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克龍再提“歐洲戰略自主”:若淪為美國的附庸,就隻能走向消亡

作者:薛小榮

2024年4月2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演說時,再次就歐洲與俄羅斯、美國以及其他國家的關系,闡述了自己的戰略自主思想。總體而言,歐洲絕對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如果歐洲成為美國的附庸,等待歐洲的命運就隻有一個,即徹底消失在國際政治的舞台上。

馬克龍再提“歐洲戰略自主”:若淪為美國的附庸,就隻能走向消亡

實際上,馬克龍在此次演說中談及了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值得進行解讀。

第一,按照馬克龍的想法,在俄烏問題上,歐洲絕對不能讓俄羅斯取得勝利,也不能讓普京赢,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如果普京赢了、俄羅斯勝了,也就意味着,歐洲将在俄羅斯面前陷入徹底的失敗。烏克蘭一心想要加入歐盟,一直想要努力成為北約成員國,對歐洲可謂是充滿各種希望,但烏克蘭在歐洲的眼皮子底下被曾經的兄弟揍得半死,歐洲卻無動于衷、無能為力,這無疑就表明,歐洲在與俄羅斯的博弈中徹底輸了。是以,馬克龍表示,歐洲絕對不能允許普京赢,即使打成平手、保持僵持狀态,也要讓俄烏沖突繼續進行下去,是以,在俄烏問題上,馬克龍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态度,不能讓俄羅斯赢。

馬克龍再提“歐洲戰略自主”:若淪為美國的附庸,就隻能走向消亡

第二,雖然不能讓俄羅斯赢,但歐洲也不知到底有什麼本事阻止俄羅斯取得勝利,總不能靠歐洲的兩張嘴,而馬克龍認為,要想讓歐洲迅速強大起來,要想讓俄羅斯望而卻步隻有一條路,歐洲各國必須強大自己的國防實力,必須提高自己的軍費開支。如果以目前的軍費開支與軍備狀況,要想阻止俄羅斯,俄羅斯根本不會搭理歐洲,因為俄羅斯隻信奉一條真理,能夠在戰場上取得的東西,也沒有必要在外交上撕扯。是以,馬克龍在此次演說中明确指出,強大的武力才是歐洲的主心骨,才是歐洲在處理地緣政治與國際争端時最大的底氣。如果像現在這樣,連烏克蘭需要的炮彈都滿足不了,歐洲也無法讓俄羅斯害怕,是以,從歐洲戰略自主需要的軍事能力而言,馬克龍呼籲歐洲各國,必須用點心。

馬克龍再提“歐洲戰略自主”:若淪為美國的附庸,就隻能走向消亡

第三,馬克龍在此次演說中想要表達的核心意思在于,歐洲絕對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馬克龍認為,如果歐洲成為美國的附庸,對美國亦步亦趨、完全聽美國的話、完全按照美國的附庸者給自己定位,最後一定會喪失自己的獨立性,歐洲也一定會在多樣化的世界中泯滅,屆時,就真的找不到歐洲的影子。歐洲是曾經孕育近代文明的地區,馬克龍對歐洲也深有感情,馬克龍認為,歐洲必須保持戰略自主,雖然歐洲與美國是盟友,但絕對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4月25日,馬克龍總統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演說,再次對美國說不,并且表示,歐洲絕對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而馬克龍的這番話能否變成現實也值得讨論。總而言之,還是要對馬克龍總統給予正面肯定,在美國全面控制歐洲的情況下,作為法國總統的馬克龍能夠大膽向美國說不,這份勇氣就值得讓人對他豎起大拇指。需要注意的是,國際政治是相當殘酷、殘忍的,雖然作為法國總統的馬克龍可以對美國說不,但要想讓歐洲不變成美國的附庸,真的要實作這一目标,可謂是千難萬難。

馬克龍再提“歐洲戰略自主”:若淪為美國的附庸,就隻能走向消亡

第一,馬克龍可能認為歐洲是整體概念,實際上,歐洲是由好幾個部分組成的,但歐洲至少可以分為傳統的西歐、以德國為首的中歐、冷戰結束後加入歐盟的以波蘭為首的東歐。除了東歐、中歐、西歐之外,還有丹麥、瑞典、芬蘭等國家組成的北歐,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瑞士等國家組成的南歐。由此就可以知道,歐洲實際上就是一幅政治拼圖,要想将歐盟27個國家完整整合起來,即使是拿破侖在世、俾斯麥重生都沒有能力完成這一宏偉的目标,更何況是馬克龍。這就是馬克龍面臨的最大問題, 歐洲不想成為美國的附庸,也想要實作戰略自主,但首先得克服歐洲内部的四分五裂與勾心鬥角。馬克龍不想成為美國的附庸,但捷克、波蘭、立陶宛等小國恨不得與美國融為一體,是以,從歐盟内部存在的分歧就可以知道,馬克龍談及的歐洲戰略自主,确實任重道遠。

馬克龍再提“歐洲戰略自主”:若淪為美國的附庸,就隻能走向消亡

第二,歐洲内部人多嘴雜,無法形成團結意志,除此之外的另一重要動因在于,即使歐洲團結起來,但與美國的綜合實力相比,歐洲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也很難逾越。畢竟美國經營多年,當美國成為全球霸主之時,美國對歐洲的政策就是全面滲透、控制,雖然歐洲擁有衆多的企業與很多先進技術,但這些企業、技術背後的股東卻是美國資本,美國人才是掌握了歐洲企業與技術命運的人物。實際上,法國的阿爾斯通就是典型的例證,美國以“長臂管轄法”、核心專利為借口,以維護美國知識産權為理由,抓捕了阿爾斯通的高管,随後與法國政府達成妥協,使得美國資本大量進入,成為阿爾斯通的實際控股人。

毫無疑問,阿爾斯通事件就反映出美國對歐洲的滲透有多深,在經濟、科技上尚且如此,政治上則更是如此。如今,歐洲政壇上的這些政客沒有幾個正常人,這些人出生于歐洲,作為歐洲的代言人站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按理說應該為歐洲發聲,但這些政客在處理國際問題時,往往以美國馬首是瞻。很多人懷疑,這些政客可能是美國扶植起的代理人,從清除美國在歐洲全面控制的難度而言,馬克龍的這種想法也隻能是一廂情願。

馬克龍再提“歐洲戰略自主”:若淪為美國的附庸,就隻能走向消亡

第三,除了上述兩大與美國直接相關且難度系數比較大的原因之外,馬克龍想要實作歐洲戰略自主與他本人也有很大關系。目前,馬克龍總統已經進入第二任期,到底還能幹多久也是尖銳的問題,而這也是馬克龍無法回避的問題,這可能也是馬克龍提出歐洲戰略自主,但最終無法實作的最根本原因。關鍵的問題在于,馬克龍之後,是否還有新的法國總統能夠繼承馬克龍的想法,畢竟,馬克龍的骨頭稍微硬了一下,但不能保證馬克龍之後的其他新總統依然能夠像馬克龍這樣,将腰杆挺得有點直。“戴高樂是法國最後一個男人”雖然是一則笑話,但依然能夠反映出,包括馬克龍在内的這些法國政壇上的政客們,實際上是很“缺鈣”的。

總而言之,4月25日,馬克龍在巴黎索邦大學再次重申,歐洲絕對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否則隻有死路一條,這更多的還是一場個人政治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