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思想驅動大腦 未來學派
烏克蘭是“歐洲之門”。這裡,是歐亞大陸“心髒地帶”。為争奪這扇“門”,在這裡,發生過無數次戰争。這片土地上的人民,自己的選擇,決定了自己的命運。
歐洲,全稱“歐羅巴洲”(Europe),名字源于希臘神話的人物“歐羅巴”(希臘語:Ευρώπης)。
希臘,依山環海,大陸與海洋文明融合,是歐洲多元文化之源。
歐洲文明,與地中海文明,兩河流域文明,互相交融,沖突,融合。
歐洲白色人種為主,占人口90%以上。
東歐,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東岸一線,向東達烏拉爾山脈地區。
東歐平原,一馬平川,除了河流,沒有大山阻隔。
莫斯科,地處東歐平原,東面有烏拉爾山,西面沒有明顯的地理屏障。
拿破侖,1812年遠征俄羅斯帝國。
二戰期間,德國發起“東線計劃”,準備吞并蘇聯,實作歐洲霸權。
前蘇聯的版圖,俄羅斯處于大國屏障之中。
“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組織,勢均力敵。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面臨新的地緣政治格局。
“歐洲之門”烏克蘭,其地理屏障,就是一條河:第聶伯河。烏克蘭,也在複雜的地緣政治格局中,尋求自身的安全屏障。
烏克蘭人民,進行過多次艱難的“選擇”。
俄羅斯的地理安全緩沖區: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諸國。
波羅的海多國,東歐多國,加入“北約”。“北約”勢力範圍越來越大。
對俄羅斯而言,“兵臨城下”!
白俄羅斯,烏克蘭,是俄羅斯最後的一道安全“緩沖區”。
烏克蘭,能不能做出真正屬于自己的“選擇”?
當烏克蘭做出“選擇”,“俄烏沖突”,一觸即發。
2024年3月,“俄烏沖突”對壘局勢。
烏克蘭,軍事控制“地盤”在收縮,地緣政治困難在加大。
重新審視“陸權論”關于“世界島”的理論,歐亞大陸“心腹”地帶的人民,面臨着很多“選擇”。
在地緣政治中,很多“選擇”并不是“主動”的,而是“被動”的。
“俄烏沖突”預示,烏克蘭作為“歐洲之門”,将再次關閉,東是東,西是西。東不東,西不西,并不是烏克蘭的“選擇”。
明顯,北韓,伊朗,做出的選擇,也許要比烏克蘭明智一些。
今天,東北亞局勢,台海局勢,中東局勢,南海局勢,俄烏局勢,都是牽涉到全地球的平衡格局。
世界曆史上,隻有短暫的和平時期,人類絕大數時間,都是沖突而不平衡的。
人類不平衡的根源,在于地緣政治力量的不平衡。
隻要人類各個國家和地區存在資源不平衡,人口不平衡,科技不平衡,經濟不平衡,地緣政治就不會真正“均衡”。
我們,要看到地緣政治的格局,真正壯大自己,在不平衡的地緣政治格局之中,尋求平衡的真正力量!
(文中圖檔來自網絡,感謝網民朋友的分享!)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