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作者:秦楚刊号

@秦楚刊号

請加關注下期繼續

中國古代節日衆多,每個節日都有獨特價值,但若說最浪漫節日,恐怕唯屬花朝節。花朝節?許多人一定很驚訝,這個如野雞沒名、草鞋沒号的名字,還最浪漫?是的。不僅浪漫,而且歡娛,甚至豐富。

其浪漫,吃花糕、喝花酒、看花展、拜花神,用“花”将浪漫展示到極緻;其歡娛,踏青、撲蝶、鬥草、觀燈,承載了人們從早到晚的快樂;其豐富,十二花神次第登場,為其增添了層次鮮明的内涵。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花朝節的日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等不同說法,但差距不大,均是仲春時節。此時,萬物複蘇,百花競放,最堪遊賞。雖然“二月春風似剪刀”,但阻擋不了人們踏青遊春的熱情。這一天,人們多會結伴到郊外或園林中遊覽賞花。

現在,讓我們回到古代,共同一賞花朝節。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剪不斷理還亂的起源

花朝節起源于何時?

有人說,這個節日在春秋戰國之交就有了。所依何據?明代農書《陶朱公書》中有言:“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陶朱公即範蠡,乃春秋末期人物,若此言屬實,那花朝節至少有兩千多年曆史了。然而,這推論比花還經不起敲打,《陶朱公書》全稱為《陶朱公緻富奇書》,乃出版于明末的指導農業生産的書籍,顯然是後人附會。

接着找,又會發現兩則史料。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女樂圖》,明·仇珠

晉人周處在《風土記》中記載:“浙間風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競放,乃遊賞之時。”

明人彭大翼的《山堂肆考》稱,武則天在花朝節遊園,讓宮女采集百花,然後和在米裡搗碎蒸花糕,賞賜給親信大臣。

上面兩條史料,一則夠久遠,一則夠有噱頭。這樣看,花朝節在晉代應該是地方性節日,到了武周時期,就已經是官方欽定的節日了。

然而,這也有可疑之處。先說《風土記》,這書今天大部分已經散失,我們能看到的這段關于“花朝節”的記載,是來自于南宋陳元靓《事林廣記》的轉引,真實性也便大打折扣。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花神勝會》,潘振镛(1852-1921)

再來看一條證據。

唐德宗在位時(779-805),曾把二月朔日(即二月初一)設為中和節。據此,明人謝肇淛在其書《五雜組》中發難:如果花朝節在唐代已經流行,其日子又在農曆的二月中旬,便與月初的中和節距離太近,與唐德宗想在節日的空月——二月設中和節的意願沖突。

至于彭大翼所寫的《山堂肆考》,所依何據,并不清楚。

可能有人會問,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春江花朝秋月夜”,花朝節都被寫進詩歌裡了,是實錘了吧?也未必。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簪花仕女圖》,傳為唐代周昉繪制。現藏于遼甯省博物館。畫中描寫了六位貴族婦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賞花遊園。

第一,《琵琶行》創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在設定中和節後。第二,白詩中的“花朝”,是花開早晨之意,與“月夕”共同組成良辰美景。如《舊唐書》中有言:“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有情緻。”

花朝節的身世,就這樣成了一團迷霧,經常被附會上一個朝代,旋即又被考據高手證僞。唯一可以确認的是,花朝節最遲在宋代已成為重要節日,因為南宋楊萬裡在《誠齋詩話》中有明确記錄,開封每年二月十二為花朝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也提到,仲春十五為花朝節。雖然日子有些出入,但花朝節,這個出廠日期被多次塗塗抹抹的節日,總算來了。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臨安花朝節玩樂攻略

假如穿越回到南宋,成為首都臨安城的市民,又适逢農曆二月,就能在古代過一次心心念念已久的花朝節。如果想玩得盡興,那麼請先查收這份攻略。

首先要在前一天準備好遊玩物品:紙筆一副、小鏟子一把、菜籃子一個、銅錢若幹。

仲春十五,一早你可以先直奔臨安郊區。這一天,百姓都會三五成群去采撷野菜,也就是所謂的“挑菜”。花朝節有“挑菜節”的别稱,正是源于這項活動(挑菜并非花朝節的專利,像二月二等也有此習俗)。這天,全民采摘,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花朝節前後,正是荠菜、白蒿等野菜蓬勃鮮嫩之時,炒出來,真可謂營養美味,好吃免費。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杭州花園崗村翻新的花神廟遺址,村的前身是南宋建都杭州時的官辦花園。

