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魏源故裡盡朝晖—隆回:勞模精神擦亮綠化模範縣品牌

作者:博學星空Jn
魏源故裡盡朝晖—隆回:勞模精神擦亮綠化模範縣品牌
魏源故裡盡朝晖—隆回:勞模精神擦亮綠化模範縣品牌

在全國綠化模範縣隆回,有一根接力棒叫植樹造林,薪火相傳;有一種精神叫石山造林,代代相傳。

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林業人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勇于創新,譜寫了與荒山鬥、與石頭鬥的綠色革命鬥争史。

該局進階工程師王丁偉,人如其名,像釘子一樣死死釘在石頭上,石山造林一幹就是30年,不滅石山誓不休,王丁偉被評為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

該縣林業系統先後産生了羅金塔、劉維湘、肖時平和王丁偉4位全國林業先進個人和勞動模範,他們用“勤樸堅韌、忠誠擔當、無私奉獻、精業笃行”的林業精神。

石縫中紮根

魏源故裡盡朝晖—隆回:勞模精神擦亮綠化模範縣品牌

隆回石文化底蘊深厚,曆史源遠流長。在高平鎮小坳村,發現了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劍石刀石斧,讓我們仿佛聽到了祖先用石器開天辟地的聲音,祖先用石文化把人類一步步推向現代文明。

隆回是一個多石頭的縣,該縣南部地區分布有石灰岩岩溶土地120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7.91%;其中石漠化土地32萬畝,占岩溶土地面積的26.67%,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45%,分布在全縣15個鄉鎮,綿亘50公裡,肆虐的頑石像一座座“火焰山”,一到夏季,溫度高達50攝氏度以上,地瘦草枯,一片荒涼景象。

南面石頭長,北面沙石流,自然災害頻繁,這是隆回曾經的真實寫照。以張世模為代表的隆回務林人在此演繹了一場長達幾十年的人石大戰。

他們,戴着鬥笠,帶着水壺,穿着草鞋,戰酷暑,鬥嚴寒,與藍天白雲為伴,與荒山秃嶺為伍;鑽棘架,掏石窩,撿樹籽,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餓了找點野果充饑,累了以大地為席,以石頭為枕,席地而眠;為采集到一個個資料而欣喜,看一棵棵成長的樹木而高興,漫山綠色,茫範林海把艱辛和疲勞抛向九霄。

他們用了整整7年時間,行程數千公裡,采集計算出上萬個資料,試驗了55個樹種,确定了馬尾松、油松、黃山松、粵松、柏木、桤木、光皮桦等7個品種為最适宜石山種植品種,其中柏木為最适宜石山造林的樹種。

石頭上沒有土怎樣造林?村民用鑿石的方法,在石頭上鑿穴栽樹。荷香橋鎮白山村民記憶猶新,幾十年前,全村村民帶着子女在石山上鑿石造林,不知挖壞了多少把鋤頭,鑿斷了多少根鑿子。終于,一塊塊石頭在村民鑿子下一點點變綠,昔日的“火焰山”成了綠色海洋。

隆回務林人用“綠了荒山白了頭”的奉獻精神,一個個山頭地植、一個個流域地治、一代代地造,換來山山嶺嶺,綠野茫茫。該縣在30萬畝石頭山上鑿石造林,書寫了一部與天鬥、與地鬥的綠色史詩。據統計,該縣在石頭縫裡栽下9000餘萬株柏木,在石頭裡傳播了生态文明。

“退”一步山清水秀

魏源故裡盡朝晖—隆回:勞模精神擦亮綠化模範縣品牌

水來泥就走,水動沙就流,隆回曾經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隻要有一點肥土被一次雨水沖得幹幹淨淨,導緻土壤越來越貧瘠。在2000年以前,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32萬畝,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30.7%,是全省水土流失重點縣之一,嚴重影響當地生态安全和糧食産量。

荒山大縣、石漠化大縣、窮山惡水一度成為隆回的标簽和代名詞,為撕掉标簽和代名詞,通過實施退耕還林,改變了生态環境,通過退耕還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讓一座座荒山慢慢變綠,從荒山大縣跨進全國綠化模範縣。據統計,每年水土少流失達50萬立米,20多年來年來相當于少流失了20萬畝土地。

還上的是金山銀山,釋放的是生态紅利。以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導緻吃山山窮,吃水水盡,生态環境惡化,收入越來越少的惡性循環。實施退耕還林後,國家投入不斷加大,群衆直接受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生态效益明顯,生态環境得到改善。目前,該縣已有36萬畝郁閉成林,水土流失面積明顯減少,境内“北部泥沙流,南部石頭長”的水土流失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南部石漠化地區實施完成退耕還林石山造林13萬畝,成林面積達12萬畝,效果非常明顯,為全縣、全省乃至全國石漠化綜合治理樹立了典範。

