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們從有關方面獲悉,福建省廣播電視局正與福建省财政廳聯合修訂《福建省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産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下文簡稱《資金管理辦法》),在全流程扶持和獎勵閩派電視劇、精準把握特色選題、完善電視劇拍攝服務體系、推動影視旅遊路線等方面大力出擊。
閩派電視劇這幾年異軍突起,成為全國電視劇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凡是在福建立項或取景拍攝,融入福建元素、講好福建故事、诠釋福建精神的劇集,都可以稱之為閩派電視劇。
其中,革命曆史題材、年代主旋律題材是閩派電視劇的兩大傳統優勢劇目。
革命曆史題材如“紅色三絕”系列,《絕命後衛師》《絕境鑄劍》《絕密使命》。
年代主旋律題材中,《山海情》《愛拼會赢》《一諾無悔》《谷文昌》是代表。
近年來,閩派電視劇在年輕态、市場化劇目類型中強勢突破。《去有風的地方》《對你的愛很美》《偷偷藏不住》《開端》等不僅博得熱度口碑雙高,還顯著拉動了地方文旅經濟。
如今,閩派電視劇更是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2020年,福建省财政在已有的“省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省文藝發展專項資金”基礎上,專門設立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産專項扶持資金。
2021年,福建廣電局出台全方位推進閩派電視劇高品質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探索走出一條特色發展道路。
2022年,“拍在福建”全面推廣,廈門、平潭、泰甯等影視基地關聯發展,“一視窗對外、一站式服務”的電視劇拍攝服務體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2023年,首屆中國電視劇大會在福建成功舉辦,吹響了閩派電視劇挺進國産劇創作“第一方陣”的号角。
與此同時,閩派電視劇一直保持海納百川的心态,對全國優秀劇組喊出了“多來福建拍劇、多拍福建的劇”的口号。
下面,我們将從七個方面說說閩派電視劇在選題、扶持、獎勵、服務、影視文旅方面的亮點和變化。
廣色譜、貼民生,25部佳作重點推進
“閩派重點電視劇2021-2025年選題規劃片單”已釋出三批、77餘部,2021年12月公布第一批(30部)、2022年12月公布第二批(30部),今年3月公布第三批(17部)。
目前19部已播出或制作完成,25部重點項目正在拍攝制作或籌備開機,其它項目正在打磨劇本。
重大革命題材2部,分别是《浴血榮光》和《生死考驗》。
主題劇9部,為“一帶一路”題材《幸福草》;改革開放題材《長風破浪終有時》《又見炊煙》《三江潮》《海岸好晴天》;當代農村題材《連家船民的美好生活》;福建援藏題材《走過世界屋脊》;生态文明題材《大金湖》《你的世界如此美麗》。
近代革命題材2部,分别是《激戰蒼穹》和《深海1950》(又名《破曉時分》)。
當代都市題材5部,包括《待我醒來時》《樹下有片紅房子》《少年派3》《煥羽》《仁心俱樂部》。
當代政法題材2部,為《執行法官》《無形之刃》。
古代題材3部,包括《錦繡安甯》《水龍吟》《韶華若錦》。
當代其它題材2部,分别是根據1999年周星馳電影《喜劇之王》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系列短劇《歡樂農家院》。
10部優勢劇目整裝待發
今年,有10部閩派電視劇有望在今年與觀衆見面。
講述“教員故事”的《浴血榮光》,連續兩年入選“大劇看總台”片單,頗有革命公路劇的味道。
1927-1935年間,年輕的中國共産黨帶領軍隊,在南昌起義、古田會議、遵義會議等重大事件中浴血奮戰、不斷壯大。
這部劇由丁涵編劇,陳力執導,王仁君、王志飛、劉智揚、孫維民、張一山、陶慧敏、宮哲等主演,在福建多個革命舊址取景,經過9個多月實景拍攝後已于去年5月底殺青,計劃年内播出。
以“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為創作原型的《幸福草》,入選廣電總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重點電視劇。