看完了勸農儀式,已是午時,腹中也有些饑餓,此時就要趕緊去西湖邊,那裡有一場包含吃喝玩樂的花朝節嘉年華等着你。

在後代明人張岱《陶庵夢憶》中,可找到這個嘉年華的名字——西湖香市。因為每年到花朝時節,百花鬥豔,西湖遊人如織,自然形成一個以賣花為主的市場。買完花,找個攤位吃些百花酒、百花糕,恢複些氣力,就去拐角的遊樂區逛逛。在那裡,歌舞、百戲、蹴鞠、秋千、鬥花草、選官仙,應有盡有,仿佛走進《清明上河圖》中,遊玩于斯,陶然于斯。

玩盡興了,可以再去些園子賞花作詩。這時,你将陷入一種甜蜜的苦惱:去哪賞花好呢?錢塘門外的玉壺、古柳林、楊府雲洞,花團錦簇;錢湖門外慶樂、小湖等園雲蒸霞蔚;包家山滿山桃花,随風搖擺,珊珊可愛。索性不再猶豫,找一桃李燦然處,拿出帶來的紙筆,寫下對花朝節風物人情的熱愛。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花神圖,乙巳(1905年)

眼看太陽要落下孤山了,且不着急回去,因為還有這一天最後的項目——放花燈。在杭州西溪蔣村一帶,花燈遠近馳名。燈由百花紮制而成,在枝頭月下,燈光明滅,紅綠斑駁,非常好看。

看完花燈,恰圓月滿空。此時惬意地徐徐往家裡走着,宋人易士達《花朝燃燈》中的詩句“莺花世界春方半,燈火樓台月正圓”,不禁吟出嘴邊。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花兒與少女

花朝節之是以備受百姓青睐,是因為這一天,女孩們都被解放出來,走出春閨,在街頭巷陌看花的同時,也變成了别人眼中的花。

中國自古就将名花比作美人,“人面桃花相映紅”被文人雅士目為佳品。因而當花朝來臨,名花傾城兩相歡時,也會惹得文人騷客、販夫走卒帶笑長看。

這天,無論城市、鄉村,隻要有花處,皆有女孩子的蹤迹。元代詩人方回這樣描述道:“喜晴郊外多遊女,歸暮溪邊盡醉人。”在嘉興地區,“婦女多出遊,曰踏青”。這一天甚至因為“女性色彩濃重”,被有些學者稱為“女性的節日”。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橫屏觀看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清人繪《百美遊園圖》

早春時節,蝶舞紛紛,女孩們行走在花間,以撲蝶為樂,是以花朝節有“撲蝶會”的經典橋段。詩人龔百藥在《桃源憶故人》中寫道:“花朝撲蝶誰家會,點點飛花輕墜。”撲蝶作為女孩喜聞樂見的活動,與花朝節形影相伴,想必曹雪芹也是目睹過哪家園子裡舉辦的撲蝶會吧,才會深受觸動,寫下“寶钗撲蝶”的經典情節。

撲完蝴蝶,女孩們還有一種更具有社交性、競技性的遊戲——鬥花草。所謂鬥花草,就是讓兩草(或花莖)交叉,兩人各捏草之兩頭,用力拉扯,直至一草被拉斷為止,以草不斷的一方為勝。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明代畫家陳洪绶《撲蝶仕女圖軸》

鬥花草的曆史遠久于花朝節,相傳,春秋吳王夫差和西施在館娃宮中,就常以鬥花草為樂。

女孩子玩之前,會去草地裡精心選出自己的“參賽選手”,正如明代詩人黃子常在《绮羅香》中所寫“偷摘遍、綠徑煙霏”——悄悄地在路邊草地裡找尋,準備好後,“掃花階,褥展芙蓉”,打掃幹淨台階,再鋪上個繡着芙蓉的褥子,布置擂台大功告成!