結構得到調整,促進了産業化發展,全縣共新造杉木8萬畝,柏木8萬畝,金銀花5萬畝,楠竹2萬畝,馬尾松、國外松10萬畝及梨、闆栗等果木林7萬畝;鞏固了10 萬畝水果基地、10 萬畝筍竹林基地、15 萬畝杉木速豐林基地、25 萬畝松類工業原料林基地、15萬畝中藥材林基地、10 萬畝柏木用材林基地等六大林業基地,加速了全縣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了産業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退掉了舊觀念 積累了新經驗。長期以來,造林綠化停留在固有的模式和方式,舊觀念成為制約林業發展的瓶頸。通過實施退耕還林摒棄了舊思想、舊觀念,不良作風,轉變了幹部作風,創造了新的造林模式,打造了亮點,創造了經驗。

在林種、樹種的配置上,該縣堅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樹的原則,并充分考慮農民的意願,做到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藥則藥,造林樹種以鄉土樹種為主,生态林比例在80%以上,并嚴格實行針闊混交,混交闊葉樹比例達30%以上,以提高林分品質和生态效益。

該縣探索出了4類12種适宜的退耕還林模式,将生态治理與産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能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環境,又能幫助群衆迅速脫貧緻富。建立健全了林木管護制度,全縣共配備1284名護林員,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護林網絡。利用易地扶貧搬遷等政等政策,幫助退耕戶走出深山。全縣近年來共實施山區生态移民2000餘戶。

随着生态環境的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産連年豐收,村民收入持續增長,鄉村面貌日新月異。全縣有400餘個村被評為生态建設示範村。

處處盡朝晖

魏源故裡盡朝晖—隆回:勞模精神擦亮綠化模範縣品牌

留住青山,保護森林,用自然景觀串起人文景觀,像保護寶貝一樣保護生态美景,青山綠水才是生态文明的底色。

十重大界的杜鵑花、望雲山的金錢松、大東山的櫻花、白馬山的紅楓…處處朝晖處處景,到處是綠色海洋、花花世界,實作滿眼皆綠色,鮮花開滿山,車在綠中行,人在景中聞花香的目标,成為全縣旅遊新路線,新景點。

該縣将營造林工程與森林品質精準提升相結合,滿足人民群衆對優質森林生态産品的需求。創森以來,全縣共完成營造林總面積39633.5公頃,其中森林品質精準提升25832.8公頃,占65.2%。

該縣将城鄉綠化建設與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順應人民群衆對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全縣共建立全國生态文化村1個、國家森林鄉村2個、省精品鄉村1個、省綠色村莊(森林鄉村)423個、美麗鄉村示範村70個、園林(花園)式機關(小區)128家。縣城建成區綠化覆寫率達到40.3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04平方米;鄉鎮綠化覆寫率45.87%,村莊綠化覆寫率55.40%,基本實作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具體展現,有效激發了全民創森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魏源故裡盡朝晖—隆回:勞模精神擦亮綠化模範縣品牌

将通道綠化、水岸綠化與生态廊道建設相結合,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美畫卷。按照“景不斷線、綠不斷鍊、有路皆有景”的要求,完成道路景觀提質282.3公裡,道路綠化率86.4%。重點打造了G320等10條幹線公路和旅遊專線,滬昆高速隆回段被評選全省最美綠色通道。全縣共完成水岸景觀提質53公裡,水岸綠化率達87.67%。

以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統和城市森林為目标,按照近自然森林經營理念,精準提升森林生态系統品質和城市森林景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綜合開展天然林保護、森林多功能經營、水源地保護和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劃定生态保護紅線面積68418.8公頃,濕地保護率達71.1%,石漠化治理工作打造成為享譽全國的“隆回樣闆”,縣域水土流失面積逐年降低,生态環境品質和生态環境保護水準進一步提升,獲評“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縣域生态環境品質考核先進縣”。

做強旅遊産業。成功打造了國家4A級景區1個、3A級景區4個、省鄉村旅遊重點村2個、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4個、森林康養基地2處,獲評中國最佳旅遊資源城市獎、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最佳民族風情旅遊名縣、湖南省旅遊強縣等稱号。

魏源故裡盡朝晖—隆回:勞模精神擦亮綠化模範縣品牌

積極發展金銀花、龍牙百合、柏木、油茶、楠竹等産業基地,榮獲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金銀花、龍牙百合特色産業之都等稱号。全縣培育規模林産企業30家,其中,省級林業龍頭企業10家、省級林業專業合作社2家、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1個。

山變綠了,更變美了,處處是美麗畫卷。

魏源故裡盡朝晖—隆回:勞模精神擦亮綠化模範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