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普視訊&長文】吃一肚子益生菌,好不好?

視訊加載中...

《2021全球益生菌産學研發展動向白皮書》内容節選

4.2 益生菌産品專業人士調研

4.2.1 研究方法和樣本說明

本次項目由北京熱心腸生物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和分析,蜂鳥問卷負責,采用問卷調研的方式進行資訊收集。

1. 研究方法設計

研究方法:熱心腸研究院通過一對一、點對點的方式定向邀請專業人士進行線上問卷填寫,并由受邀請人邀請符合調研對象要求的專業人士填寫問卷。

調研平台:蜂鳥問卷線上調研平台

調研對象:從事益生菌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者、醫學工作者及企業人員等

調研時間:2020年12月28日-2021年1月6日

2. 樣本條件

從事益生菌相關的研究、應用了解/熟悉益生菌相關的産品或特性具有一定的科學背景

3. 樣本量及分布

本次調研共收集有效問卷1032份,其中基礎研究者456份,臨床醫生300份,企業人員(包括管理者和研發人員)165份,其他(主要為護士、營養師和學生)。

【科普視訊&長文】吃一肚子益生菌,好不好?

其中,基礎研究者、臨床醫生、企業人員的專業方向分布情況見下圖。基礎研究者中主要以“微生物”方向為主;臨床醫生中主要以“消化科”為主;企業人士中主要以“益生菌企業”為主。

【科普視訊&長文】吃一肚子益生菌,好不好?

4.2.2 核心研究發現

受訪者對于益生菌的認知情況:

  • 受訪者對益生菌的整體認知程度較高,認同益生菌對腸道和全身健康的改善作用及益生功能具有菌株特異性的特點;
  •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益生菌功效聲稱要基于人體随機對照試驗證據,其中,臨床醫生對循證依據的要求相對更高。

受訪者對益生菌攝入的認知與态度:

  • 大多數受訪者認同健康人可适當攝入益生菌;
  • 受訪者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益生菌的攝入量範圍的看法不同,對0~3歲的兒童持更為謹慎的态度;
  •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成人每日攝入的益生菌數量應控制在50~300億。
  • 受訪者對益生菌産品形态、菌株數、标簽的看法:
  •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酸奶是益生菌産品的最佳形态,但也有一定比例的人認為目前常見益生菌形态均有局限性;
  • 大多數受訪者支援益生菌産品應含有2~5個菌株;
  • 大多數受訪者認同益生菌産品應明确标示全部菌株;
  •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機關包裝的出廠活菌數(CFU)應基于人體臨床随機對照試驗(RCT)實際起效的菌數而定。

受訪者對益生菌産品貯運過程活菌數保有量的看法:

  •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益生菌産品銷售過程中應全程保持冷鍊;
  • 部分受訪者對機關包裝的益生菌産品在貨架期活菌數保有量持“結果導向型”觀點,認為隻要産品有效即可,另一部分受訪者認為需要保證一定的比例;
  • 受訪者對益生菌行業未來發展的态度與觀點:
  • “過度拔高益生菌的功能,宣稱包治百病”、“菌株或成分作假,忽悠消費者”、“缺乏循證證據就去宣稱功能”是受訪者認為最不利益生菌行業健康發展的3大行為;
  • 腸胃健康是受訪者最看好的益生菌創新賽道,此外,精神調節也備受關注。

4.2.3 受訪者對益生菌産品的觀點分析

4.2.3.1 受訪者對于益生菌的認知情況

普遍認同益生菌的益生功能,基礎研究者态度相對謹慎:近年來,益生菌在改善腸道、增強免疫等方面的試驗、文獻論證不斷湧現,社會大衆(特别是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對于益生菌功能性的認知都有所普及。參與調研的受訪者普遍認同“補充益生菌可改善腸道健康和全身健康”,其中51.9%的受訪者完全認同這一觀點。相較而言,基礎研究者對該觀點的态度更為謹慎,有53.1%的人選擇有限認同。

94%的受訪者認為益生菌的益生功能具有“菌株特異性”,其中基礎研究者、臨床醫生和企業人士中分别有7%、5%和4%的人不同意這一觀點。

【科普視訊&長文】吃一肚子益生菌,好不好?

