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生丨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作者:央廣網

先生,不僅是一種稱謂,更蘊含着敬意與傳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僅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更有着溫潤深厚的德性、豁達包容的胸襟,任風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将深沉的家國情懷根植于血脈之中。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後生晚輩持起讀書、做人的一盞燈。

中國之聲特别策劃《先生》,向以德性滋養風氣的大師緻敬、為他們的成就與修為留痕。今天播出《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視訊加載中...

王德民:我可能就是花崗岩腦袋吧,就認定了,就是想着一定要盡量讓我們國家的石油更多,一直這樣,我沒改過。

【人物名片】

王德民,87歲,中國油田分層開采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創始者,多項科研成果為大慶油田穩産增産提供了技術保證。他是大陸石油開采專業首位工程院院士,院士登記表裡這樣評價他的工作:“這些工藝,都是世界上油田開發意義重大、難度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技術”。2016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将21023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

先生丨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2016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将210231号小行星命名為“王德民星”

石油界的璀璨星辰,科研之路始終如初

先生丨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王德民

能夠讓王德民院士感到興奮的瞬間,不是他曾斬獲多個獎項、不是夜空中閃爍着他的名字,更不是因為被稱為“最帥院士”爆紅網絡,而是他看到大慶油田汩汩噴湧出“黑金”的刹那。對他而言,人生的“高光時刻”,全然不在于萬衆矚目的榮耀,更多的是内心的滿足。

先生丨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王德民年輕時的一寸照

王德民:沒有必要,一個搞技術的、搞石油的,從長相來比,是以我很反感。我跟别人(比)就有點冷血動物了,榮譽對我的激動不是特别大,我得了這些榮譽的時候,我還正在研究别的,我沒時間再考慮,是以就興奮不起來。

王德民的人生劇本,本與黑漆漆的石油相去甚遠。爺爺是大名鼎鼎的外科聖手,父親自小留美學醫,母親則是一位精通四國語言的瑞士姑娘。但時代所緻,中瑞混血的身份,讓他聯考時接近滿分,卻被清華、北大拒之門外。好在北京石油學院給了這個年輕人“一線生機”。

王德民入學正是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高潮期,當時大陸石油完全依賴進口,一度被扣上了“貧油”的帽子。外國專家曾揚言:“中國不會有大油田,微弱的石油産量,還不夠用來點燈照明。”辛苦從國外進口的石油,還經常檢測出攜帶馬糞,這是在故意刁難我們啊!

王德民:确實當時的條件比較差,我們公共汽車上背着一個大氣包,就是瓦斯包,确實很缺油,公共汽車沒有、小汽車也沒有、飛機進口的也卡得很厲害,我們就沒有這些東西。是以大家心裡頭最迫切的願望,就是中國能夠甩掉貧油的帽子。

恰巧臨近畢業時,東北傳來喜訊:松遼發現特大油田!消息傳到學校,同學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

王德民:就敲洗臉盆兒,到處喊“出油了!”“有大油田了!”大家很興奮,那是多年來覺得中國就需要油,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找油,是以大家非常興奮。

26萬平方公裡的松遼盆地廣袤無垠,中國石油産業的希望就在那裡。王德民鐵了心要趕赴一線,即便是聽到媽媽委婉地問詢要不要留在北京,也沒有回頭。他在志願書第一欄鄭重寫到:黨的需要、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願;第二欄則直接填報了松遼油田,也就是後來的大慶油田。

先生丨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網上下載下傳的王德民的學生證(AI複原)

王德民:我們男的當時就提出要當楊白勞,女的要當白毛女,這是什麼意思?男的要累得變成老頭兒,女的要累得都是白頭發,但是一定要把油打出來。

油田牛棚中的智慧之光,以“松遼法”勇創輝煌

王德民剛到油田時,被分到了測壓組,晚上住的是牛棚,照明靠在屋裡燒“原油”,常常熏得人滿臉漆黑,夜色中隻能看到一口白牙。白天和勞工們一起徒手十幾次拉動上百斤的絞車,可他樂在其中地說,“青天一頂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紅”。

苦和累不算什麼,真正困擾王德民的是“試井”效果并不理想,誤差大導緻油田開采率很低。王德民大膽猜測,國外盛行的“試井”方法并不适用于中國油田,中國人必須靠自己推導測油方式。旁人看來這就是癡人說夢,但王德民擰勁兒上來了,就是要讓夢成真。白天高強度體力勞動後、晚上再苦學俄語研究蘇聯文獻,連圖書館都專為他半夜開門。

王德民:通過大草甸子跑到薩爾圖一号院的圖書館,把圖書館的人叫醒了,她很驚奇夜裡11點借書,後來給她解釋了重要性,她也了解了,以後我就變成一個不管是幾點到那去都能借到書的人。

時間是争分奪秒搶出來的。1961年春節,機關克服糧食短缺困難給大家發了面粉和肉餡。衆人喜氣洋洋,唯獨王德民不樂意,包餃子,豈不得把大半天“包”進去?他幹脆把半斤面的面團擀成臉盆大小的面皮,包了兩個特大号餃子,吃完轉身就回了辦公室。

王德民:到煮起來可是費了勁了,這主要是為了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我方法驗證行不行,比改善生活重要。

苦熬了100多天之後,王德民終于推導出符合本地油田專屬的油井壓力計算公式——“松遼法”,比起國際通用的赫諾法精确度高出兩倍,大慶油田首次趕超了世界先進水準。王德民被破格提拔為工程師,這時他僅僅24歲。

先生丨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1965年王德民(右1)在采油工藝研究所3号試驗井人拉鋼絲做投撈試驗

兩年後,周恩來總理在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大陸石油産品基本自給了!”震耳欲聾的掌聲經久不息。王德民心中澎湃的情緒,也猶如大海裡的波濤,一浪高過一浪。

王德民:所有搞石油的都激動,我當然是其中的一個,覺得我們的努力,我們實作了我們諾言,要盡我們的力量來甩掉中國貧油的帽子!

