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緩解老舊小區停車和充電難,構築共建共享的平安社群

作者:周到用戶端

日前,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亂停放、違規充電及消防安全再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切實做好轄區内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整治工作,有效遏制電動自行車安全事故的發生,確定群衆的生命财産安全,連日來,曹楊新村街道持續開展轄區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廣泛開展消防安全宣傳,全面排查整治電動自行車火災隐患。

緩解老舊小區停車和充電難,構築共建共享的平安社群

從業人員在小區内開展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行動

街道平安辦牽頭組織曹楊新村派出所,綜合行政執法隊等多家機關來到轄區内一老舊小區,開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專項整治。重點對小區内電動自行車是否違規充電、進樓入戶,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等進行了實地檢視。“該小區目前的突出問題是電動自行車停車棚以及充電樁等設施較少,這導緻許多居民不得不将電動車停放在樓道内,甚至用非正常方式充電,這極大地增加了火災風險。”曹楊新村街道平安辦主任程曉榕說,“今晚的整治一是清理門棟内違規停放的電動車,二是對‘電瓶入室’‘飛線充電’等現象進行勸導,三是實地走訪檢視充電樁的安裝使用情況,確定所有設施都符合安全标準。”整治行動中,檢查人員還現場聽取了居委會從業人員,物業和居民代表的意見建議,一起讨論研究完善小區停車棚建設、優化充電樁配備點位布局等一系列解決方案,旨在從源頭上減少火災安全隐患,提高居民安全意識,改善小區居住環境。

緩解老舊小區停車和充電難,構築共建共享的平安社群

小區居民使用充電樁

在該小區,居民們長期面臨的電動自行車充電問題已成為一項急需解決的社群難題。由于小區建成時間久遠,基礎設施較為陳舊,尤其是在公共空間的利用上顯得尤為緊張,再加上小區内75%以上的居民以老年人和租客為主,這一人口結構使得電動自行車的使用極其普遍。“老年人主要依賴電動自行車來進行日常的購物、就醫等,而租客則多為上班族,使用電動自行車作為日常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小區治保主任崔赟介紹說。龐大的使用群體使得小區内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高達近1600輛,而小區内目前的兩個非機動車棚,遠遠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這就導緻了一些安全意識相對較弱的居民采取飛線充電、電瓶入室等違規行為,為小區的消防安全埋下了隐患。

為了緩解停車充電難的沖突,不久前,小區在街道平安辦等相關職能部門的協助下,啟動了一項增設充電樁的計劃。由于小區空間狹窄,前期的籌備工作中,從業人員多次進入小區進行實地勘察,廣泛聽取了居民、居委會以及物業公司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深入研究和多次論證,最終決定在小區東側的一堵公共圍牆上安裝首批40個充電樁,采用集中并排式的安裝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間。“鑒于小區房型陳舊、空間有限,無法在棟門前單獨設定充電設施。是以,選擇了較為常見且節省空間的集中并排安裝方式。”崔赟表示。充電樁采用了現代化的掃碼付費系統,居民隻需通過掃描二維碼下載下傳相應的APP并付費充值,即可便捷地進行充電,充電五小時的費用僅需1元。一旁的牆上還貼着使用須知,友善居民因時因地便捷操作。

随着充電樁的安裝,居民對電動自行車充電的便利性有了新的期待。更為重要的是,這一“變革”也帶來了對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的關注和審視。“安全問題的核心在‘人’,我們不僅僅要提供新設施,更是在借此機會全面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識。”小區黨總支書記李崧表示,“我們計劃利用充電樁安裝這一契機,同步開展一系列針對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包括組織志願者、安全專家,通過入戶走訪、社群講座等形式,将消防安全知識傳遞給每一個居民。”與此同時,社群還将依照安全檢查問題清單,對居民家中的充電習慣進行“回頭看”,特别是針對一些常見的不規範行為如飛線充電、電瓶入室充電等,實施“全覆寫、零容忍”的政策,確定整改措施不留死角,閉環管理,取得實效。

此外,利用現代化的資訊傳播手段,如微信公衆号、多媒體大屏及樓組微信群等,推送相關的《通告》和安全警示教育圖檔與視訊。這些内容不僅包括安全知識的普及,還會結合實際案例,向居民科普違規充電的危害,通過一些具體且貼近生活的措施,讓居民意識到電動自行車安全的重要性,消除樓道充電、樓體飛線等不安全行為的僥幸心理,共同營造一個“平安社群你我共建”的良好氛圍。

緩解老舊小區停車和充電難,構築共建共享的平安社群

即将向居民開放的小區居委辦公區域

崔赟還透露道,為積極響應居民關于夜間停車及充電困難的訴求,小區居委會正計劃向居民“敞開”夜大門,在夜間8點至次日早晨8點期間,将居委會門口30平方米的辦公區域作為電動自行車的臨時停放及充電區。這一舉措不僅優化了空間的使用效率,也極大地緩解了居民夜間找不到充電樁的煩惱。目前,相關充電設施的安裝維保事宜已在溝通協調中,所有設施最快預計将在本月底前完成安裝,下個月起,居民們便可享受到這一新的便利服務。

來源: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