部分益生菌确實具有一些共有的益生功能屬性,如調節乳糖不耐受等。但由于菌株之間的基因組及表型等差異,大部分菌株的益生功能具有菌株特異性,尤其是某些特别宣稱的益生功能(如調節血糖等)。此外,益生菌的益生功能需要臨床循證支撐,而臨床循證大多僅針對某一或某幾個菌株。

人體随機對照試驗最為推崇,臨床醫生要求更高:對于益生菌的功能性,目前有諸多不同層次的研究,包括細胞實驗、動物實驗、人體實驗等,而這些功能性在産品中同樣也需要依據科學循證進行宣稱。

在受訪者中最為推崇的是人體随機對照試驗(43%),其次為多項RCT的meta分析(28%)。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基礎研究者和企業人士,臨床醫生對證據的要求更高,40%的人選擇了基于多項RCT的meta分析,并且僅有4%的人選擇動物實驗或細胞實驗。

【科普視訊&長文】吃一肚子益生菌,好不好?

4.2.3.2 受訪者對益生菌攝入的認知與态度

普遍認為可适度攝入益生菌,企業人士态度更為積極:專業人士既是益生菌産品的使用指導者,同時也是益生菌産品的消費者,我們調研了他們對健康人是否應該攝入以及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益生菌攝入量範圍的看法。55%的受訪者認為健康人可适度攝入益生菌,僅有9%的人認為健康人不需要攝入益生菌。這也與近年來益生菌市場的持續繁盛相吻合。其中,企業人士有49%的人(包括必要和非常必要)認為有必要攝入益生菌。而基礎研究者和臨床醫生則更傾向可适度攝入。

不同年齡段攝入量看法不同,嬰幼兒攝入更需謹慎:對于0~3歲兒童,受訪者中更多人趨于謹慎保守,選擇順序依次為“不應攝入益生菌”(34%)、“≤10億”(32%)、“10~50億”(17%)、“50~100億”(9%)、“100~300億”(5%)、“300~500億”(1%)、“500~1000億”(1%)、“≥1000億”(1%)。三類受訪者中,基礎研究者(39%)更為保守,而企業人士(28%)對于兒童攝入的益生菌數看法則更為開放。對于3~12歲的兒童,專業人士對于益生菌的攝入量具有更高的寬容度,選擇最多的三個選項依次為:“≤10億”(28%)、“10~50億”(25%)、“不應攝入益生菌”(16%)。

【科普視訊&長文】吃一肚子益生菌,好不好?

實際上,兒童每日攝入的益生菌數量理應依據科學循證調整相應的範圍。當然,疾病患兒應當依據相應的膳食指南和臨床醫生的指導确定益生菌的攝入量,不過此類人群原則上并未納入本次調研的範圍。但是從本次問卷設立的選項中可以得出,專業人士對益生菌攝入量的态度随年齡的增加而變得更加寬容、開放。

相比之下,對于成人益生菌的攝入量範圍,三類受訪者的選擇整體趨勢一緻,更多集中在10~300億CFU範圍内。在專業人士眼中,益生菌攝入量并非越多越好,需要基于科學循證以及膳食攝入的合理性、安全性進行綜合考量。

【科普視訊&長文】吃一肚子益生菌,好不好?

利益沖突聲明

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

熱心腸先生熱衷于科普事業,是iMeta期刊聯合創辦人和執行主編,在全國性學會等專業機構擔任職務,并擔任高校講座教授。

然而,需要提醒讀者的是,他創辦及主要所在的機關——北京熱心腸生物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盈利性的商業化機構,他也是以在這家公司及多家關聯公司擔任董事長、董事等要職。

此外,他還是上海醫藥、健合集團、蒙牛集團等企業正式聘任的咨詢或顧問專家,并為其他衆多企業提供戰略、産品等顧問服務。

熱心腸先生通過持股、薪酬、分紅和顧問費等方式從上述盈利性機構中獲利,盡管在撰寫文章時,其始終希望秉承科學嚴謹、客觀公正的态度,但仍因上述原因可能會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利益沖突:

  • 因商業動機失去科學傳播應有的嚴謹性客觀性。
  • 偏重于介紹利益相關公司的産品和服務,而忽視其他潛在的選擇。
  • 重點強調利益相關公司的優勢,而淡化其劣勢。

為避免和減少利益沖突帶來的不客觀性,熱心腸先生将采取以下措施:

  • 公示本聲明,明确标明利益相關公司的關系。
  • 客觀公正地評價包括利益相關公司在内的所有機構。
  • 鼓勵讀者提出批評意見和建議,并加以改善。

讀者朋友們在閱讀熱心腸先生的文章時,請注意了解其商業背景,并保持理性判斷和批判性思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