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王毅會面前,布林肯宣布主要目的,要讓中方在台灣問題上讓步

25日下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北京,開啟了他任内第二次訪華之旅。布林肯躊躇滿志,已放話此行要在台灣問題上讓中方讓步,這次他和王毅的會談還會順利嗎?布林肯究竟是怎麼說的?

據中美雙方釋出的消息,應中國外長王毅“邀請”,布林肯将先後到訪上海和北京,最後同中方官員舉行會談。比起上一次訪華,此次中美之間的氛圍要緩和許多。

與王毅會面前,布林肯宣布主要目的,要讓中方在台灣問題上讓步

去年,因所謂的“氣球事件”,布林肯展現強硬姿态,公開宣布延遲訪華,但他沒想到中美關系竟由此急轉直下,雙邊關系屢屢探底。為防止誤解誤判,又變成了他求着來訪華。最後,經過美方不斷示好,中方這才與美方商定,同意向布林肯敞開大門。

這一次,他是“應邀”而來,為雙方的會談提前創造了和諧的氛圍,奠定了友好的基礎。可惜的是,有了前次的經驗,布林肯仍然沒長記性,剛出發就破壞了這一團和氣。在登上訪華專機前,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描述了對此訪的期待。布林肯聲稱,将與中方展開“持續的、直接的”面對面會談,并談及“對台援助問題”。

與王毅會面前,布林肯宣布主要目的,要讓中方在台灣問題上讓步

就在他出發前夕,美國國會投票通過了一項價值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其中包括對台灣地區提供所謂“援助”等一系列内容。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布林肯不僅要和中方重點談論對台“軍援”問題,還表示在烏克蘭和以色列取得成功外交後,美方将努力在台灣方面“取得同樣的進展”,特别是在援助法案剛剛通過之後,并聲稱這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

美國想在台灣問題上“取得進展”,換句話說,不就是讓中國在台灣問題上讓步嗎?中方反複強調過許多次,台灣問題是中美之間第一條紅線,中方也多次要求美方停止武裝台灣,美台停止軍事勾連,布林肯卻要當面來觸碰紅線,還是最為敏感的軍援話題,這到底是準備來談判,還是來掀桌子?

與王毅會面前,布林肯宣布主要目的,要讓中方在台灣問題上讓步

會談之前制造話題,增加談判籌碼,是美方的慣用手段,但布林肯這次卻嚴重誤判了形勢。就美國援台法案,中方已經表态将密切關注其動向,采取堅決有力措施,維自身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最近,大陸對兩岸統一的态度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解放軍首次提到和統“可能性消減”,這句話不隻是說給台當局聽的,也是說給美國聽的,解放軍決不允許任何越過這道紅線。

此外,對于布林肯來說,比起台灣問題,這次訪華恐怕還有更重要的任務。就這次的會談目标和訴求,中美已經先交鋒了一輪。美方提出三個目标,美國務院抛出布林肯可能談及的議題,包括中東危機、俄烏沖突、台海和南海問題等。表明美方想要的是在高科技領域、中俄關系、台海、南海問題上對中國揮“大棒”,但在禁毒、氣候變化、軍事交流方面和中方手拉手談合作。

與王毅會面前,布林肯宣布主要目的,要讓中方在台灣問題上讓步

說白了,美方想要在不改變整體對華“競争”基調的前提下,和中方在事關美國利益的領域進行有限合作,在其他領域則繼續和中方針鋒相對。針對美方的訴求,中方作出了回答,反手抛出“五大目标”,第一個就是“樹立正确認知”,目前拜登政府對中國的定位是“最主要的戰略競争對手”和“最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這是布林肯及整個美國政府對華錯誤表态的根源。

目前,美國在科技、經濟、台海等問題上對中國繼續步步緊逼,中方之是以在會談前強調這一點,就是給美方提個醒,隻有系好中美關系的“第一粒紐扣”,雙邊對話才是有意義的,雙邊關系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和王毅的會談還沒開始,布林肯還有時間厘清事情的輕重緩急,重新規劃自己的議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