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朗普上台前,先就“保衛台灣”交底,4字意味深長,與拜登不同

作者:吳學蘭

美國大選前,特朗普亮明未來戰略,亞歐盟友或被抛棄,台灣地區要認清自己的處境,賴清德當局将何去何從?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隻剩不到7個月的時間,從目前形勢看,現總統拜登的支援率連續數月低于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盡管拜登試圖對以色列施壓以換取國内阿拉伯裔選民的支援率,并以加征關稅、抵制中國汽車等方式展現對華強硬,但均收效甚微,若按照這種趨勢,美國總統的寶座或将易主。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歐洲對此已率先感覺,已經在内部讨論應對特朗普上台的可能,德國總理朔爾茨已率先訪華,法國總統馬克龍再提歐洲自主,大有一副與美國“對着幹”的勢頭。從特朗普時期的美歐關系及他的近期言論考慮,這種未雨綢缪并不是杞人憂天。

特朗普上台前,先就“保衛台灣”交底,4字意味深長,與拜登不同

近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媒采訪時宣稱,若美國在歐洲或亞洲的盟友被攻擊,隻要他覺得該國對其自身防禦的“付出不夠”,美國就不會出手幫忙。特朗普所謂的“付出”指的是防衛預算,說白了就是給美國上交的“保護費”,今年2月,特朗普特地将北約盟友劃分為“付出夠多防衛預算”和“預算不足”的兩個類别,對于後者,無論俄羅斯采取任何動作,他都會坐視不管。特朗普還提到了南韓,稱美國投入數萬美軍保護南韓并不合理。對于是否會“保衛台灣”方面,與拜登不同的是,特朗普用“拒絕說明”進行回應,但強調台灣地區奪走了美國90%的晶片業務。

特朗普上台前,先就“保衛台灣”交底,4字意味深長,與拜登不同

特朗普以“防務投入”衡量與盟友關系的親疏,可以說十分符合其商人的身份,這種簡單粗暴的政治立場是其“美國優先”戰略的延續,同時對拜登“辛勤耕耘”近4年的外交布局造成了一定破壞。在俄烏沖突的影響下,西方普遍已經耗盡家底,同時面臨被動“去工業化”的困局,導緻經濟增長動能普遍不足,甚至有經濟衰退的現象。若“保護費”上交不力,美國與G7、北約、日韓和台灣地區的關系或将迎來颠覆,這對中歐關系的改善、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是某種機遇。

特朗普上台前,先就“保衛台灣”交底,4字意味深長,與拜登不同

盡管特朗普并未表态,但台灣地區的處境和未來已經很清晰了。一方面大陸通過經濟、執法和軍事手段不斷加大收台力度,并通過兩岸政治和文化交流逐漸瓦解台當局的基本盤,統一已經成為必然事件。而台當局在武力不足、支援率不夠和經濟依賴大陸的現實中,已經無力阻擋大陸收台。美國若放棄對台“承諾”,台灣問題的最大威脅将被解除,台當局隻有四面楚歌。

特朗普上台前,先就“保衛台灣”交底,4字意味深長,與拜登不同

在特朗普的眼中,中國大陸是“桌子”,台灣地區隻是“筆尖”,不難看出其務實的政治立場。目前中美在經貿、氣候、科技和司法領域仍存在諸多合作,若為了“台獨”勢力而破壞美國的利益,大機率不符合特朗普的對外戰略。而在大陸的“窮台”政策下,台當局還能拿出多少“保護費”交給美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