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作者:廣州廣播電視台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4月24日,中法合拍紀錄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在北京舉行專家觀摩研讨會。本次研讨會由中國夏衍電影學會、廣州廣播電視台主辦,佰安影業(北京)有限公司承辦。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觀摩研讨會現場合照

《康熙與路易十四》為慶祝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而作,分别在中法兩國實地取景。這部“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影片講述了三百多年前,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遣六名“國王的數學家”前往中國,随後當時中國清朝皇帝康熙以海納百川的胸襟與路易十四展開積極互動,開啟了影響深遠的中法科技、商貿和思想文化交流,包括兩國科技合作催生了中國第一張具有科學意義的《皇輿全覽圖》,範圍涉及1100萬平方公裡,不僅第一次标注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而且西藏、新疆和台灣赫然含蓋在中國版圖之内;兩國商貿交流給雙方帶來巨大實惠,特别是中國商品進入法國後屢屢掀起“中國熱”和“中國潮”;兩國思想文化交流使一大批包括《論語》在内的中國古籍經典傳入法國,在法國思想界、學界、特别是對後來法國大革命前夕的啟蒙運動産生深遠影響,不僅實作了西學東漸,同樣做到了東學西傳。

《康熙與路易十四》深刻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重要理念,具體展現了中法兩國文明交流互鑒的豐碩成果。影片真實、細膩、生動、有趣,知識性強、資訊量大,是一部别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紀錄電影。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上司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原中國駐法國大使、資深外交家孔泉,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原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原中國駐法國大使、資深外交家趙進軍,中國電視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電視台原台長、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胡占凡,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原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丕民,中國電影家協會顧問、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原主席仲呈祥,著名紀錄片專家、原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劉建中等參加研讨,對于《康熙與路易十四》一緻給予了高度評價。

【專家發言摘要】

趙進軍:中法關系良好并非偶然,有曆史淵源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原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原中國駐法國大使、資深外交家)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在我的外交生涯裡面,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在法國,從秘書到參贊,再從參贊到公使,最後到大使。我的一生都緻力于中法關系的相關工作,自認為非常了解中法關系,但是看了這部片,才發現原來兩國之間,康熙與路易十四之間,還有這樣一段曆史,我是不那麼了解的。我覺得這非常珍貴和有價值。我要對本片的提議者、創意者和實踐者表示感謝,這個片子拍得非常好!《康熙與路易十四》能夠讓人了解到,中法之是以後來能有這麼好的關系,不是偶然,它有曆史和文化的淵源,還與兩國人民的特質有密切相關。我希望本片能夠很快在電影院公映,也期待能看到更多有深度的評論文章,重新解讀中法關系——原來兩國人民之間存在着如此深厚長遠的關系。

胡占凡:題材稀缺,增加中國紀錄片的豐富性

(中國電視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電視台原台長、中國文聯原副主席)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這是一部獨樹一幟的電影。選擇這樣的題材,還做得這麼漂亮的片子,在我印象中還真不多。首先這是一部稀缺性題材的影片,而且看下來很有趣味性。此外它也有非常強的史料性,有很高的存在價值和傳播價值。這部影片的誕生,增加了中國紀錄片的豐富性。反映中外關系的紀錄片本來就不多,反映這段曆史的就更少了,因為這段曆史本身比較短暫——在它之前,順治是封閉的,後來到了乾隆,又開始閉關鎖國,難得有康熙這段視窗期,就顯得特别好看、特别奇特。這部紀錄片反映了中國曆史乃至世界曆史的多面性和複雜性。這部影片的好看,還在于它非常流暢,故事性很強,觀衆看起來不枯燥。它不是單純說史料,而是用故事在說,語言和畫面資訊量很大,制作上也很講究,是很娴熟的紀錄片制作手法。

張丕民:本片一定會載入中國紀錄電影史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原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我對這部影片的創作者們表示敬意。這是一部整體完成度非常高的紀錄片,挑不出毛病。我相信這部影片一定會寫入中國紀錄片史。我還希望本片的發行工作要得到重視,這部片出自廣州,僅就廣東而言,它本身就是中國電影的大票倉,更何況還有全國其他各大城市。這麼好的片子,在國内能造成多大的影響力,創造多大的價值,我覺得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童剛: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中國電影家協會顧問、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這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都非常強的作品。影片完成得很成功,它以全新的角度诠釋了三百年前一段不太為人知的曆史。在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下,這部影片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如何共赢,三百年前中國和法國的君主其實已經在思考。西學東漸,東學西傳,電影裡很好地滲透進了這些内容。世界現在有一些曲折,但人類最終是要走向大同的,這些曲折需要我們當代人用智慧去化解。對這個問題,這部影片打開了我們的思路。這部影片的意義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仲呈祥:我們就是要歌頌這樣的電影

