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作者:深圳特區報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你給校長一個好苗子

校長還你個好廚子

深圳這個幼稚園硬控我兩分鐘!

橡皮泥哪有面粉香!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終于懂了父母說的:

“我們當時沒你這條件”這句話

60、70、80的父母:

下班了趕緊回家做飯養孩子

90、00的父母:

下班了回家吃孩子做的飯

"

網友:3!2!1!上連結!

我要給孩子報名!

"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到底是怎樣的幼稚園

讓家長們建議全深圳普及?

一起來跟小特了解

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古城幼稚園

↓↓↓

"

再做多一點

中午全班就夠吃了

"

中三班教室内的編織區

老師帶領幾個孩子

正一針一線縫制着荷包

其中一個小朋友舉着縫了一半的荷包說:

“這裡有艾葉、茴香、薄荷……聞起來很香。”

泡茶區内

孩子們選用檸檬片、冰糖、山楂、話梅

泡了一壺酸甜可口的果茶

生活操作區裡有兩位“小廚神”

已經用石磨磨出了一小盆豆漿

另一旁“小同僚”的擂茶也準備妥當

轉身上樓,大一班的小朋友們

正在煎蕃薯餅

剛煎好的兩大托盤香氣四溢

身邊烤箱裡還在烤着蕃薯

他們說:

“再多做一點,中午全班就夠吃了。”

……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記者看到,每間教室都設有美工、閱讀、積木、編織刺繡、生活操作、茶吧等10個左右功能區,孩子們清晨逐一選擇區域後,就自發形成了約10個2-4人團隊,當天按區開展區域活動。最重要的是,教室内的菜刀、鍋鏟、烤箱、微波爐、面包機、煎餅铛、石磨,編織刺繡區的針線、剪刀,茶吧區裡的100℃開水……與生活中所見并無二緻,都是“貨真價實”的真家夥。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南頭古城幼稚園副園長朱淑卿微笑着介紹

“我們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人

作為教育者

我們關注細節、設定‘危險’底線

教孩子們如何去判斷安全界限

最終讓孩子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這就是生活能力。”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這哪裡是幼稚園!

這就是我的夢中情園!

"

情緒價值拉滿

孩子盡情玩耍

"

幼稚園的孩子正是愛玩的年紀

玩泥巴、塗鴉、爬樹、釘釘子

......

在這裡,這些都不是“媽見打”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孩子能在這裡挖水渠當工程師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也能在牆上塗鴉當畫家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還能釘釘子當木匠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甚至能當探險家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孩子們每天都玩得一身泥水

老師工作量不大嗎?”

面對記者的疑惑

中三班饒老師指着泥水區旁的清洗池解釋:

“園内各個區域都有水

友善玩水也友善清洗

清理後孩子們回到教室再換幹衣物

通常第一次需要老師幫助

大一點他們都能照顧好自己

基本無需老師操心。”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南頭古城幼稚園園長趙錦霞指着頭上的玻璃棧道介紹,“幼稚園占地約2500平方米,我們向頭頂、向牆面要空間,戶外有‘泥水區’‘水滑梯’等12個區域,各區内又有五六個項目供孩子們選擇,如塗鴉牆、藤條花園、滑索、樹屋等,每個角落都被賦予了一定的教育樣态,足以讓全園12個班級、300多個孩子同時到戶外活動。”

的确,巴掌大的院落内,不僅保留了一口已經封住的南頭古城村民早期生活用井,還有芒果、芭蕉、楊桃、龍眼、小桃樹、甘蔗等植物,孩子們摘果子、做果茶,以及把修剪的樹枝曬幹做幹柴儲存起來,都當成了“好玩”的事情。一位家長對幼稚園的做法深感欽佩,他說:“趙園長膽子很大,幼稚園每月都會組織各班去一趟南頭古城和中山公園,最近他們又去荷蘭花卉小鎮了,孩子特别開心。”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

孩子們的能力

被大大低估了

"

一個開心揮舞着鏟子的孩子悄悄告訴記者:

“我做餅可好吃了!

可在家裡

媽媽從不讓我碰火和油

還有電、煎鍋這些東西。”

不知道從哪天起

家長們小時候幹過的

“蹚水溝”、“做飯”、“爬樹”

“砍柴燒火”、“勞動”

都成了孩子們的“禁區”

如今讓孩子們重拾這些事情

反而成了新奇的事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趙錦霞指出:

“是孩子們的能力被大大低估了

他們的生活缺乏勞動情境!

好的教育應該讓孩子們有安全感

敢于去探索,孩子隻有開心玩,才有生命力

——建園20多年來我們一直是這樣做的

而且,在深圳,勞動是幼稚園‘一日生活’的标配

它不是中國小的‘勞動課程’

也不是一定要學會什麼技能

它就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就像磕碰時

我們的孩子知道去醫務室

拿冰袋冷敷一樣簡單

我們相信

讓他們在玩中學會生活、學會豐富生活

才能成長為能創造幸福生活的人。”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孩子們看似“野蠻生長”的背後

是幼稚園的精心準備和完善的計劃

在幼稚園的每一天,每一項活動

老師們都做了充足的準備

趙錦霞說:

“我們相信有準備的環境

會培養出有計劃的孩子

未來成為有選擇、有應對生活的能力、

有幸福能力的孩子。”

我願意稱趙校長為

古希臘掌管教育的神!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如果幼稚園多一分勇于擔責的勇敢,家長能多一分對教育者的信任,教育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其實,全社會應該給教育者足夠的了解和空間,要相信教育初心一定是為了孩子更好地發展,教育者有專業水準、有能力、有信心把應盡的職責做好;反之,這樣美好的教育場景隻能變得越來越稀缺,最終隻有從‘新聞’中才看得到了。”趙錦霞深有感觸地說。

有這樣的孩子,你幾點回家吃飯?

生活即教育

環境即課程

在這扇木門裡

孩子們在學習中掌握生活的技巧

在生活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這個溫馨的“大家庭”

激發了孩子們獨特的興趣

釋放着無限的潛能

(真的不收幾百個月的寶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