可以?為什麼有的企業家沒讀書做得也很好?

企業家為什麼要讀書?因為企業家面對着生産經營、技術創新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我覺得企業家學習讀書是一個大前提。過去可能有時候企業家有“膽商”就行,我膽子大,圈了塊地,抓住機會一下子賺了好多錢,大家覺得這是運氣,隻要憑着膽量加運氣就可以。但大家知道,今天其實是高科技與新經濟的時代,讀書少,還說我要變個企業家,我要發大财,真的很難。即使你膽子很大,沒有知識也不行,是以我覺得作為企業家來講,首先他應該是一個學習者,也應該是一個讀書人。當然不是讀書的人都能成為企業家,又讀書又有企業家的特質,我覺得他才能夠成為企業家。在今天,我認為不讀書、不學習的人,就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讀書是在學習别人的實踐。咱們自己的實踐,是靠自己一步步蹚出來的,但要知道讀書是看看别人是怎麼做的,别人的實踐也很重要,可以使你減少走彎路,減少踩坑。

大學畢業時,我是學高分子化學的,結果後來分到工廠,做過銷售員、技術員、工廠中的房間主任、副廠長到廠長。一路走過來,我也是讀着書過來的。比如說做銷售的時候,我也不懂市場。當時書包裡有很多關于銷售員、市場分析等這方面的書,是以那個時候我的銷售業績還是很好的。後來我做了7年銷售副廠長,又做了廠長,管理好幾千人的北建立材。這時隻讀銷售就不行了,我就開始讀企業管理方面的書,我覺得那些書對我影響很大。

最早讀誰的書?讀艾柯卡(備注:李·艾柯卡,汽車業的傳奇,曾任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後又擔任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的書,那本書的名字叫《反敗為勝》,也叫《艾柯卡自傳》,當時這些書最早在80年代是影印的,我讀那本書讀得熱血沸騰的。當時艾柯卡來中國給我們中國企業家做了一場演講,我是他的粉絲,去聽完找他要了一張他簽名的照片,後來壓在我的辦公室的玻璃闆底下。

我為什麼跟大家講到這個?我那個時候很年輕,做企業很受他影響,做企業家應該有一往無前的精神,這個非常之重要。從我個人來講,我覺得如果我不讀書,我既做不好銷售工作,也做不好廠長的工作,當然更做不好兩個央企的工作(備注:宋志平曾任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是以我覺得讀書對我來講非常之重要。在“六大上司力”裡邊,我是把學習力放在第一。大家有時候說:“宋總沒想到你把學習力放在了第一。”我覺得今天做企業,尤其做企業上司人,你的學習力如何,可能是上司力的一個基礎,當然學習裡邊很重要的是讀書。

我記得那時候讓我做兩個央企董事長,我問當時國資委的上司,藥材和建材風馬牛不相及,為什麼讓我做兩個董事長?上司說:”因為你的學習能力極強“,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但确實我到了國藥以後,第一個節假日就用了7天時間讀了8本書,系統地了解了醫藥這個行業後,就在我腦子裡建立了一個架構,後來又去做了一些調研。在國藥做董事長5年的時間,沒有一個人認為我是外行,因為我讀了很多相關的書。

從我個人的體會來講,我覺得讀書成就了我。是以我也經常給大家講,要把時間用在學習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年輕人問:“宋總,那就不幹别的了?”我說:“你還想幹點什麼?讀書就夠了。”我記得南韓現代董事長他寫過一本書,他說南韓現代每年招的那些學生都是很優秀的。但3年之後,有的就變得特别優秀,有的就平庸下來。他們後來就做了一個調查,到底這些人是怎麼分化的,他們發現所有變得優秀的,都是将工作之外的時間用來學習、讀書的。是以讀不讀書,會是一個人是優秀和平庸的分水嶺。