(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原主席)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康熙與路易十四》以史為鑒,把這樣一段珍貴的曆史同當代文化相聯系,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完全打通了曆史和現實的通道,再怎麼評價它都不為高,我認為我們就是要歌頌這樣的電影作品。

《康熙與路易十四》的破題在于元首外交,寫了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在300年前交彙,開始了一段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片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影響了法國思想界,其實這句話也是當今世界處理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沖突的一個普遍真理,還可能成為解決當今世界局部紛争的一劑文化良方。

這部片子還在哲學方面給了我們啟示。現在21世紀,更适用哪一種哲學?我認為應該以中華文明為主體,并以廣博的胸懷,吸納西方文明适合中國國情的有用的東西,中西合璧,不是二進制對立,而是互鑒共進,是一種和諧辯證的新哲學。總之,這部電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它很好地展現了為什麼文明因交流就能互鑒,因互鑒就能共同繁榮和發展。

劉建中:站位高且接地氣

(著名紀錄片專家、原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看了這部片子,我很吃驚,我認為它是可以拿獎的作品。總結下來,它有四個特點。一是主題突出,題材選取角度特别。它集中在兩個國家元首的身上,站位特别高,但裡面的内容又非常充實,而且接地氣,毫不空泛。片子圍繞1688年路易十四給康熙皇帝的一封信開始,後面路易十四1715年去世,康熙1722年去世,而另一個主要人物白晉死于1730年,就是幾十年的時間,非常集中,不散亂。 二是素材充分,史料詳實。本片有很強的史料價值、文獻價值,這是紀錄片當中最重要、最本質的東西。三是故事叙述流暢。這些史料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新聞要素都有,有開頭也有結尾,還有互相關系,看起來非常流暢,能抓住你看下去。四是從紀錄片的角度,本片的文學表達和影視表現都非常有特點。它對中法曆史交流這個題材把握得非常準,中國人看了很舒服,法國人看了也會很舒服,這就很難得。解說詞的作者,還有曆史顧問,功不可沒,很有功力。

閻曉明:兼具文獻性、知識性、藝術性

(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看了影片後,我大受震撼,沒想到會是這麼一部深具文獻性、知識性、藝術性的佳作,我覺得它會在中國的外交史、文化史、電影史上都留下一筆。《康熙與路易十四》有幾個特點。一是曆史長度。它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把三百年甚至更長曆史階段裡的中國文化和歐洲文化進行了一次很有章法的講解。二是廣度。當時東西半球兩個最重要的國家——中國和法國,如何跨越大洋進行交流?影片通過一艘船把它們連接配接了起來。三是高度,以前我們的電影表現了很多曆史上的民間外交,比如馬可·波羅、鑒真和尚等,這一部則提升到了當時兩國君王之間的外交。四是深度。過去我們常說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但之前的康熙其實也在“看世界”。中華文化對歐洲、對世界的影響非常大。今後我們如何将中華文化更好地發揚光大,這部影片帶給了我們全方位的思考。

江平:強強聯手,讓人眼前一亮

(資深電影監制、著名導演、中國夏衍電影學會會長)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新中國與國外合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中法合拍的《風筝》,當時是中影的前身北京電影制片廠做的。60年之後,我們又拍了這麼一部影片《康熙與路易十四》,也是中法合拍,而且恰恰是能夠紀念中法建交60周年,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本片從兩位君王的交往當中,與當今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相呼應。其實在于西方文明的交融當中,我們也有許許多多向西方借鑒的部分,片裡展現的,可以說是最早的,而且詳實、珍貴、具體、立體。它有文獻價值、曆史價值、藝術價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紀錄片。

制作方面,感謝廣州市廣播電視台,拍了這麼一部優秀的作品。本片主創團隊是強強聯手,尤其是總監制喇培康,他把駐法多年的經驗都用在了片裡,還有制片人董培雯,追溯20多年前内地與香港電影的早期合作,她就做了很大貢獻,這麼多年來也一直拍了很多好片子。希望《康熙與路易十四》将來能夠取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侯光明:運鏡自然,有感染力,難得的精品

(北京電影學院原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教授)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從曆史認知的角度來看,這部影片講了兩個帝王如何互相寬容,最後實作雙赢,這背後也有白晉等一批來華科學家的努力。這是曆史的真實,對今天也有借鑒作用。 從文化傳播和文明互鑒的角度來看,本片從哲學、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呈現中法交流的内容和成果。在全球化的當下,文化的互鑒很重要,不僅能促進兩國人民的了解,也能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文明進步作貢獻。從紀錄片的角度來看,本片用了影像、音效、文獻甚至專家解說等多種手段來呈現三百年前的事實,并且呈現得很好——運鏡自然,生動逼真,有感染力。從中法文化特色呈現的角度看,它在中法合拍片裡是一部難得的精品。

