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告别小天地,擴大朋友圈,這個“朗誦班”讓她們遇見喜歡的自己

作者:沈陽釋出

指尖

告别小天地,擴大朋友圈,這個“朗誦班”讓她們遇見喜歡的自己
告别小天地,擴大朋友圈,這個“朗誦班”讓她們遇見喜歡的自己

4月的沈陽,空氣中泛起了花香。24日,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沿着渾河南岸的慢道前行,一路上風光無限:有人專注垂釣,有人跑步鍛煉,有人帶娃消遣……各自生活,各自享受。而在岸邊一處雅緻地,有一群老人顯得與衆不同。她們或是在背誦作品,或是朗誦詩歌,或是在研究創作。她們說,大家都來自同一個朗誦班,因而擴大了朋友圈,也遇見了喜歡的自己。

告别小天地,擴大朋友圈,這個“朗誦班”讓她們遇見喜歡的自己
告别小天地,擴大朋友圈,這個“朗誦班”讓她們遇見喜歡的自己

“朗誦班”成員平均年齡70歲

“去年,就有一些居民找到我,提出能否辦個朗誦班。”作為朗誦班的支援者、和平區翡翠城社群書記魏春月說,自2020年就任社群書記後,首先面對的就是三年疫情防控工作。當挺過最艱難的日子後,她發自内心地希望大家活躍起來,尋找更多的美好與樂趣。很快,她就在微信群釋出通知并征集朗誦班老師。社群的多功能活動室成為了教室,居民田明志成為“代課老師”。

“最初朗誦班成立時不到十個人,而如今成員已擴大到了60多人,而且已經不僅局限在本社群居民。”魏春月說,朗誦班裡年齡最大的90多歲,最小的也已經60歲,但大家由内而外散發着一種朝氣。為了給大家提供創作及排演的空間,社群還将原有倉庫重新裝修,為大家新開辟了一個40多平方米的沙龍活動室。

她拿起創作的筆寫出歲月芳華

“風兒請告訴我,我的歲月哪去了。是在那泛黃的照片裡,還是在童年的笑聲裡……”72歲的王穎朗誦着自己創作的詩,聲情并茂,神采飛揚。她說,因為朗誦班,讓她重新找到了自己。

回憶退休後的時光,王穎直言似乎有10年都處于一種悲觀、迷茫的狀态之中。“那時就是買菜、做飯、看孫子,仿佛生活一下子失去了色彩。”她曾想過改變,可看書讓眼睛吃不消,打球關節受不了,練太極還扭傷了膝蓋。她直言退休後,身體仿佛與心情一樣,跌落谷底。

“來到朗誦班後,我一堂課都沒耽誤過,一次活動也沒錯過。”王穎說,第一次上課,她就詢問老師是否可以朗誦自己的作品。當得到明确答複後,她就重拾内心的熱愛與歡喜。如今她已經創作了多篇詩歌,并在朋友圈裡傳誦。“我以前總生病,還做過大手術,如今心情好,身體也好了。”王穎說,如今她終于找回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她愛上朗誦還自制視訊釋出

“我來朗誦班不到半年的時間,不僅認識了很多新朋友,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76歲的張英敏已滿頭銀發,周身透着一種優雅。她直言,自己原來的生活,就是做做飯、遛遛彎、跳跳舞。如今,生活裡因為朗誦又多了一分精緻與精彩。

“朗誦班裡有濃厚的文化氛圍,每個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張英敏說,在這個團隊裡,有比自己年長的,也有比自己年輕的,可是大家在一起就像熟悉的朋友。盡管背誦已經有難度,但是因為喜歡,大家都覺得不是問題。“一般半個多小時吧,我能背下來一首短詩。”老人說,自打加入了朗誦班,她更願意分享日常。在短視訊平台,她經常會釋出自己錄制的朗誦視訊,家人及朋友常常為其點贊。“我是獨居老人,孩子想接我過去,但我不願意離開這裡。”老人笑盈盈地說。

讓每位成員成為視訊主角兒

盡管在朗誦班裡年齡最小,但曾經的“代課老師”田明志一直被大家稱為田老師。站在朗誦者面前,他總是盯着鏡頭,又來回變換角度,腳步不停。為朗誦班代過課,為成員選擇作品、設計環節,錄制視訊,對于他來說,讓每位成員都能成為主角兒,為她們帶來快樂,就是忙碌的意義。

“我們每次朗誦的錄制都是在室外。讓大家走到大自然中,進行情景朗誦。”田明志說,朗誦班有個優雅的名字叫“翡翠書香·有聲書房”。目前,成員主要來自和平區長白島的5個小區和渾南部分小區。

“除了集中上課,每周還會組織幾次小型沙龍活動,還要為大家拍攝詩朗誦。有時剪輯視訊,長則四五個小時,短則兩三個小時。我感覺雖然忙碌但很充實。”如今,在小區裡、渾河邊等,他已經為大家錄制了100多個視訊,讓老有所樂有了最好的見證。

指尖用戶端、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劉宏偉 攝影記者 陳鴻博

#振興新突破遼甯杠杠滴# #新時代六地遼甯杠杠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