是以我想通過這些例子給大家說,讀書、學習對做企業來講是至關重要的。也有人說,企業家其實不用讀書,後邊擺個書架裝裝樣子。确實有裝樣子的,你不能說沒有。但是如果書包裡老裝着書,就不是裝樣子的。我有個書包,我的書包真的是裝書。我記得有一次到飯館,服務員給我一提:“宋總,你這書包這麼重?”我說裡邊全是書。你知道關公的大刀有多重嗎?那是我的“大刀”。我到哪兒去,書包裡都是書,無論在飛機上、火車上,我一定都在看書。我是覺得書成就了我和我的事業,從我個人的體會和我看到這些東西,我也想給年輕的一代說,大家真的要抽時間多讀點書。

何伊凡:沿着您剛剛談到的這個問題,對企業家、創業者來說,怎麼樣解決知行合一的問題?剛剛您把書比成了關公的大刀,但是很多人這把“大刀”隻能擺到兵器架子上,不能上戰場?

宋志平:這個問題也特别好。讀書怎麼能夠學以緻用,我覺得要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讀書要活學活用。像我是在做什麼之前,先尋找這方面的書。我是想知道,别人在這個問題上,前邊有哪些實踐,我就大量地去看這些書。看了書之後,我在工作裡邊慢慢地去體會這些東西,把它一點點地用。用的過程中,如果我覺得有不一樣的東西,并不完全是書上那樣的,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得體會。實踐又出了真知,和書上不同,這就很重要。現實情況一直發生變化,我們讀的書都是對以前的總結和概括。盡管我們讀了書以後,我們熟悉了這些東西,但是遇到的東西往往又是新東西,不可能從書本上找到一個完整的答案。

第二,我們還要在實踐中自己再去摸索創造,把這兩個東西結合起來。有的人為什麼是本本主義、書呆子,因為他是死讀書,他認為以後的事情也都像以前一樣,實際上一切都在變化。是以我就覺得在讀書裡邊,既要急用先學,活學活用,也要與時俱進,與實踐結合起來讀,更要提煉出自己的東西,和書本上不一樣的東西,我覺得這也很重要。提煉出自己的東西來以後,還可以把它寫成書。你寫的書,可能有前面的繼承,有後邊的發展,而後面的發展是你本人做的。像我教MBA、EMBA和DBA工商管理課程時,有的老師是教理論的,我是教大家實踐的,兩個互相補充起來,就是你講的知行合一。

知和行一定要合一。不管你讀了多少書,有多少知識,關鍵是最後你做得怎麼樣,有什麼樣的效果。如果你把它做好了,說明這個書沒白讀。如果你做不好,說明讀了半天也白讀,是死讀書,沒有讀到書的真正精華。

我們有兩種知識,一種是在書本裡獲得知識,這個很重要。比如我們今天說,要學習ChatGPT這樣的AI大模型,這些新東西要先從書本裡面學。另外一種是智慧,智慧很重要。在讀書時,你會和有智慧的人進行交流,通過和他們的交流,你能擷取他們的智慧。智慧這個東西挺重要,将其應用好了,這就是我說的“讀書讀明白了”,從知識層面了解智慧,而不隻是簡單記住了那點知識。知識在變化,但智慧是很豐富的,是以我覺得我們讀書,真的要讀出智慧來。

宋志平:讀書是優秀和平庸的分水嶺

攝影:鄧攀

何伊凡:您跟很多愛讀書的企業家有個不太一樣的地方,不但讀書,自己還寫書。可能您寫的書已超過了很多企業家朋友兩三年要讀的書的數量,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寫書的?為什麼會有寫書這個念頭?又怎麼樣保證高效地産出,而且每一本書寫的内容還不一樣?

宋志平:這也是大家總問我的問題。我寫書首先源于我讀書,我喜歡讀書。讀多了以後,就想寫書。我這個人沒什麼其他愛好,以前我說過,平生無過人之處,隻好讀書。我也不吸煙,也不喝酒,也不打球,也不打牌,那一天到晚幹嗎?讀書。每天晚上差不多讀2小時的書。

我怎麼想起寫書了?書讀多了。到2010年的時候,當時我遇到了我的老上司陳清泰主任,他自己也寫書。他跟我說過一段話:“志平,你是能夠動手寫東西的人,咱們中國的企業家要寫點書,不能都從零開始。”他這句話給了我挺大鼓勵。我記得當時寫的第一本書叫《包容的力量》。為什麼寫這本書?我當時正要搞重組,要把這麼多企業弄到一塊兒,面對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們具備不具備包容性,你到底能不能包容大家,包容實際上是包容不同,而不是包容相同。

