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種魚已被列入“緻癌名單”,吃多了會緻癌,是真的嗎?真相來了

作者:銳眼生活

李阿姨平時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琢磨各種好吃的,特别是做魚。

然而,最近網絡上的一份“緻癌魚”名單讓她心情沉重。“我這麼多年吃的魚,難道都是‘毒藥’?”

她拿着那份名單,憂心忡忡地對老伴說。這份名單列舉了四種所謂的“緻癌魚”,讓人心生恐慌。但真相究竟如何呢?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近年來,随着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一些魚類确實可能受到污染,體内積累重金屬和有害化學物質。

但同時,魚類也富含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成分,對健康有着諸多益處。是以,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選擇、烹饪以及适量攝入。

癌症頻發,是吃魚惹得禍?

4種魚已被列入“緻癌名單”,吃多了會緻癌,是真的嗎?真相來了

近年來,關于食物與健康的話題愈發引人關注。魚,這一傳統的健康食品,是否真的安全呢?

一些早期的研究表明,每周吃3-4次魚類的人群,嬰幼兒智力和運動能力表現更佳。

這是因為魚類富含的DHA等營養成分對大腦發育有積極影響。

然而,随着環境的惡化,尤其是海洋和河流的污染,一些魚類體内可能積累了重金屬和有害化學物質,如汞、鉛等。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最新的科學研究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現。

《美國癌症中心雜志》最近的一項涉及8.8萬人的研究顯示,頻繁食用魚類的人發生早發型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女性群體尤為明顯。

另一項由布朗大學的流行病學家上司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入大量魚肉的人發生黑色素瘤的風險也相對增加。

然而,這并不意味着我們應該完全放棄吃魚。事實上,适量的魚肉攝入對健康是有益的。

研究顯示,每周食用适量的魚類可以降低死亡總風險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魚肉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D和硒等營養素對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真正應少吃或避免的魚類

4種魚已被列入“緻癌名單”,吃多了會緻癌,是真的嗎?真相來了

01、烤魚、煎炸魚

在高溫烹饪過程中,特别是在油炸和燒烤時,可能會産生一些有害物質,如多環芳烴和雜環胺。

這些物質在動物研究中已被證明具有緻癌性,對人類來說,長期大量攝入可能會增加患消化系統癌症的風險。

02、生魚片

雖然生魚片在一些文化中是傳統美食,但是生魚中有可能攜帶寄生蟲,如肝吸蟲。

如果食用未經充分烹饪的魚類,可能會導緻寄生蟲感染,進而引發肝膽疾病。

03、甲醛魚

有些不法商家為了延長魚的保存期限,可能會使用甲醛等化學物質進行處理。甲醛是一種已知的緻癌物質,對人體健康構成極大威脅。

購買魚類時應選擇有信譽的商家,并注意檢查魚的外觀和氣味,以避免購買到經過化學處理的魚。

04、中式鹹魚

在腌制過程中,中式鹹魚可能會産生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轉化為亞硝胺,這是一種潛在的緻癌物質。

盡管中式鹹魚在一些地區很受歡迎,但長期大量食用可能會增加健康風險。

推薦食用的魚類

01、鲫魚

鲫魚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

中醫認為,鲫魚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水腫等人群食用。

02、黃花魚

黃花魚肉質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特别是春末夏初的黃花魚,其肉質更加鮮美,營養豐富。

黃花魚還富含維生素D,有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對兒童骨骼發育和老年人骨質疏松的預防都有很好的作用。

此外,黃花魚還具有開胃、益氣、填精等藥用價值。

4種魚已被列入“緻癌名單”,吃多了會緻癌,是真的嗎?真相來了

雖然吃魚有風險,但适量攝入對健康有益

4種魚已被列入“緻癌名單”,吃多了會緻癌,是真的嗎?真相來了

01、避免吃被污染過的魚

這包括一些大型肉食性魚類,如鲨魚、旗魚等,因為它們可能積累了更多的有害物質。

相反,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小型、草食性的魚類,如鲫魚、黃花魚等。這些魚類通常污染較少,且富含營養。

02、注意烹饪方式

高溫烹饪,如煎炸、烤制等,可能産生有害物質,如苯并芘等。

我們可以選擇清蒸、煮炖等低溫烹饪方式,以保留魚肉的營養成分并減少有害物質的産生。

03、控制魚肉的攝入量

雖然魚肉富含營養,但過量攝入也可能帶來健康風險。建議每周食用2-3次魚類,每次100-150克左右。

吃魚是否會緻癌并非一概而論。關鍵在于我們如何選擇、烹饪和控制食量。

通過科學的飲食調整和合理的食物搭配,我們依然可以從魚類中擷取豐富的營養并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