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漢匈兩國之間的和平始終是古代中國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而其中昭君出塞更是被譽為千古佳話。然而,在這個史詩般的和平背後,隐藏着一個女子的悲劇命運,那就是昭君的坎坷人生。

然而,一位傾國傾城的美人,是如何為了國家和平,不惜抛卻錦繡富貴,遠嫁他鄉的?她的生活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細細解讀。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王昭君出身名門 天生麗質絕代有佳

王昭君,字嫱,出生于公元前54年的南郡秭歸(今湖北興山)。她的父親王襄是當地有名的世家大族,家道殷實,世代衣食無憂。母親雖無顯赫家世,卻也是溫柔賢惠之人。

王家對這個老來得女的王昭君可謂百般疼愛,視她為掌上明珠。從小在這樣一個富裕安逸的環境中長大,王昭君自然養成了自信豁達、清高孤傲的性格。除了出衆的相貌,她更是一個集才華與美貌于一身的全能少女。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琴棋書畫無所不精,聰慧過人,連當地的文人墨客都為之傾倒。是以,她的名聲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南郡,被譽為"峨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的絕代佳人。

這樣一位天生麗質、才華橫溢的女子,自然引起了當時漢元帝的注意。公元前38年,漢元帝昭告天下從民間選秀女,王昭君以良家女的身份被南郡選為首選,順利入宮成為宮女。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宮女落選 冷遇寂寞生怨

不過,當時有一種陋習,宮女需要給畫工行賄,才能被畫得漂亮些,增加入選後宮的機會。一向孤傲的王昭君對這種勒索行為深惡痛絕,自然不願意送禮。畫工毛延壽是以故意将她畫得醜陋,結果王昭君成功"落選"。

在随後的數年裡,她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寵幸,獨自生活在冷宮之中。從小就被捧在手心的她,哪裡受得了這個委屈?長期的冷遇讓她心生幽怨,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失望和不甘。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她曾經的自信豁達,也漸漸被寂寞和孤獨所侵蝕。王昭君此時的處境可謂是雪上加霜。作為一個出身良家、相貌絕美、才華出衆的女子,卻因為一時的正直倔強,錯過了本該屬于她的榮華富貴,從此人生發生了轉折。

她不僅失去了在宮中的地位和尊榮,還要忍受冷宮中的孤獨和寂寞,這無疑是對她的一種殘酷的折磨。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漢匈和親 昭君主動請纓出塞

就在王昭君将要就此度過一生的時候,前33年,南匈奴單于呼韓邪來長安朝觐天子,提出同漢朝和親的要求。這對于當時的漢朝來說,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漢元帝本想從宮中選拔公主,作為和親的對象,但無奈皇室公主無人願意嫁給這個"蠻夷"。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王昭君的耳中。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她立刻下定決心,主動向漢元帝請纓前往匈奴。甯願去草原當頭部顯貴,也不願一輩子暗無天日地在宮中虛度光陰。對于王昭君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她不僅可以擺脫冷宮的困境,還能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這無疑是對她的一種救贖。漢元帝見有人主動請纓,自然是欣喜若狂,當即準許了她的請求。臨行前,王昭君來到宮中拜謝漢元帝。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漢元帝一見她的容顔,頓時被她的絕世美貌驚豔到了,可惜已經答應好的事情不能反悔,隻能硬着頭皮将她送走,并破格賞賜她豐厚的嫁妝,帶領百官親自送出長安十裡。

這一刻,漢元帝恐怕也意識到了自己當初的錯誤。如果當初沒有讓毛延壽故意将王昭君畫醜,她也許就能進入後宮,成為自己的寵妃,而不是要送到匈奴去。但現在為時已晚,隻能眼睜睜地看着這位絕代佳人遠去,不由得發出一聲長歎。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昭君入主匈奴王庭 呼韓邪一見傾心

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王昭君翻越長城,向北行進,一路上不顧塞外寒風刺骨和雨雪冰霜,千裡迢迢抵達了匈奴王庭(今蒙古國烏蘭巴托)。

呼韓邪見到王昭君本人,頓時驚為天人,深深被她的絕世容顔所折服。這位南方美人的出現,無疑是對這個粗犷的遊牧民族的一種沖擊和震撼。呼韓邪立刻封她為甯胡阏氏(王後),成為匈奴最有影響力的人物。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兩人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兩年,王昭君更是為呼韓邪誕下了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這個孩子無疑是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結合的結晶,也象征着漢匈兩國關系的融洽。

在王昭君的影響下,呼韓邪對漢朝的态度也發生了轉變。從此前的對抗,變為主動求和親,可見王昭君在匈奴的地位和影響力是何等的重大。她不僅成為匈奴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更成為兩國和平關系的締造者和維護者。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呼韓邪病逝 昭君欲回長安被拒

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病逝。王昭君認為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加之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日漸濃烈,便向漢廷上書請求回歸。

然而,漢成帝出于對漢匈關系的考慮,敕令"昭君從胡俗",遵從匈奴的收繼婚俗,即丈夫死後,妻子再嫁給年長的繼子。這對于深受儒家倫理文化熏陶的王昭君來說,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但她别無選擇,隻能無奈地嫁給呼韓邪的長子複株累單于,兩人相濡以沫,生活了十一年,誕下兩個女兒,分别是須蔔居次、當于居次。這段時間裡,王昭君一定内心充滿了沖突和痛苦。

作為一個出身良家的女子,她理應享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卻被迫遵從匈奴的陌生習俗,這無疑是對她的一種殘酷的折磨。但為了國家的大局,她隻能咬牙堅持下去,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漢匈兩國的和平。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獨居塞外 凄涼黃昏孤魂去

公元前20年,複株累單于去世。從此,王昭君獨居在茫茫大漠,隻有風沙和牛羊為伴。這個曾經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如今卻孤獨地生活在異域他鄉,遠離親人朋友,隻能凝望故鄉的方向,發出最後的一聲無人聽聞的歎息。

兩年後,她也撒手人寰,終年35歲,葬于青冢(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這位曾經風華絕代的女子,就這樣凄涼地離世了,隻留下一縷孤魂在塞外的黃昏中徘徊。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王昭君的一生,可謂是命運的悲劇。她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漢匈之間半個世紀的和平,成為兩國的和平使者。

但她自己卻遭受了無盡的苦難和折磨,從未能夠回到故鄉,最終孤獨地長眠于大漠之中。這種悲劇性的命運,無疑折射出了封建社會女性地位的悲哀。

昭君出塞:衆人皆知漢匈和平的千古佳話,卻不知紅顔命運坎坷悲催

結語

王昭君的一生,如同一曲絕世絕響的長歌,在曆史的長河中回蕩傳唱。她的悲慘命運折射出封建社會女性的悲哀境遇,她的出塞和在匈奴的影響力則展現了個人命運與國家大局的緊密關聯。

她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國家半個世紀的太平盛世,這既是一種偉大,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她的故事将永遠銘刻在曆史的豐碑上,永世流傳,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