先生丨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1972年,王德民在大慶油田采油工藝研究所發明偏心配注采油工藝

破解油田困局,矢志不渝的科研先鋒

1980年王德民又發展了“限流壓裂法”,大慶油田的石油儲量猛增7億噸,相當于又找到了一個大型油田,給國家帶來上千億元增收,這年他43歲。在實驗室披星戴月,同僚們總是發現他嘴角上有白色和黑色的粉末,後來才知道原來王德民是在幹吃母親寄來的奶粉和咖啡,連燒壺開水的時間他都覺得是浪費。

王德民:讓我們的可采儲量一下子至少增加了百分之六七十,不就等于一個油田穩産的時間進一步延長百分之六七十嗎?這個給國家産生的利潤價值會更多,會産出更多的油。

先生丨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1996年王德民(中)與從事三次采油的科研人員觀察模拟岩心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大慶油田遭遇了新的危機。傳統的注水驅油法出現嚴重問題,采出100噸油中,竟然95噸都是水!而且,每一座注水油井,都要耗費一個縣的用電量!擺在王德民面前的,總是最難破解的困局。

王德民:你看我們洗衣服不是衣服就粘到上面油層,有油下不來,你加了肥皂,加了肥皂的油不是變成一個泡沫嗎?這個東西最後才走,那油走了,就等于油采出來了。

肥皂泡的比喻聽起來簡單,實際操作卻是世界性難題。王德民扛住壓力,帶領團隊研制出可以代替流水注入地下、把深藏在石頭孔道中的原油給“逼”出來的聚合物。三次采油的奇迹,中國首創,舉世無雙。哪怕是今天,世界平均采油率也隻有30%,大慶油田卻接近60%。

王德民:有效的,在大慶就大量用到現在,每年都是增加1000多萬噸,占30%多。

王德民的卓越成就讓衆多國外公司向他遞來了橄榄枝,但他卻沒有分毫動搖,一生紮根大慶。

王德民:大慶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再加上我又非常了解大慶,又适合幹這個,我又有這些想法,有一定結果。我覺得我還是最适合大慶。

先生丨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1997年,王德民研究大慶油田外圍難采儲量有效益開發

先生丨王德民:擇一事,終一生

1997年王德民在現場與同僚們讨論問題

在王德民心中,科研是一場沒有終點的競速跑。2020年,四次采油同井注采順利通過驗收,推廣應用後将“引發一場全球老油田複采的大變革”。為此他把兒子、也是他學生的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總工程師王研拉來一起鑽研。上陣父子兵,談到父親,王研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嚴。

王研:幾乎所有的工作細節、項目細節,我父親都能夠很嚴密地來一步步推導出來。而且一項工作改變了之後,連帶着其他的方面會怎麼變化,都會提前考慮得非常細緻,我說他的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強,而且是考慮問題非常認真細緻。

耄耋之年堅守油田,勤儉生活秉持初心

每天下午四點,是王德民雷打不動的工作電話時間,了解各個油田的項目進展、核對每個資料、布置下一步工作……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點這位87歲的老人脫口而出,沒有絲毫猶豫。

他常說,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7天,這樣能多給國家工作30年。如此不亞于年輕人的高強度工作王德民日複一日地幹,而他的個人生活卻非常簡單,包括一日三餐更是如此。

王德民:我腦子就那麼大,就那麼多事,我想不了太多,我思維很簡單,包括吃飯很簡單,早上一個窩頭,中午一個燕麥粥,我覺得已經是挺好的飯了。

王德民說,自己這麼自律的唯一原因,就是大慶油田還需要他,老油田再現青春的願望,他想親眼見證它實作。

王德民:看準了國家的需要,你就幹一輩子,中間有多少困難,有多少問題,你也都要幹下去。

【記者手記】

我是記者張棉棉,采訪王德民院士時,我誇贊他謙和儒雅,沒想到他卻反駁我說,“我一點都不儒雅,我很暴躁!”不過我發現,這位自嘲“暴躁”的老人,對工作卻很有耐心,學生們說,油田上的事情他考慮得細緻又全面,甚至連小數點後的數值都記得一清二楚;對身邊的同僚他也很關心,每天早上7點50到機關打卡,晚上一到6點半準時回家,到家再工作,怕影響司機師傅正常下班。

直到聽到他說,現在四次采油正在應用推廣階段,自己年紀大了,生怕時間不夠影響進度,我才終于明白,原來他的“暴躁”是“假”,着急才是“真”!着急開采、着急油田、着急祖國的能源安全,連吃飯都覺得是耽誤時間。這就是王德民,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終。

監制丨高岩

策劃丨樊新征 肖源

編審丨樊新征

記者丨張棉棉

播音|王娴 唐子文

音頻制作|秦梓元

新媒體|陳怡 章宗鵬

統籌|李航

視訊編導丨段一民

攝像|董良 劉旭

視訊剪輯制作丨張良

包裝設計|曹懿心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