林占熺教授的故鄉是福建連城,《幸福草》講述了中國菌草技術援外的故事。菌草專家黎長歡(郭濤 飾)團隊遠赴南太平洋島國,用菌草技術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
這部劇由趙冬苓監制,李九紅、範勝震編劇,白濤執導,郭濤、啜妮、張超、韓棟等主演,去年9月在福州順利殺青,目前已下證,計劃近期播出。
預計最快與觀衆見面的《執行法官》(原名《執行局》)是法治題材,聚焦法院的“執行法官”一職,展現打通公平正義“最後一公裡”中的人間百态。
支雅卿編劇,安建執導,李東霖聯合執導,羅晉、楊子姗主演,目前已下證,正在排播中。
《激戰蒼穹》(又名《絕地破密》)是繼《絕命後衛師》《絕境鑄劍》《絕密使命》後的第四部,以福建甯德籍烈士蔡威為創作原型。
袁錦貴擔任總策劃,錢林森編劇,林柯、王飛執導,梁靖康、郭曉婷主演,也即将與觀衆見面。
古裝傳奇劇《錦繡安甯》改編自聞檀的小說《首輔養成手冊》,麥貫之執導,張晚意、任敏主演;
懸疑愛情劇《待我醒來時》改編自丁墨的小說《待我有罪時》,景甜、張新成主演;
青春成長劇《樹下有片紅房子》改編自豆瓣閱讀小格的同名小說,翟潇聞、楊肸子、周柯宇等主演。
這三部劇均已殺青,力争年内播出。
《長風破浪終有時》《連家船民的美好生活》《大金湖》都從上世紀80、90年代講起,分别講述女性在改革開放浪潮中的蛻變,連家船民“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的曆程,以及福建老區人民共同富裕的故事。
年代劇一直負有譜寫時代之歌、留存社會信史、記錄國人風貌的重任,這三部劇講的是福建人民共同的記憶,有望成為今年閩派電視劇收視的定盤星。
8大特色選題,閩派獨樹一幟
注重選題策劃“選好苗”一直是閩派電視劇發展工作的重點,福建局積極貫徹施行一套行之有效的找選題之法:縱橫坐标法。縱向圍繞多元度福建故事,橫向緊扣重要宣傳時間節點。
今年的重要節點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抗戰勝利80周年、長征勝利90周年、建軍100周年等,而福建故事包括:
新思想在福建的孕育與實踐,比如,正在創作的《長風破浪終有時》诠釋的是“晉江經驗”的實踐偉力;
正在備播的《大金湖》,展現了福建老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畫卷。
閩人智慧,比如去年在央八熱播的《一代匠師》呈現了莆仙木雕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計劃近期開機的《又見炊煙》,将展現“國民小吃”沙縣小吃發展故事。
紅色革命,福建是革命老區,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深海1950》《生死考驗》《激戰蒼穹》分别根據潛伏台灣的福州籍吳石将軍,福州籍烈士王荷波,為長征作出貢獻的甯德籍烈士蔡威等英模人物的真實事迹創作;
正在創作的《北上北上》,則聚焦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故事。
由于福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曆史因素,催生了華僑華人、閩台融合等特色選題,如《向海而生》,講述福建華僑華人“下南洋”。
《刺桐花開》,展現海峽兩岸青年一起追夢、圓夢。
此外,還有綠色生态,《你的世界如此美麗》主講福建生态文明建設;藍色海洋,如《海岸好晴天》,首推海洋治愈題材;改革開放,如《鹭島春潮》《海邊春秋》,分别講述廈門經濟特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展故事。
扶持:全流程低調傾囊,電視劇網劇均有激勵
從2020年起,福建局設立“福建省電視劇創作生産專項資金”,對電視劇采風活動、劇本創作、專題研讨、拍攝制作、宣傳推廣、對外傳播、拍攝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活動,以及播出獎勵、獲獎電視劇獎勵等十個環節進行全流程扶持。
福建的扶持政策一直以“兌現”聞名全國。
去年全年福建省級财政累計兌現各類扶持資金超30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近1億元。于廈門舉辦的首屆中國電視劇大會上,現場簽約投資32.8億元籌拍33部電視劇。
如今,新修訂的《資金管理辦法》,拟在原政策基礎上,新增“對外傳播”和“電視劇劇本孵化成同名長篇小說”等扶持方向,各方向每部最高補助30萬元。
什麼叫做“全流程扶持”,究竟一部劇最高可以獲得多少呢?