接下來就是雙方長拉短拽,勝利者可以從旁邊竹筒裡取出一支竹籌。戰利品是些女孩子們喜歡的小首飾——“奪取籌多,赢得玉珰瑜珥”。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明代畫家陳洪绶《鬥草圖》,供圖/FOTOE

在古人看來,女孩也得有個娴靜美好的樣子,撲蝶、鬥花草,玩得不亦樂乎後,也得安排個靜一些的活動——賞紅,來安安神。

賞紅,就是各家各戶女孩把紅布系在樹枝上用來欣賞。這個活動源于唐人崔元徽用紅布護花的傳說。相傳,崔生晚上夢到石榴花精求助,讓他在五更天時用紅布做幔,護住一園花草。他依着夢裡花精交代照辦,果然五更時分,狂風驟起。花因紅幔得救,他也在花精那裡獲得類似“護花使者”的好評,最後羽化登仙。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橫屏觀看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漢服十二花神美人圖。供圖 / 甘草的畫園

女孩們大抵都聽過這個傳說,保護花神,做得好,說不準也能得到仙人的眷顧呢!女孩們想得到的眷顧,恐怕不是崔元徽那種羽化登仙,而是青春美麗,是遇到如意郎君,就像《绮羅香》中最後所說那樣——“绾胸帶空系宜男,惜郎歸也未?”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歲歲年年神不同

古代中國人過節離不開祭祀,大節小節都要灑掃庭除,祭祀對應的神仙。花朝節也不例外,自然要去廟裡恭恭敬敬地祭拜這一天的主神——花神。

所謂花神,就是主管百花的神靈。中國人從原始先民時代就有對花的崇拜,崇尚其繁盛與美麗。是以在《詩經》305篇裡,提到的植物有150多種,屬于花卉範疇的多達132種。

先民一邊把“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樣美麗句子放進詩裡,一面在腦海中想象、描繪着司百花的花神形象。可能是因為太偏愛花了,後來花神就不隻一位了,還有男有女,更随着風雅史的演進,陸陸續續有太多名人被擡進花界仙班。年年歲歲花相似,但歲歲年年“神”不同。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詩經》中的“桃之夭夭“。

最早的花神叫女夷。在《淮南子·天文訓》中有關于這一代花神的描述:“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谷、禽鳥、草木。”女夷擊鼓作歌,順着自然規律,繁育世間草木花鳥莊稼。

等到東漢白馬馱來佛經,也給花神殿的香火前馱來新的偶像——如來和迦葉菩薩。取這二位佛教人物,是因為佛門掌故——如來拈花,迦葉為之一笑。佛祖手中的花,承載着智者無言的交流,也就有了靈魂。當如來、迦葉被邀請兼職花神時,中國的花神就告别了主抓農業的官員形象,而是有了智慧和機辯。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清人許良标所繪《何仙姑過海圖扇》

看到佛家有了花神代表,道家也遞交了候選人,這個人叫花姑,信奉上清派開山祖師魏夫人而位列仙班。又因為平時喜歡種花,就變身花神,司百花生長。

古人總有恻隐之心,對弱者如此,對神仙也是一樣。因為擔心一個神仙無法管轄偌大事業,于是就會給他推薦很多手下。有一種是按照空間劃分,類似于警察局和派出所的關系,一家一院兒一花神。如在湯顯祖《牡丹亭》一書中,柳夢梅和杜麗娘在相會定情之時,在旁庇佑的花神,就是掌管南安府後花園的花神。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橫屏觀看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十二花神。圖源:《中華遺産》

還有一種劃分,是按照月份。管理百花看似隻不過是澆澆水、施施肥的小事,但要想到這花四季各不相同——春有桃李夏有蓮,秋日菊花冬日梅,哪個都得精心打理才行,是以比附着十二個月,設定了十二花神。

因為是管理花花草草的細緻活,是以最早上崗的都是女性,而新一屆花神,不再是各路神仙,而是曆史上能夠代表某一種花的真實人物。如一月梅花的花神,是玄宗寵愛的梅妃,玄宗曾為其立梅亭、種梅林。後來梅妃因為玄宗移情于楊玉環,感慨天寶末年朝綱不振,曾作詩怨刺,被打入冷宮。安史之亂時,她拒絕投降叛軍,跳井悲壯身亡。百姓因愛其品格,将她推選為梅妃。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清乾隆宮廷繪畫,佚名院本《十二月月令圖》中《二月》

而間接傷害到梅妃的楊玉環,也位列花神享殿。她花神的身份,因為有多個版本而有些複雜,一說是二月杏花之神:據說是因為玉環自缢于馬嵬坡後,玄宗非常想念,就派人去尋找遺骨,結果看到馬嵬坡上有一樹杏花,潔白如雪,頗似貴妃顔色。百姓出于對替罪之人的憐愛,将她供為杏花花神。

