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牛盾:國際社會關注的幾個農業熱點問題⑥

作者:微觀三農
牛盾:國際社會關注的幾個農業熱點問題⑥

主要動植物疫情的危害與防控

目前,世界各國在農業生産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都高度關注主要動植物疫情危害的研究與防控。因為動植物疫情不僅僅影響農業收成和農産品品質,還直接影響到農業效益和農民增收;不僅僅影響生态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還會影響農産品貿易和各國人員進出境與合作交流。是以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加大立法和投入的力度,建立各種機構和隊伍,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研究,提高對主要動植物疫情防控的水準,運用一切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動植物疫情對本國和世界各國的危害。

我認為,動植物疫情的發生與危害是不分國界、不分發達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比如家禽業的頭号殺手——高緻病性禽流感,在最不發達國家發生,在最發達國家也發生。差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沒有能力防控,而發達國家有能力防控。發達國家應清醒地認識到,幫助開發中國家提高防控能力,減少損失的同時,實際上也在幫助他們自己,也是自己在受益。發達國家不應該倚仗科技優勢和經濟實力,影響和操縱國際組織去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所謂“國際标準”;更不應該對開發中國家施加壓力,迫使他們開放市場,為了一己之利,輸出有潛在風險的禽肉、牛肉、豬肉等産品。如果這樣做了,無疑是給輸入國家帶去風險,給開發中國家民族産業造成負面沖擊。

發達國家在口頭上堅持國際組織的疫情判斷與防控标準,但在國内又制定另外一套标準并且立法,主要目的是阻止其他國家的産品進口。這種雙重标準的實質是利用動植物疫情進行貿易保護,嚴重地幹擾甚至破壞了貿易的公平。

主要植物疫情的危害與防控

1.中國農業植物疫情現狀

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可随植物或植物産品傳播,對農業生産具有重要經濟影響或較大的潛在威脅,必須依法實施檢疫,以防止其擴散蔓延的有害生物。農業植物疫情,是指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發生分布情況。

農業農村部在組織全國普查和專項調查的基礎上,制定了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并根據檢疫性有害生物發生分布變化情況,及時對檢疫名單進行調整。同時各省(區、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所屬行政區域内的補充檢疫名單。

農業農村部公布的名單包括多種有害生物,如:昆蟲——美國白蛾、馬鈴薯甲蟲、紅火蟻,線蟲——香蕉穿孔線蟲;細菌——柑橘黃龍病菌;真菌——大豆疫黴病菌;病毒——煙草環斑病毒;雜草——毒麥、假高粱等。

新發現的植物有害生物增多。傳入中國的外來植物有害生物20世紀70年代僅1種、80年代為2種、90年代為7種,進入新世紀,新發現的外來植物有害生物猛增到近200種。有害生物種類,除了上述所提及的,還有苜蓿黃萎病、瓜類果斑病、梨枯梢病等,國家已将其定為全國檢疫性有害生物。

局部發生的疫情有擴散之勢。交通條件不斷改善,農産品流通數量不斷增多,疫情局部控制難度增大,一些疫情呈蔓延趨勢,如:稻水象甲、大豆疫病等。

一些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危害加重。柑橘黃龍病菌、柑橘潰瘍病、香蕉枯萎病、紅火蟻、黃瓜綠斑駁病毒等,每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30多億元。

2.疫情防控措施

面對日益複雜的植物檢疫形勢和日趨繁重的植物檢疫任務,我們應加強以下防控措施:制定和完善植物檢疫配套規章制度;建立和強化植物檢疫機構和隊伍;規範和加強植物檢疫管理;加強植物疫情防控;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3.近年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

一是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标準的制定。2004年釋出的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标準,作為《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秘書處制定的關于植物檢疫領域的協調标準,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全球植物檢疫政策和技術援助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的目的,是促使各國植物檢疫措施協調一緻,以期促進貿易并避免使用諸如貿易壁壘等不合理的措施,它在國際農産品貿易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二是國際植保公約的履約。2005年10月20日,中國正式加入《國際植物保護公約》,成為第141個締約方。現行的《國際植物保護公約》是目前國際植物保護領域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國際合作公約。随着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各國農業和貿易的聯系會更加緊密,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跨國傳播蔓延和危害,已經成了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各締約方要求加強履約審查的呼聲日漸高漲。

三是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跨國界傳播。由于人員交流頻繁,運輸友善,貿易量增加,跨國界、跨區域傳播問題更加突出,已成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加強國際合作與協調顯得尤為重要。特别是在資訊交流、适生性分析、原産地發生的危害規律、檢疫和除害處理方面的合作十分必要。

四是氣候變化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植被的分布,也影響有害生物的分布。一些原來的自然屏障因為植被的變化,為有害生物傳播提供了橋梁;一些天敵的消失,使過去氣溫不适合有害生物發生的區域,變得非常适合發生。自然條件和氣候的變化,将給植物檢疫帶來新的挑戰,也是全球面臨和關注的熱點問題。世界各國協同合作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分析,有利于做好防控應對工作。

主要動物疫情的危害與防控

1.動物疫病的分類

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生産和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将動物疫病分為三類:

一類疫病,是指口蹄疫、非洲豬瘟、高緻病性禽流感等對人、動物構成特别嚴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采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等措施的,目前有11種。

二類疫病,是指狂犬病、布魯氏菌病、草魚出血病等對人、動物構成嚴重危害,可能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采取嚴格預防、控制等措施的,目前有37種。

三類疫病,是指大腸杆菌病、禽結核病、鼈腮腺炎病等常見多發,對人、動物構成危害,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及時預防、控制的,目前有126種。

農業農村部2022年第573号公告的《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共計疫病174種。以上動物疫病的發生與防控對養殖業生産、人體健康和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都将産生重要影響,必須高度重視,抓好疫病防控工作。

2.防控工作基本情況

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正由疫情發生後的被動應急處置向完善預案和主動防控轉變;由階段性工作安排和要求向日常化、規範化、法制化轉變;由一般性業務指導向政策支援、科技支撐轉變。

中國政府先後制定了免疫補助政策、撲殺補償政策、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村級防疫員補助和扶持家禽業發展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力地提高了防控的綜合效果,在調動廣大養殖戶防疫積極性、維護養殖戶利益、減少疫情損失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

近年來,随着經濟不斷發展,國際社會對人畜共患疫病防控和動物産品安全性問題越來越關注。從國外疫病流行趨勢看,全球疫情進一步加重,對中國構成極大威脅。周邊國家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持續發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傳入中國,且病例不斷增加。藍舌病、非洲豬瘟、裂谷熱等多種烈性動物疫病和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病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持續發生、擴散和蔓延,造成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影響,直接威脅公共衛生安全。

動物疫情的通報、防控和動物産品的進出口貿易活動,各種規範和标準的制定與實施,都成為多邊、雙邊合作與談判的重點内容。在各項有關國際活動中,以歐美為首的發達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搞雙重标準,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國際組織施加壓力,促使開發中國家開放市場。這些非正常做法,理應引起國人的高度重視,盡力防範負面影響,最大限度地防止這些行徑對中國動物疫情撲滅與防控工作雪上加霜。同時,還應從國情出發,堅持自己的工作特色,認真學習、借鑒其他國家成功的防控經驗和工作模式,為本國産業結構優化、養殖業健康發展創造可持續的環境條件。

牛盾:國際社會關注的幾個農業熱點問題⑥

來源:中國農村網

編輯:霍然

監審:郭平穩、徐鋒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