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才”一詞出自《易經》之中,“人才”是意思是指各行各業中的領軍人物。
一位社會學家稱,所謂的“人才”應該是一種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能夠為社會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屬于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這位社會學家接着稱,在現代企業當中,人才共有三種:
第一,善于搞經營的人才
這些人才熟知經營之道,能夠憑一己之力将企業經營得紅紅火火,進而得以使他們走到了企業負責人的崗位上。
第二,善于搞管理的人才
這些人才有着非常豐富的社會經驗,具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能夠帶領企業員工完成生産任務。
第三,善于搞技術的人才
這些人才都是技術上的行家,他們能夠解決企業生産中所遇到的所有技術問題,經常與企業員工一起奮鬥在生産第一線。
這位社會學家接着稱,人才都是培養和曆練出來的。一般來說,即便是大學裡的高材生,在他們真正沒有走進企業之前,他們是不能夠妄稱自己是“人才”的,畢竟,他們缺乏實踐經驗,沒有經曆過現實的磨練,還不能夠獨立地解決各種問題,是無法與“人才”劃等号的。
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總是會有那麼一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過高地估計了自己,時時處處把自己當成人才看待呢!
這不,深圳街頭曾經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
事件
深圳市民董先生發現:街上有一位年約十八九歲的年輕女孩已經在街頭流浪多日了。
董先生是一位好心人。在他看來,這位流落街頭的女孩一定是遇到什麼困難無法解決了,據此,才會流落街頭的。于是,便走上前與這位女孩攀談了起來。經過攀談才知道:這位女孩姓謝,來自江西,曾經在某中專技校學習了三年,所學的專業是:數控機床。
董先生說:“我問女孩謝某是否是因為沒有找到工作才流浪在街頭的,她的回答‘是’。出于同情,我表示願意幫助女孩謝某在某超市找一個理貨員的工作,可誰知,這位女孩竟然稱,她是年輕人才,不想虛度光陰,不想去超市上班。如果有需要操作數控機床的企業,可以給她介紹,如果沒有,也就算了。而當我問及她對薪資的要求有多高時,女孩謝某竟然回複稱,她要求薪資最少一萬元,如果低于這個數,就不要為她介紹工作了。”
董先生接着說:“我聽女孩謝某這麼一說,便當即提出:她要求的薪資水準有些高,畢竟,她沒有任何實踐經驗,恐怕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給她開出這麼高的工資的。可誰知,她竟然稱,她中專畢業時是‘優秀生’,不需要什麼實踐經驗,是完全能夠勝任數控機床的工作的。”
董先生繼續說:“由于女孩謝某非常固執己見,我也不好再說什麼了。于是,隻好給她買了一些吃的,讓她自己去找願意使用她的企業吧!”
以上所述,就是這一事件的一個大緻過程了。
當衆多網友知悉這一事件後,網友們便紛紛地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網友聲音
網友春天的故事:中專畢業,就想拿月薪萬元?女孩謝某是在做夢吧?我覺得女孩謝某真的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呢!
網友叽叽歪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啊!如果謝某不從“白日夢”中醒來,估計她的流浪歲月還長着呢!她别說要求月薪一萬了,恐怕她要求月薪四千都沒有企業願意要她呢!
總之,網友們的議論有很多。
老胡觀點
一位學者曾經指出,做人,一定要認清自己,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認不清了,那麼,這個人就是愚昧透頂了。
老胡認為:謝某作為一名剛剛走出校門的中專生,真的應該認清自己,畢竟,自己連任何工作經驗都沒有,自己怎麼敢奢望萬元的月薪呢?自己認為自己是“人才”,但在别人看來,興許會把自己看成“庸才”呢!
大家說,是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