之後就開始陸陸續續地寫書了。大家都覺得寫了23本書一定很累、很苦,我不是這樣。比如我寫的有一本書我覺得挺好的,叫《經營方略》。《經營方略》是怎麼寫的?把我這麼多年來1000萬字的講話記錄,從裡面淘出來了35萬字,原汁原味地給放在了書上,一共290個小段。它的優點是真實,到現在很多人還在看那本書。還有人說,“宋總,我的工作總結寫不下去了,我就翻翻你那本書,裡邊一定有相應的東西。”

後來政法大學商學院的管理系主任王玲,帶着幾個EMBA的學生,他們每個禮拜來找我問問題,我進行回答,大家聽到的也都是是實事求是的東西。我本身是個做企業的人,是以不會講浮華的、空頭的東西。這本書叫《問道管理》,大家可以看看。雖然不是有章有節、規規整整,但我敢說,這本書裡面的觀點、内容特别适合今天我們的企業家讀,你必然會在裡邊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其實我寫書是那種先做、後講、再寫,不是為寫書而寫書,而是确實覺得有了些心得體會再寫出來,這樣寫書就不難。我做了四十多年企業已不再需要證明自己,我寫書的唯一目的是想把自己過去的經驗拟或教訓傳遞給年輕一代,讓他們知道我們曾走過的路和踩過的坑,為他們前行插上路标和訓示牌。

何伊凡:您寫完《穩健經營》這本書之後,下一本書的主題是什麼?我剛剛聽您說已經有一個準備了,接下來您的寫作計劃是什麼?

宋志平:提前劇透一下。我給自己定的計劃是每年為大家寫2本書。現在我寫書的靈感主要是我去企業比較多,我現在每年都去幾十家企業,過去這幾年我去了200多家上市公司,去了100多家非上市公司。因為過去40年做企業,我現在不做企業了,是看企業。在企業深入地調研,跟企業家們深入地交談。今天咱們大家在一起,我覺得這些也特别有意義。我有好多的思考,就會把它給寫了下來。

《穩健經營》比較好讀,我還有一本重要的書——《有效的經營者》。過去的管理時代,德魯克66年前寫過一本書,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今天大家仍然喜歡。今天到了經營時代,對我們企業家來講,大家可能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選擇,包括創新的有效性、資源的整合和創造價值等。我把這些東西寫了一本新的書,估計6月份或者7月份就會出版。

明年我計劃給大家再寫兩本書,也是我現在正在講課的書,一本是《十大戰略》,還有一本《核心競争力》。20世紀90年時,最早是邁克爾·波特(哈佛商學院大學教授,哈佛大學的最高榮譽獲得者,邁克爾·波特是該校曆史上第四位獲得此項殊榮的教授)寫的《競争戰略》,裡邊講到了“三大通用戰略”,後來發展成了核心競争力。我準備給大家寫一本到底我們中國的企業如何提高核心競争力。

另一本是《十大戰略》。每天早晨5點多起來,我就開始寫作,大概寫2個小時左右。當然也有修改,比如我寫這麼一本《有效的經營者》,現在正修改第7稿。因為我認認真真地會精确到每一個字和每一個标點符号,會去一點點地思考書中的核心觀點是否正确,然後把它們都能夠如實地用文字表達出來。這就有點難度,也需要用一些時間。

何伊凡:我們用一個輕松的小問題結尾,您這麼高頻率地寫書、讀書,怎麼做到不近視眼的?

宋志平:我有點花眼,要看小字的時候,我得戴上老花鏡。我演講、發言、看稿的時候,看不太清楚,可又覺得戴上個眼鏡,别人覺得怪怪的,但是我的背功可以,當然我也不是完全地去念,更多是給大家講,是以大家看不到我戴眼鏡。

何伊凡:謝謝宋總,對中國企業家群體來說,需要像“稻盛和夫”這樣的企業家,不但企業做得好,而且能夠持續地輸出自己的思想。宋總不是中國的“稻盛”,而是中國的宋志平。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