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聯宣傳】巧塑河州風土人情

作者: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一把土與一滴水遇見便成一團泥,一團泥遇着一雙靈巧的手,便成了一件藝術品。

泥塑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始于先秦西周時期,流傳民間三千年之久,是大陸最具民族特色的手工制品之一,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河州泥塑是一種與臨夏磚雕、河州木雕、古建彩繪一并流傳于臨夏州及周邊地區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其特點是純手工捏制塑造,主要包括捏與塑兩類技藝。捏、塑完成後,還要進行施彩。

【關聯宣傳】巧塑河州風土人情

河州秧歌舞龍

河州泥塑藝術伴随曆史前進的步伐傳承至今。據史書記載,西秦時期,全國各地頂尖的雕刻工匠紛紛來此鑿石刻像、捏泥彩繪,創造了後來被稱為世界文化遺産的炳靈寺石窟。有心靈手巧者拜師學藝,與全國各地不同流派風格的藝術家、雕刻師交流學習,泥彩塑技藝得以在民間薪火相傳。在時光流轉中,河州泥塑把多種技藝和文化融合創新,口傳心授,逐漸形成其獨特的藝術形式。

河州泥塑以當地黏性強而細膩的紅土為原料,經過捶打、摔、揉等工序制成泥塑原料;加麥稈塑造大樣,細泥、細沙加水,再加麻或棉花、糯米汁及适量蜂蜜汁等,使塑像完成後不收縮、不分裂。因其有曆史、民俗、文化、審美等深刻人文内涵,受到各族群衆喜愛,并在一代又一代民間泥彩塑藝人的不懈努力下,不斷取得進步。

2011年,常天平成為臨夏州第一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泥塑技藝傳承人,因為酷愛泥塑,創作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作品,被譽為“泥人常”。

常天平運用雕、塑、捏等技藝塑形,把河州古樸的農耕文化、多彩的田園生活、璀璨的民俗風情、鄉土民居和生活場景等展現得淋漓盡緻。他說:“三分塑、七分彩,塑是形、彩是神,泥是韻、色是魂。”

在常天平的泥塑工作室裡,擺滿了惟妙惟肖的小泥人。“這些小泥人看着簡單可愛,但制作過程非常複雜,僅選泥就非常考究。”常天平對自己的泥塑作品越看越喜歡,也對泥塑藝術愈加熱愛。

【關聯宣傳】巧塑河州風土人情

河州牡丹

他創作的泥塑《河州擀氈》展示了洗氈場面,塑造的兩位擀氈匠形象活靈活現;《河州花兒》展示了臨夏“漫”花兒的習俗,選取一對青年男女手拉手對唱的瞬間,把“漫”花兒的情景表現得惟妙惟肖;《農耕文化》系列,展示了播種、鋤草、拔麥、搬運、摞麥垛、碾場、簸糧、篩糧、過風車、倉庫儲藏、搭草垛、犁地、耱地、耍秧歌等,原汁原味地再現了當地農村的生産生活場景。從這些作品中既可了解到農村生活和耕作的種種場景,又可體會到人們在莊稼豐收後鬧秧歌時滿足、喜悅、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态;既能觀賞形态各異、個性十足、勤懇勞作的人物形象,又能見到已淡出人們視線的服飾、生産生活工具等老物件,俨然一幅幅農耕民俗文化畫卷。

而《東鄉洋芋》系列、《河州古建》系列、《河州木匠》系列和《河州刻葫蘆》《保安刀匠》《彩陶王故裡》《炳靈聖迹》等,以寫實為主,栩栩如生。在藝術形象塑造上,既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是以作品形神兼備、内涵豐富、空間感強、形象飽滿、情趣盎然。

《富貴一品彩陶王》則反映了新石器時代豐富多彩的制陶文化,巧妙地把彩陶古樸典雅之美、河州牡丹文化、天真燦爛的童心結合起來,童趣融陶韻,牡丹依古風,以曆史與現代文化巧妙融合的表現手法,讓人們了解臨夏彩陶文化,訴說時代的發展變化。

【關聯宣傳】巧塑河州風土人情

黃酒釀造系列之一

《百年黃酒·五山池》系列,展現出非物質文化遺産五山池黃酒釀造技藝的制作流程,包括碾米、杵米、浸米、洗米、煮飯、拌曲、壓榨、出酒、調酒等21道工序,用7組勞動場景、53個人物和榨廂、酒海、碓臼、碾子、風車、騾馬等,展示古法釀造全過程。

一件件泥塑作品,讓常天平的人生充滿妙趣,他的細緻與耐心從小就顯現着,而他的工匠精神,則與他父母的言傳身教密不可分。

在兒時,常天平常會專注地看母親一針一線地繡鞋墊,也從做木匠的父親身上體會到了認真與嚴謹。“那時放學一回家,我就幫父親做木工活。為了鍛煉我的耐心,父親讓我削木釘子,我很高興,也做得認真。父親工作起來兢兢業業和一絲不苟的精神,始終影響着我。”

【關聯宣傳】巧塑河州風土人情

花兒會

憑着對傳統工藝的熱愛,他潛心學習繪畫技藝,1983年拜當地民間藝人——臨夏州積石山縣泥塑第五代傳人戚永武為師,專攻民間手工藝繪畫、泥塑等,後來又經多方求學、拜師學藝,廣泛學習各種雕塑技藝,大膽創新,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創作特點。普通泥塑儲存時間過久,表面會開裂掉土,為了讓泥塑作品具有更長的生命力,常天平一直采用大火燒制工藝。2022年,他去景德鎮參加研修班學習瓷釉燒制工藝,通過不斷研究、實驗,解決了泥塑長久儲存的問題。

從拜師學藝,迄今為止30餘個春秋,常天平的人生與泥塑長依長伴。他創作的泥塑作品《中華工匠》入圍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秧歌系列》在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中,榮獲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入圍精品獎,《夯歌》《農耕系列》《西北人家》《中華工精》等多次獲得各類獎項。

這些年來,在創作過程中,常天平也注重傳承人的培養。2017年,“常天平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常天平作為領辦人,培養了一批優秀學員。他帶着學員多次赴各地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藝術大展,以及非遺文化進校園、傳統文化進課堂等活動,緻力于泥塑技藝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文/李萍 包蕾 嚴海萍 圖/均為常天平泥塑作品)

(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