郭本敏:帶來很強的沖擊力和可看性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原總編輯)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國際交流淵源流長。當然後面的交流有曲折,比如說乾隆全面封鎖孤立等。但在那之前,還有一段文明之間的互相欣賞、互相借鑒、互相融合。這個選題很高明,幾乎是填補空白式的。很難得的是,它不是劇情片——如果是演繹就沒意思了,少了紀錄電影的真實性和沖擊力。這部作品綜合應用了各種視角和各種手法,包括到當年故事的發生地去還原,片中影像給大家帶來的沖擊力和可看性是很強的。

李舫:文化價值高,更有重要政治意義

(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首先,這是一部曆史紀錄片,但同時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遊年,這部作品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推出非常重要。今年還是習近平總書記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一周年,是以這部片子的重要意義更是毋庸多言。其次,影片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我知道這個故事,也曾在故宮的展覽裡看過路易十四給康熙皇帝寫的信。中法遠隔萬水千山,但一直經曆了持續不斷的互相了解的嘗試,這部影片把三百年前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交流互鑒的重要對話重新呈現出來,非常有意義。

皇甫宜川:中國電影“走出去”的一次非常好的探索和實踐

(全國政協委員、《當代電影》社長兼主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看完電影我很激動,沒想到會這麼好。首先,它是一部品質很高也非常好看的紀錄片,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于一體,而且具有曆史思考和當下意義。影片的資訊量非常大,在結構上非常紮實,叙述和解說非常流暢,對這段曆史的總結、評判和展望娓娓道來,很有親和力。其次,這是一部具有很強的當代性的影片,是一次對曆史的重新發現和思考。它用一種很好的講述方法,把兩個國家互相交融帶來的人類發展必然性呈現出來了,能給年輕人帶來很多思考和啟示。再者,這部影片是對中國電影“走出去”一次非常好的探索和實踐。對于“走出去”,合拍是一種特别好的形式,我們過去更多在劇情片領域發力,但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紀錄片值得走向海外。

張燕:一部中法曆史文明互鑒的論文電影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這是一部紀念中法建交60年的紀錄片,有重要的曆史價值以及時代引領與獻禮意義,契合了時代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文明倡議等國家主題。它有如下鮮明特點:紀錄片創作形态探索新穎,以論文電影為主要特色,有立論,有史論、有評價,更具傳播力與感染力與影響力。立意高遠,以史為鑒,力求在銀幕上還原曆史,建構中法經貿文化交流的開端起點的影像圖景。以人為核心,聚焦兩個君王,又以受到康熙重用的法國科學家白晉為中心人物,以白晉視點進行旁白叙述和情感書寫,極具内在張力,達到共鳴、共情與傳播接受效應。在堅持文化自信的基礎上,以互動為重心,表現了兩位君主英雄所見略同,雙向奔赴,做到了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也展現了全球文明互相尊重、促進、借鑒。總之,這部電影有效推進了中國故事的國際化講述與全球性推廣。

王一岩:制片難度大,展現團隊智慧

(國家一級導演、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文化節目部主任)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作為還堅持在一線工作的老導演,我今天看完這個片子後特别激動。作品的成色非常好,我也同意它是值得拿獎的一部作品。《康熙與路易十四》是中法合拍——我也曾在法國拍過片子,我深知其中的制片難度,要遠遠大于創作難度影片前期的“田野調查”做得非常充分,而在後期制作上也值得稱道,裡面有許多本來是很燒錢的動作,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做到現在這樣的效果,我覺得是後期團隊的智慧。而且本片的思想性非常強。我一直強調,紀錄片如果停留在對史實的挖掘和史料的堆砌,它不叫紀錄片,紀錄片一定是學術性、思想性的展現。

樊荟:适合年輕人看,希望影片走進校園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國家二級編劇)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紀錄片對年輕人來說是比較受歡迎的一個片種。因為相較于虛構性的劇情片來說,紀錄片的客觀性更強、可信度更高。對于有一定教育背景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更願意選擇紀錄片來作為他們觀看的對象。《康熙與路易十四》對于在年輕人中普及中法文化交流曆史非常有意義。這部影片的叙事角度,尤其是對曆史的再現,可以很直覺地讓年輕人代入曆史的現場,而且題材涉及多學科的融合,我覺得很值得在校園推廣。希望這部影片能走進更多全國的高校以及中國小,讓更多的學生們看到。

