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個人工智能選美大賽“Miss AI”,不隻看美貌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肖昱昊

據歐洲新聞網(EN)4月25日消息,全球首個人工智能選美大賽“Miss AI”,由社交平台Fanvue與世界人工智能創造者大獎(WAICAs)聯合發起,衆多AI生成的“假模特”将角逐最高 20000 美元(約合人民币14.5萬元)的獎金,并有機會成為“世界第一”。

首個人工智能選美大賽“Miss AI”,不隻看美貌

任何認為選美屬于上世紀的人都可能會驚訝地發現,選美也正在成為“未來”的一部分。由于人工智能形象的産生,選美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别具一格。這次比賽與其他流行選美比賽形式的不同之處在于:參賽模特本身不是人類。相反,“Miss AI”是一場針對人工智能模特的選美比賽,評委将根據她們的品質和在社交平台上的影響力來評判。

Miss AI選美大賽

Fanvue聯合創始人威爾·莫南奇(Will Monanage)表示:“我們與WAICAs有着共同的願景,即成為人工智能創造者經濟的奧斯卡獎。”

“Miss AI”選美大賽就像它聽起來一樣:一個陳舊的選美比賽,但卻是由人工智能參加。評委團隊由兩名人類和兩名虛拟模特組成,将對人工智能生成的女性照片進行分類,并選出一位授予“人工智能小姐”稱号。獲勝者将獲得現金獎勵,并有機會将其在Fanvue上的作品貨币化。

誰都可以參加全球首屆人工智能“Miss AI”選美大賽。這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個好消息。我們可以建立一個人工智能模型讓“她”參加比賽赢得獎金,隻要她符合選美标準。

“Miss AI”選美大賽的參賽者将在三個方面接受評判:首先是她們的外表,包括她們的美貌、儀态;其次是創作者對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比如手和眼睛周圍的視覺細節處理;最後是她們在社交平台上的影響力,基于她們與粉絲的互動數量、閱聽人增長率以及對Instagram等其他平台的使用率。

當然,比賽并不隻看誰的身材最美。除了“美貌”和“風度”之外,參賽者還會被問到一個必答題,那就是“她們将如何實作世界和平”,或者是“如果人工智能模型會說話,她們的夢想是什麼?”

是飛躍還是倒退?

WAICAs釋出的一份新聞稿指出,這次比賽“标志着一個不朽的飛躍”。

然而,報道稱,與其說這是一次“飛躍”,不如說是一次巨大的倒退。人工智能模特并沒有颠覆傳統的審美标準,而是誇大了這些标準。它們将所有嚴格的性别美标準捆綁在一起,形成完全不切實際的設計。就比如擔任比賽評委的兩位人工智能模特:艾塔娜·洛佩茲(Aitana Lopez)和艾米麗·佩萊格裡尼(Emily Pellegrini)。

佩萊格裡尼是由一位匿名創作者設計的。這位創作者說,他們在 Chat GPT上詢問了一般男人的夢中情人是什麼,然後完全按照這個思路設計了這個模型。也就是說:長發、大胸、完美無瑕的皮膚和雕塑般的身材。同樣,佩萊格裡尼也是一個純粹的數字創作,據說她在 Fanvue 上賺了數千美元,一些著名的足球運動員還在她的Instagram上留言,因為他們認為她是一個真人。

首個人工智能選美大賽“Miss AI”,不隻看美貌

另一位評委洛佩茲被稱為“西班牙第一位人工智能模特”,她為品牌做模特,“月收入高達1萬歐元”。洛佩茲的創造者經營着一家名為 “無厘頭”(The Clueless)的人工智能模特經紀公司,他們認為自己隻是順應了市場的力量,進而回避了對洛佩茲性化外表的批評。其中一位創作者說:“如果我們不遵循這種審美觀,品牌就不會感興趣。”

為了給比賽過程增添一些理智,Lord Alan Sugar的公關顧問安德魯·布洛赫(Andrew Bloch)和“英國小姐”首席評委莎莉·安·福賽特(Sally Ann Fawcett)将擔任另外兩位評委。

人工智能正在以令人不安的方式被使用

比賽贊助商 Fanvue 是一個社交“創作者”平台。該公司稱佩萊格裡尼和洛佩茲這樣的假模特為“人工智能創造者”,不過稱她們為“人工智能被創造者”可能更準确。該公司預計,到 2024 年,人工智能“創造”行業的産值将達到 10 億美元,而其烏托邦式的競賽“Miss AI”将開創業界的“奧斯卡”。

莫南奇說:“在我們平台的幫助下,進入這一領域的人工智能創作者呈指數級增長,他們的粉絲群不斷擴大,内容也實作了盈利。‘Miss AI’隻是計劃中的一個獎項。”

雖然“Miss AI”比賽的預算明顯偏低,但可以了解的是,人們擔心人工智能生成模型的爆炸式增長隻會加劇不切實際的審美标準,尤其是針對年輕女孩的審美标準(目前還沒有“人工智能先生”比賽)。

受社交平台影響,年僅 10 歲的孩子們已經開始癡迷于護膚品和抗衰老産品;20 多歲的人注射“預防性肉毒杆菌”來防止皺紋的人數也在大幅上升。人工智能影響者的大量湧現,加上他們完美無瑕的臉龐,将為整形外科和美容行業帶來“更大的繁榮”。

多芬(Dove)是對此反應迅速的品牌之一,它擴大了“真實之美”(Real Beauty)活動的範圍,拒絕人工智能美容标準。包括多芬在内的一些品牌甚至承諾不在廣告中使用人工智能代替真人。盡管如此,我們似乎不可避免地會在主流中看到越來越多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有影響力的“人”。而要想拯救社交平台,需要的遠不止這些品牌的行動。

本期編輯 邢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