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暮春:元代詩人的這首詩,尤其值得一讀,句句都是精妙之筆

作者:一号詩巷

詩詞有約,一号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暮春……,眼睜睜地看着屬于春天的日子越來越少,就忍不住暗生傷感;因為已經不再絢爛的風景,也因為如流水般無法挽回的光陰。

而自古以來,詩人們為暮春留下的,也往往是浸透着凄涼之意的作品。

比如範成大所雲:手把青梅春已去,滿城風雨怕黃昏;比如李商隐所雲: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再比如杜牧所雲:獨倚關亭還把酒,一年春盡送春時。

暮春:元代詩人的這首詩,尤其值得一讀,句句都是精妙之筆

走進古詩詞,在最美的文字中,與春相依,聆聽最深情的吟哦;詩巷在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元朝詩人黃庚的一首詩。

這首詩寫得凄涼又美妙,後兩句更是讓人百讀不厭,相信螢幕前的各位也會很喜歡。

暮春

元·黃庚

芳事闌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綿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

黃庚,字星甫,大陸宋末元初的詩人。

黃庚官場失意,故而放浪江湖,平生以遊幕和教館為生。晚年的時候,黃庚将自己的詩作收集編錄,命名為《月屋漫稿》。

我們這裡所分享的這首《暮春》堪稱是“暮春”類詩作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主要描寫了作者在暮春時節的所見與所聞。

暮春:元代詩人的這首詩,尤其值得一讀,句句都是精妙之筆

詩的首句以較為直白的方式點明時節、切住題目:芳事闌珊三月時;百花在三月的時候逐漸凋落,春天已經接近了尾聲。

這是一句很普通的富有概括性的話語,作者沒有運用特别的寫作手法,而是以直述的口吻将“暮春”的整體景象呈現于讀者眼前。

但也正因為首句很具有典型性和概括性,是以在品讀的第一時間,我們的内心也總會不由泛起絲絲憂郁和閑愁。

而詩中那味凄涼的情感色彩,也在這樣的描述中被含蓄地奠定下來,這也是首句除“切題”以外,所起到的另一個關鍵作用。

承句順着首句的内容,又較為直接地将作者的心情抒發出來:春愁惟有落花知;暮春的愁緒,也隻有那些落花能夠知道。

在格律詩寫作中,詩人們向來都非常注重情感的表達;而其中的情感表達,又分多樣的形式,比如借助景色去展現,比如直接定格在人物上面去托盤而出,再比如使用率非常高的“借物抒情”等等。

那麼在此詩的承句中,作者的情感顯然是借助具體的物象去做以鮮明的表達。

盡管其中的“愁”字将情感抒發得非常直接鮮明,但作者借“花”言“情”的這種手法又予以情感一定的生動性和耐品性。

這裡的“愁”是作者和“落花”共同的愁,一個“惟”字又将作者和落花之間的距離拉進,使得他們二者于心靈上有了相知、相契、相惜的情感共鳴性。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承句對“落花”的描寫,也将一幅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唯美畫面呈現于紙上,讓讀者通過視覺的觸動而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作者筆下的“愁”滋味。

暮春:元代詩人的這首詩,尤其值得一讀,句句都是精妙之筆

“柳綿飄白東風老,一樹斜陽叫子規”;潔白的柳絮随風飄舞,夕陽灑在一棵孤獨的樹上,隻聽子規的叫聲不時傳來。

後兩句可謂是此詩的點睛之筆,非常符合七言絕句的寫作特點。

詩巷在我們的格律詩寫作課程中也曾多次地強調,七言句的後兩句非常關鍵,能将其“托舉”作用發揮出來,能将其寫出亮眼的特征來,那麼整首詩也會随之變得不一般。

而黃庚此詩的後兩句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螢幕前如果有格律詩寫作愛好者,不妨認真體悟一下。

作者選擇暮春的典型代表物象“柳綿”,将其随風飛舞的情景予以裁剪,不但再次為詩增添了生動的畫面感,而且還很有力地呼應了題目、很充分地體了現詩中的凄涼情感。

有了“柳綿飄白”的襯托,後一句中“一樹斜陽”的暖色調就顯得尤為豐盈;而有了“東風老”的鮮明抒發,後一句中“叫子規”的凄涼、憂傷之味也顯得尤為飽滿。

柳絮飄飛,斜陽殘照,孤樹靜立,子規哀啼;這樣的畫面美到令人傷感,傷感到令人哀歎。

詩的後兩句可謂集藝術視覺之美與情緒感染力于一體,在穩穩收篇的同時,也将無限韻味留在了篇外,堪稱妥妥的妙筆。

暮春:元代詩人的這首詩,尤其值得一讀,句句都是精妙之筆

春老柳綿飛不定,子規啼起幾堪聽;讀此一首,百感于心。不知當讀完黃庚的這首詩後,各位看官又作何感想呢?評論區但說無妨。

追逐詩詞之腳步,将讀寫進行到底;歡迎大家關注一号詩巷,下一期精彩,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