【主創幕後心聲】

陳家成:以史鑒今,觀照當下(《康熙與路易十四》出品人)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三百年前,中國與法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代表開啟對話,為推動人類哲學、科學、藝術、文化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康熙與路易十四,素未謀面,卻神交數十年,互派使節、互贈禮物、互相學習,将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準則,在人與人、國與國,乃至文明與文明的交往間,一以貫之。

那是一個特殊的曆史節點,我們以史鑒今,觀照當下: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也适逢奧運盛會,兩國各界繼續抒寫文明交流互鑒的佳話。《康熙與路易十四》是一部中法兩國共同完成的影像文獻,此時面世,以電影這種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對蘊含“全人類共同價值”的“中法故事”,通過“國際表達、國際傳播”,為人與人、國與國、文明與文明更好地交流、交融、交心,貢獻我們的力量。

本片總監制喇培康提議我們拍這部影片,并且在本片的拍攝過程中全程給予指導;片中呈現了衆多珍貴的文物、檔案;還有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将文物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影片主創将紛繁的史料系統化,實作影像“既見木又見林”的表達。感謝所有人的熱愛與努力,共同成就了這部作品。

喇培康:各美其美,弘揚人類共同價值

(《康熙與路易十四》總監制)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康熙與路易十四》是我在2021年12月廈門金雞電影節上向當時的廣州廣播電視台台長崔頌東提議拍攝的,當時還不叫這個名字,這個名字是在停機後确定的。我提這個建議,是基于以下四點考慮:

第一,廣東省,特别是廣州市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對外開放程度高,各方面工作都走在中國前列,電影資源豐富,又是大陸目前最大的票倉,理應拍一些高站位、高起點、高标準、高品質的影片;拍一些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和中國美學的影片;拍一些反映廣州曆史、展現廣州魅力、具有廣州特色的影片;特别是要用好廣州市廣播電視台自身資源、發揮自身優勢拍一些表現中國文化自信、開放包容,表現中華文明與世界優秀文明交流互鑒、互利共赢,同時又能通過國際表達讓國際主流市場認可的影片。

第二,我在提這個建議的時候從廣州市廣播電視台以往拍攝的老作品中了解到,1698年3月6日法國有一條500噸級的商船,叫“安菲特利特号”,滿載法國商品和9位法國科學家來到中國,終點站就是廣州,而不是其它地方。“安菲特利特号”由此開啟了影響深遠的中法交流和合作,這條船也就成為了中法交流交往和中法友誼的首航。當時我就提議,可以以這條船為線索,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挖掘中法各層級、各領域、各時期交流交往的小故事、小插曲和大事件、大人物,把這些真實發生又鮮為人知的内容、特别是把中法平等交流互鑒的趣聞轶事串聯起來,拍成一部思想深刻、内涵豐富的、真實、細膩、生動、有趣的紀錄片,這樣既凸顯廣州在中法友好交往中的重要地位、展現廣州輝煌的曆史和繁榮的當下,又可以為廣大觀衆帶去一段直覺立體的曆史知識、為曆史留下一串用電影語言書寫的珍貴記憶,更能夠憑借這些新穎獨特的内容對外推廣,或許能給中外觀衆帶來驚喜,成為一部中外兩個市場都能兼顧的記錄電影。

第三,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來,由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戴高樂将軍親手締造的中法關系在各領域、各層級發展得一直不錯,相當平穩,而且富有成效,目前兩國關系是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習近平主席非常重視中法關系,稱中法關系是“世界大國關系中的一對特殊關系”。在目前中美關系出現困難的情況下,良好的中法關系就顯得特别重要。是以,有必要借中法建交60周年這樣一個契機,拍一部反映兩國曆史文化、反映兩國友好交往的紀錄片,來慶祝和紀念中法建交60周年。後來經過多次論證,我們決定把影片所要表現的主要内容大緻框定在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中葉,具體說就是康熙和路易十四年間,中法兩個東西方大國在科技、商貿和思想文化這三個領域中發生的一系列鮮為人知的小故事,并把這些小故事用紀錄片的語言、用我們所能夠掌握的所有藝術和技術手段呈現出來。

第四,這部影片一定要拍成一部中法合拍片,這樣才有意義、才有說服力、才能與中法雙方共慶建交60周年相得益彰、才能確定影片進入法國主流市場,并借助法方的管道使影片銷往更多的國家。我從事中外合拍影片的管理和實踐很多年,深知中外元素相當、中外藝術、技術、資金投入均衡、中外兩個市場兼得的合拍片數量其實并不多。我建議我們不僅要拍一部合拍片,更要拍一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合拍片,拍成一部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合拍片。現在看來,我們基本達到了這個目的。影片的法國合作方對最終剪輯的版本非常滿意,對影片即将展開的海外發行和銷售工作充滿信心。

