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報特别報道 | 光明·紅木古鎮:廠區到景區,紅木的新生

作者:晶報

左岸科技公園對面,光明區公明北環大道與民生大道交叉口,國家級AAA景區——光明紅滿庭紅木文化古鎮散發着獨特的魅力,吸引四方賓客。

遠觀紅木古鎮,碧瓦朱牆,古香古色,鬥拱飛檐,莊重典雅,漫步其中,猶如踏入曆史長河。

紅木古鎮的景緻白天風光旖旎,夜晚流光溢彩。新增設的音樂噴泉伴随着音樂節拍和七彩的燈光形成錯落有緻的水柱,為古鎮夜色增添了絢爛的色彩。

晶報特别報道 | 光明·紅木古鎮:廠區到景區,紅木的新生

光明紅滿庭紅木文化古鎮煥發着獨特的魅力。

夜幕降臨,當你坐在戲劇氣息濃郁的紅滿庭戲台下,細觀台上人生,仿佛走進了時光隧道。遊走在古鎮以北的烽火台、兵馬陣、音樂噴泉、喊泉、大水車、秋千等景點,暢遊六大特色街區,美不勝收。

這是光明紅木文化古鎮,以“專注、精細”為核心理念,以紅木文化為亮點,緻力于打造一個集文化展示、民俗風情體驗、美食養生、特色集市交易以及創意孵化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特色文化古鎮。

豐富的遊覽體驗,獨特的文化魅力

光明紅木文化古鎮由深圳市紅滿庭紅木文化有限公司在原公明經發第六工業區基礎上投資改建而成,累計投入人民币1.2億元,于2018年2月正式對外營業。

蝶變并非一路坦途。

公明商會會長餘為森對此回憶說:“2010年,紅滿庭公司首次入駐公明經發第六工業區,成立紅滿庭紅木商業步行街。2017年,紅滿庭公司正式啟動全面的工業園改造工程。”

晶報特别報道 | 光明·紅木古鎮:廠區到景區,紅木的新生

紅木文化古鎮的前身——公明經發第六工業區。(資料圖檔)

工程涵蓋了舊廠房建築立面的整治、人行道景觀的改造、旅遊辨別系統的完善,以及參觀遊覽展示區的打造。經過精心更新改造,原本破舊的廠房和龜裂的地闆得以煥新,固化後的地面更加堅實耐用。整體建築外牆也煥發出古樸厚重的氣息,獨特的紅木特色和傳統特色景觀被巧妙地融入到景區中,為遊客帶來了更為豐富的視覺體驗。

據餘為森介紹,光明紅木古鎮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發揚工匠精神為宗旨,積極推動群衆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與發展。為此,紅木古鎮精心打造了金絲楠木牌坊、魯班鎖、百年海南黃花梨、紅木手工體驗坊、紅木工藝坊、紅木家具制作體驗館以及紅木文化長廊等一系列具有紅木特色的景觀。這些景觀不僅展示了紅木文化的魅力,更能讓遊客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獨特價值。

在此基礎上,光明紅木古鎮還打造了嶺南特色老街、音樂噴泉、十八梭船廿四舟、烽火台以及古鎮王府等傳統特色景觀。“這些景觀不僅為遊客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遊覽體驗,更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跻身深圳北部知名旅遊景區

作為将紅木文化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的“急先鋒”,如何走出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

為此,紅木古鎮專注依托多年深耕深圳紅木市場奠定的資源基礎和積累的營運經驗,通過精心布局、合理開發、卓越管理和優質服務,不斷推動區域内工藝文化産業交流與共同繁榮,以此來提升城市形象、優化産業結構、壯大區域旅遊經濟。

與此同時,光明紅木文化古鎮不斷加大宣傳推介力度,通過持續舉辦精彩紛呈的大型節慶主題活動,已在市場上成功樹立獨特的品牌形象。

晶報特别報道 | 光明·紅木古鎮:廠區到景區,紅木的新生

紅木文化古鎮航拍圖。

2016年至2023年期間,光明紅木文化古鎮成功舉辦了文博會光明區系列配套活動,通過傳統特色文化節為遊客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2021年至2024年春節期間,紅木古鎮作為深圳市迎春購花的重要景點,讓遊客在花海裡品味傳統年味與紅木韻味;2024年,光明紅木文化古鎮特别開展新華嘉年華,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為遊客帶來更加精彩紛呈的互動體驗。

努力換來蝶變,曾經的舊工廠如今已成為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獨特景區。

2020年4月,光明紅木文化古鎮入選廣東省工業旅遊精品線路——“深圳匠心智造之旅”;同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021年,被評選為深圳鄉情文化基地,并先後獲評“最具特色紅木文化傳承基地”“放心消費示範機關”等榮譽稱号,已成為深圳北部的知名旅遊景區之一。

晶報特别報道 | 光明·紅木古鎮:廠區到景區,紅木的新生

紅木文化古鎮遊人如織。

譜寫景區高品質發展新篇

面對文旅市場的新變化,光明紅木文化古鎮正凝心聚力,以譜寫景區高品質發展新篇為目标。

如今,光明紅木文化古鎮大力投入建立國家4A級景區的工作中,不斷完善遊覽、衛生、旅遊安全、旅遊交通、旅遊購物、綜合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等方面工作,緊鑼密鼓推進籌備工作,以高品質通過4A級國家旅遊景區評定,實作以恢弘的氣勢、深厚的内涵、絢麗的景觀、多彩的體驗吸引更多關注,努力成為拉動區域文旅産業發展的新引擎,建構起“文、商、旅”三位一體有機結合的新型文化産業古鎮發展模式典範。

記者:柯季

通訊員:陳健樂

攝影:柯季、陳健樂

編輯:陳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