我們進行一個簡單的公式計算。按照最新的《資金管理辦法》,以一部在福建省備案立項的30集電視劇為例,若可獲得省、市、縣(區)各級的全程扶持和播出獎勵,那麼:
省級有采風、劇本、拍攝、宣傳、研讨、播出、獲獎等補助或獎勵;
市級,以泉州市為例,可獲得劇本、在地拍攝補助、播出、發行等補助或獎勵;
區級,泉州市豐澤區為例,可獲得在地拍攝、獲獎等補助。
逐項累加,它将獲得總計2000多萬元的補助。
此外,經過專家評審後,網絡劇也根據劇本創作、拍攝制作、類别體量等方向享有相應扶持獎勵。
如精品孵化、劇本創作項目一類檔次30萬元;拍攝制作、傳播推廣項目一類檔次100萬元;網絡劇25集或時長1000分鐘及以上的50萬元,24集或時長800分鐘及以下的40萬元。
服務:完善全域模式,守牢劇組兜底“保障線”
福建氣候溫潤,旅遊資源豐富,交通路網發達,一直是電視劇拍攝的天然攝影棚和傳統優勢地。
去年全年,吸引《春色寄情人》《偷偷藏不住》等119個影視劇組進閩拍攝。
今年Q1,《深海1950》《長風破浪終有時》《樹下有片紅房子》《仁心俱樂部》《獵罪圖鑒2》先後在閩開機。
除了福建自身的天然優勢外,大量優質劇目選擇在閩立項、開機,與福建局周到貼心的服務分不開。
福建局的服務理念,是一邊做“減法”、一邊做“加法”。
“減法”是為劇組減負松綁。
福建局明确了“一劇一工作專班”服務機制,及時跟蹤掌握制作機構的需求和項目進展,并積極協調外景地資源。
審批工作時,力争“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
完成片審查“同步作業、一并修改”,辦理時限壓縮至法定1/3,保持電視劇審批最快的省份之一。
“加法”是完善全域模式,大力推廣“拍在福建”,各市區縣增設電視劇協拍服務機構。
廈門、平潭、泰甯全域均獲中廣聯合會授予“全國影視指定拍攝景地”;廈漳泉“1小時”拍攝圈正在持續打造中。
電視劇雲勘景平台日臻完善,新增396個(累計804)場景AR視圖,友善制作機構線上720°勘景。
廈門、泉州等地已推進縣(市、區)設立工作站;釋出新版《電視劇拍攝服務指南》,上線“拍在福建——影視劇拍攝服務平台”微信小程式,推介場景資源、扶持政策、福建故事。
同時,福建局将省級、市(縣)級的各類劇團演員納入群演系統,正在指導漳州市、泉州市舉辦群衆演員教育訓練班。
力推影視旅遊打卡路線,廈門先試先行
去年,閩派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大熱,極大地推動了拍攝地旅遊業,被《人民日報》稱為“影視+文旅”融合發展成功案例。
青春愛情劇《偷偷藏不住》在廈門拍攝,播出後帶火了廈門取景地,單日客流量最高達10萬人次。
廈門市文旅局(廣電局)趁熱打鐵,去年夏天推出了“追熱劇·遊廈門”廈門影視旅遊線路系列産品,将《一起來看流星雨》《開端》《對手》《熾道》《一閃一閃亮星星》《以家人之名》《獵罪圖鑒》《向風而行》《偷偷藏不住》等10部在廈門取景拍攝的電視劇串聯起來,包裝35個影視打卡點,廣受遊客好評。
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群衆路線”,影視旅遊打卡的思路也旺了一把泉州。如正在熱播的《春色寄情人》,主演李現釋出微網誌打卡泉州取景地、周雨彤釋出在泉州體驗簪花圍的作品,吸引大量粉絲前往打卡。
李現在泉州
同樣在泉州取景的《執行法官》《長風破浪終有時》《圍獵》《隐瞞之事》《奔跑吧,急救醫生》待播。福建局堅持“電視劇+文旅”融合發展模式,不斷推出影視旅遊打卡線路,泉州正在成為繼廈門之後的又一影視網紅打卡地。
以會促産,壯大“文藝閩軍”
“以會促産”“以節促産”亦是閩派電視劇發展的重要手段。
去年,福建局創立并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電視劇大會,邀請廣東等5個省份擔任主賓省,配套了舉辦第四屆中國影視基地峰會、中國電視劇名家講堂等23場活動。
電視劇《三體》《人生之路》等主創走進校園做分享,某種程度上,這是為閩派電視劇的發展“栽苗子”。
據悉,福建局會同廈門市正在籌辦第34屆電視劇“飛天獎”和第28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還将舉辦系列論壇、中國電視劇名家福建故事采風行活動等。
顯然,這勢必會為鞏固閩派電視劇本土創作力量、号召鄉賢影視企業回歸産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文/趙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