這就是我的四點考慮。崔台長很快接受了我的建議,回到廣州後馬上開會做出投拍這部影片的集體決定。經過招投标等一系列規定的程式,2022年2月,影片正式啟動,到現在為止曆經兩年零兩個月時間。影片在醞釀、策劃、組建團隊、撰稿、籌備、看景、拍攝、包括到法國拍攝、與法方的談判、一直到後期制作,每個階段都得到了中國和法國相關機關和個人的大力支援和熱情幫助。在這裡我首先要感謝廣州廣播電視台原台長崔頌東和現任台長陳家成、上司班子全體成員,以及李林、徐斌等台裡的多位同志,沒有他們的支援,這部影片是不可能啟動的;還要感謝鮑永紅編導、張蠡後期編導,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和藝術貢獻,這部紀錄片是不可能圓滿完成的。此外,還必須感謝文旅部國際交流和合作局、外交部歐洲司、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宣部電影劇本規劃策劃中心,他們給予了這部影片最鼎力的支援。

目前,《康熙與路易十四》已入選國家電影局2024年巴黎“中國電影周”展映片目,将于今年5月12日晚在巴黎一家久負盛名的電影院作特别放映。希望在康熙和路易十四年間,中法兩國這段難得的交往和友誼永遠不被忘記;希望這部影片能為加強中法人文交流、增進中法兩國群眾的友誼、提升中法電影交流和合作水準發揮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

張蠡:避免碎片化,更有曆史感

(《康熙與路易十四》後期編導)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本片我認為有四大亮點。首先是結構。《康熙與路易十四》涉及的曆史跨度很長,資料龐雜,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變得碎片化。為此,我們進行了合理的梳理,借鑒傳統章回小說的做法,把電影分為三個章節,分别是科技篇、商貿篇、思想文化篇,非常清晰。其次,紀錄片往往離不開情景再現,但如果把握不好,太戲劇化的東西會讓人覺得出戲,于是我們對片中的情景再現部分使用了特别的做舊手法,讓畫面更有曆史感,也更讓人看得投入。音樂。本片主題宏大,是以在音樂上不能做得“小”。中國和法國部分的音樂都由管弦樂隊演奏,氣勢恢宏的同時也結合了各自當地音樂的特點。本片系統性地展示了很多鮮為人知的史料。比如康熙時期的《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一幅具有現代科學意義的地圖,而且是由法國科學家幫助完成的;又比如康熙身邊有法國科學家白晉,而路易十四身邊其實也有一位中國翻譯家黃嘉略。片中類似的珍貴史料還有很多,相信觀衆一定會感興趣。

董培雯:中法文化的一次深度對話

(《康熙與路易十四》制片人)

電影《康熙與路易十四》專家研讨會獲贊:展現中法文明互鑒豐碩成果

《康熙與路易十四》由中法團隊通力合作完成,不僅是一次藝術的交流,更是中法文化的一次深度對話。在此,我要特别感謝總監制喇培康。他本身是非常成功的電影事業家,又在法國工作、生活多年,這次全靠他直接和法國團隊溝通;因為語言和時差問題,我們有将近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都是從傍晚五六點一直和法方來回讨論直至淩晨一兩點,他也全程給予指導。本片的中方編導鮑永紅,在項目前期就進行了大量閱讀,從浩如煙海的史料裡梳理出本片的故事脈絡。還有法方導演吉爾.湯姆遜,帶領法國團隊與我們攜手努力,并分享了很多法國的寶貴資源,讓我們最終打造出一部具備國際視野,令中國和歐洲觀衆都能欣賞、認可的片子。更要感謝後期編導張蠡。他用了不少别出心裁的電影手段進行整合和包裝,極大提高了影片的故事性,最終成片效果一氣呵成,毫不拖沓沉悶。

片中有很多珍貴的文物展示,尤其康熙真迹《聖祖算草》,更是第一次對外公開授權展示。中法兩國的多家重量級機構給予我們大力支援,包括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法國外交部檔案館,法國皇家家具手工場,法國國家圖書館,及廣州粵海關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等。最後要感謝出品方各部門對我們的鼎力支援。作為制片人,我深感責任重大。一直以來,我都是秉承品質第一、打造精品的原則,這次也不例外,力求給觀衆帶來一部紀錄電影的精品之作。

來源:中國電影報

編輯:張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