但在另一個版本裡,玉環是四月牡丹花神,原因衆所周知,是李白在《清平調》中将玉環比作牡丹。玉環如牡丹般的雍容華貴,也讓這一安排深孚衆意。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清代木柄絲綢彩繪百花詩文執扇,扇面上繪制100種花卉。

看來,花神這個職位在選拔上,秉承的原則是“我有花,你有故事嗎?”于是很多和花有不解之緣的曆史文化名人,紛紛而來,花神也有了男版、女版、混合版等多種版本。

而很多花神的入選,背負了儒家的說教,從桂花花神綠珠(西晉名妓)的效忠殉主,到梅花花神林逋(北宋詩人)的林泉高緻,花神從農業主管人員到布道者、再到儒家道德模範,三教以花神為高地,輸出着自身的價值觀。

千百年來,花朝節一直是大節,然而卻在清、民國時突然人氣暴跌,然後一蹶不振到如今。它的遭遇,充滿辛酸。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87版《紅樓夢》中的“送花神”。視訊截圖

北京頤和園蘇州街北側的小山上,有個隻有一間的袖珍版花神廟,想必裡面的花神,每天在這逼仄的一房間裡坐着,追憶自己祖上無上的榮光——

明清時期的一線城市,花神廟像頂級連鎖百貨,常常坐擁核心地段,據明清史料記載,僅在蘇州山塘虎丘一帶,就有四座花神廟比肩而立。傳說,清代學者紀曉岚還為其中虎丘試劍石附近的花神廟,題下著名聯句:“一百八記鐘聲,喚起萬家春夢;二十四番風信,吹香七裡山塘。”

而如今,有些名氣的花神廟,一隻手就數得過來,虎丘花神廟名氣大不如前;南京花神廟被毀,隻能在地鐵站名、立交橋牌上看到它蹤影,現在是建立的。北京的更慘,挨着一房間花神廟的,是北大裡的一座,這座清代的皇室花神廟,如今隻剩下一座廟門。更因為疏于管理,上面成了全國考生的許願還願牆,從曾經“保佑鮮花繁盛”,到如今“我一定考上北大”,如果花神在天有靈,不知會不會有些難為情。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的花神廟,僅餘下一座孤零零的山門。供圖/圖蟲創意

為什麼曾經風光一時無兩的花朝節,會落魄到如此田地?

第一,社會的動蕩。北大那座花神廟,最早毀于八國聯軍的兵燹。晚清民國的動蕩接踵而至,南京花神廟主體建築,先毀于太平天國,重建後又被侵華日軍焚毀,建國後因為基址上廟宇所剩無幾,就直接被推平,在其上建了國小,即花神廟國小。

第二,經濟土壤流失。花神廟過去多由當地花農集體出資修建,打點花神來保佑生意興隆,史料記載,在北京市豐台區花鄉的花神廟,就因花農上供而香火鼎盛。但因動亂戰火、城市規劃,花市或者遷移,或者如上海的花市被搬到摩天大樓裡,市場不在了,花神廟自然日漸衰敗。而移風易俗後,新的花神廟不再建立,青黃不接的結局就是,絕大多數的花神廟被拆毀,餘下來的也“苟延殘喘”,不複榮光了。

可能有讀者會問,花神廟的敗落對花朝節的影響大不大?答案是肯定的,依托于花神廟,才能有個地盤來聚攏人氣,花朝節的概念,才能在興旺的人氣中回到百姓的集體意識裡。就像沒有四合院,四合院文化也終究會變成隻能活在紙上的死學問。

是以,今天很多地方在挖掘曆史文化,打造網紅城市之時,都不約而同地想起花朝節。而第一步,大多是重建花神廟。對此,贊彈皆有。

我常想,如果将花朝節拟人,該像個什麼。想了想,他應該是一個不速之客,沒有人記得在什麼時候,就闖入了曆史文化的宴席之上。旋即就以豐神飄灑的姿态、浪漫精緻的内涵,赢得滿堂彩。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橫屏觀看

中國最浪漫節日,可惜已經消亡了!

▲ 湖北宜昌漢服愛好者正在祭祀花神。供圖/圖蟲創意

然而又不知在什麼時候離開了,讓人留下太多的懷念和感慨。但我們的節日文化不應該少了它,少了它,則少了太多的錦簇花、園遊會、風雅詞和歡樂頌。曆史和節日留給我們的嚴肅感太多了,我們很需要看看花,緩緩神兒,休息一下,再往前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