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逆齡”蝶變 向美而生 ——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側記

作者:新浪福建三明頻道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着民生福祉,一頭連着城市發展。近年來,我市共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416個,涉及19.69萬戶、1130個小區,總建築面積2017萬平方米,累計争取上級補助資金近20億元。其中,2023年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24個,涉及3.85萬戶、340個小區,總建築面積約425萬平方米。

随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加快推進,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向美而生,成為宜居整潔、安全綠色、服務便民、和諧共享的新家園……

以心換“新” 在和諧中達成共識

老舊小區,有其共性:年代久遠,由于無維護修繕,公共設施長期超負荷使用,道路破損、坑窪不平;公共樓道牆面斑駁、扶梯把手鏽迹斑斑;線路布局混亂,用電安全堪憂……

老舊小區改造勢在必行。然而,改造,實作舊小區的“逆齡”蝶變并非易事。

富華社群位于三元區列西街道,大部分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共有16個居民小區,均無物業管理,是開放式小區。現有住戶4324戶,常住人口10312人,存在流動人口多、髒亂差、管理難度大等問題。

在改造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拆除違章建築!

居民張大爺是空巢老人,他家那間10多平方米的雜物間屬違章建築,必須拆除。但是,老人脾氣倔,街道幹部和社群從業人員多次上門勸說。70多歲的老黨員羅志葉得知此情況後,經常到張大爺家中噓寒問暖,有時還買水果、點心等上門“唠嗑”。張大爺終于被大家的真情打動,同意拆除自家違章建築。

富華社群堅持“改造一個小區就拆除一個小區違建”原則,從最難啃的“硬骨頭”開始攻堅,以“近鄰懇談會”為抓手,通過宣傳動員、發動群衆、集中拆除等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打消群衆顧慮,拆違實作“零補償”“零上訪”,成功拆除違建75處,面積達2330平方米,有效地拓展了小區公共空間。

類似富華社群拆違難的情況在許多老舊小區同樣存在。家住列東街道杜鵑新村的李阿姨,曾經對拆除柴火間的決定強烈反對:“拆了柴火間,家裡的廢舊物品放哪兒?放家裡嗎?”每回社群從業人員上門溝通,她都以同樣的理由拒絕。

于是,大家一起想辦法,找到合适堆放物品的地方,幫陳阿姨解決了難題。當二路社群黨委書記、主任姚梅蘭第21次敲響房門時,住在步梯房6樓的陳阿姨終于不好意思地說:“看你工作這麼認真、辛苦,我不同意拆都不好意思了。”

杜鵑(牡丹)新村周邊片區改造項目是全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樣闆工程,項目分為杜鵑新村和牡丹新村兩個部分,涉及住宅58棟、2282戶,共拆除柴火間1394間。

“做群衆工作要有真心、耐心和恒心,要沉下心為群衆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從心底裡感受到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大好事。”在談到拆違工作經驗時,姚梅蘭感慨地說。

宜居樂居 “高齡”小區“逆齡”蝶變

4月26日上午8時許,雨後初霁,在三元區列西街道富華社群的家和小區,孩子們在嬉戲玩耍,歡聲笑語不斷;垃圾分類亭裡大人們用垃圾分類換來的積分,兌換肥皂、毛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

“原來這兒是一塊雜草地,有些人會亂丢垃圾,環境髒亂差。”住在這個小區近30年的陳阿姨一臉笑意地說,生活垃圾分類可以兌換禮品,小朋友也有個安全的活動場所,現在居住環境更好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改造後的小區,建立了綠地、停車位、一老一小活動設施等,還增設了監控探頭、智能門禁、車輛管理系統,全面提升了整個小區的居住品質。

“改什麼?怎麼改?要廣泛征求群衆意見。”富華社群黨委書記、主任林燕華用寥寥數語總結了老舊小區改造探索出的有效途徑。

據了解,近年來,全市對2000年前建成、失養失修失管、配套設施不完善等狀況的老舊小區實施改造。按照“政府統籌組織、職能部門協調指導、屬地街道或鄉鎮具體實施、社群協調推進、居民全程參與”的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問計于民,通過改造“小切口”實作居住條件改善的“大轉變”。

4月26日傍晚,在三元區列東街道杜鵑新村,剛從學校騎車接送孫子回來的裴建國主動走到記者跟前說:“原先電動車要從樓上拉線下來充電,現在在充電車棚裡充電,減少了很多安全隐患。”

杜鵑新村建于1984年,屬“高齡”小區,64歲的居民裴建國記得,以前一下樓就是一排破爛不堪的柴火間,小區裡連落腳休息的地方都沒有。

“老舊小區改造是為民辦實事的好事啊!”裴建國感歎地說,自從有了風雨連廊和兒童微樂園,老人和小孩都有茶餘飯後的好去處。

“逆齡”蝶變 向美而生 ——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側記

百姓安居,更要樂居。經過改造後的小區,“逆齡”蝶變,大批小區配有健身器材、文體休閑等娛樂設施,實作了路面平、管道暢、路燈亮、設施全、綠化美、環境潔。

群策群力 見“成效”更要有“長效”

三分建,七分管。老舊小區改造,在見成效的同時,還要有長效意識。

在富華社群的各樓幢,記者在牆的醒目位置都看到統一公布的各黨員樓棟長聯系方式、統一設定的群衆服務牌。據介紹,這是社群的“三亮”服務,即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社群強化黨組織的統籌引領作用,立足群衆需求,推選出一批政治素質高、協調能力強、鄰裡關系好的黨員樓棟長和有專業特長的教師、律師等熱心居民組建志願服務隊,充分發揮“熟人治理”優勢,打通服務群衆“最後一公裡”。志願服務隊根據群衆實際需要,配合樓棟長提供精确化服務。

“逆齡”蝶變 向美而生 ——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側記

“接下來,改造後的富華社群将巧用‘智+管’模式,破解小區管理難、電梯加裝難、停車難等問題。”富華社群黨委書記、主任林燕華說。

目前,富華社群已有8個小區建立黨支部。其中,成立業委會1個、自管會7個,100%實作支部委員會與業委會或自管會交叉任職。完成電梯加裝67台,在建16台,電梯加裝覆寫率達80%,完成16個小區車位規劃,新增停車位709個。

在我市,富華社群隻是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以來,全市累計新增或修複雨、污分流管網約228公裡,整治翻修小區破損道路約74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5.52萬平方米,規整新增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位7519個、活動場所359個,完善無障礙和适老化設施430餘處,這些“微變化”讓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

市住建局城建科廖育申表示,我市将進一步聚焦群衆急難愁盼問題,着眼城市長遠發展,高品質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建構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生活”新風尚,通過老舊小區“微”改造,解決“大”民生,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