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作者:文史闖江湖

抗戰時期,許世友不懼生死,奮勇殺敵,立下了赫赫戰功。但即便再骁勇的戰士也有陷入絕境的時刻。

1934年,就在許世友孤立無援的時候,他帶着一支交通隊幫助許世友殺出重圍。

44年後,許世友等來了報恩的機會,幫了他一個大忙。

幫助許世友的人究竟是誰?許世友又是如何報恩的?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抗戰英雄許世友

許世友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幼年家境清貧。為了生計,他曾當過國術雜役,之後又在少林寺學了一身國術功夫。

正是這段艱苦的少年經曆,鑄就了許世友剛毅不屈的品格,于是在國家危難之際,他毅然決然地選擇加入抗戰隊伍。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1927年,“四一二”爆發,麻城六鄉農協主席裴玉亭成立了農民義勇隊。隊伍裡大多是沒有作戰經驗的農民,裴玉亭需要在短時間内訓練好隊伍。

就在這時,許世友站了出來,想要幫幫忙。随後他擔任了炮隊隊長,信誓旦旦地向上級保證:“我一定将隊伍帶出個樣子來!”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許世友的一腔顧勇并未得到上級的贊賞,炮隊雖然有個炮字,但實際上就是個空殼子。

他們最好的武器就是幾把步槍,要想有炮就得自己去掙,說白了就是當敢死隊。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經過幾次戰鬥後,上級就發現許世友打起仗來不要命,性子太魯莽,是以上級并不放心将兵交給他。

但是許世友有自己的想法。他雖然打起仗來不管不顧,但骨子裡卻是個重情重義的人。自從他當上了炮隊隊長後,身上就有了份沉甸甸的責任。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為了減少部隊的傷亡,他開始鑽研武器制造。沒炮?那就自己造!經過沒日沒夜的研究,還真讓他給造出了一尊“木炮”。

戰鬥來臨時,許世友帶着木炮上了戰場,他有條不紊地部署作戰陣容,自己帶人打頭陣。戰友們在後方接應,衆人默契合作,将敵人打了個落花流水。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之後許世友多次擔任敢死隊隊長,每次都能圓滿地完成任務。

許世友憑借出色的作戰才能,以及出了名的重情重義,在革命隊伍中脫穎而出,不知不覺間就多了許多追随者。

上級也不禁贊賞道:“世友再也不是以前那個魯莽的小子了!”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許世友得到了認可後大受鼓舞,在戰場上愈戰愈勇,屢立戰功。參加紅軍後,職位更是迅速提升,不久便成為了營長。

但即使是戰無不勝的常勝将軍也會有身陷絕境的情況。

許多年後,許世友再度回憶起當年那場膽戰心驚的戰役時,依舊感到有些後怕。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身陷囹圄,生死一線

1934年,紅四方面軍決定在四川建設紅軍的革命根據地。

老蔣趁機操控兵力,開始對紅四方面軍進行猛烈攻擊,千方百計地阻攔我方革命任務的開展。

當時許世友時任紅四方面軍副軍長一職,他率領的一個團遭到了敵方九個團的攻擊。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大部分的軍事裝備被敵方摧毀,整個團幾乎全軍覆沒。

許世友連夜召開會議,整個部隊商讨半天也沒有商讨出對策,他知道,隊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刻。

他雙手往桌子上一拍:“沒有辦法了,我們隻能殊死一搏了!”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就在此時,紅四方面軍軍長王宏坤來了消息。他告知許世友,部隊給他派了一支交通隊過來支援。

得知此事的許世友并未輕松多少,交通隊并不是專門的作戰部隊,他們日常主要的任務是通訊偵查,沒有上過戰場的兵怎麼支援他們?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許世友十分發愁,無奈地說道:“現在這種情況,這一百個兵過來不是白白送死嗎?”

戰友卻安慰他:“不到最後一刻千萬不能放棄,萬一能絕處逢生呢?”

許世友搖搖頭,心中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敵人看出來許世友的隊伍已經是強弩之末,攻勢越來越猛,炮彈源源不斷地向我軍陣地傾瀉,大有要将戰場夷為平地的架勢。

許世友被逼到絕境,想到身邊戰死的戰友,他咬咬牙,丢掉了已經沒有子彈的槍,抽出自己的砍刀,決定與敵人近戰。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沖啊!同志們!戰鬥到最後一刻!”許世友高聲呼喊。

敵人的子彈如雨珠般射來,就在許世友要與敵人同歸于盡時,遠方傳來槍聲。

對面陣地傳來騷動,原來是敵軍的後方受到了攻擊。許世友猛然一驚,難道是他們的援軍到了?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敵軍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誰也沒料到,紅軍派來的援軍竟然會有這麼強的戰鬥力。

當時一個敵方的長官以為是紅軍的大部隊到了,吓得連槍都拿不穩了。

被包圍的紅軍也納悶:“不是說隻有一支交通隊嗎?難道是軍長親自來了?”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張賢約舍命相救

領隊前來救援的是張賢約。張賢約雖名不見經傳,卻具備着毫不輸許世友的作戰才能。

看着敵人圍攻我軍陣地,手榴彈更是不要命得往我軍陣地砸,張賢約心中湧出一股怒火,今天他就是拼死也要将許世友救出來!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面對數倍的敵人,張賢約絲毫沒有退縮,集中火力向着敵人最深處攻去。

一開始張賢約隻是拿着駁殼槍在前面指揮作戰,到了後面,身邊的戰友一個接一個倒下,他直接拿起機關槍帶着隊伍沖到了前鋒的位置。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在戰鬥前線的許世友也看見了張賢約沖來的身影,心中震撼不已,他向着自己的戰友招手:“沖啊!同志們!我們有希望了!”

本來萎靡的士氣在張賢約的到來後重新振作,戰士們勇猛地向着敵人沖去。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原本經過多日的戰鬥,敵方早就認定紅軍在垂死掙紮,哪裡會想到局勢會在一瞬間反轉。敵軍大亂,本來九個團的隊伍,在紅軍的猛攻下全部潰散。

許世友與張賢約裡應外合,一番激戰後,成功将敵軍兩個團殲滅。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戰事告捷,許世友馬不停蹄地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誰知剛剛還在戰場上厮殺的張賢約,突然倒在了地上。

原來張賢約身上中了子彈,此時已經是命懸一線。

許世友大驚失色,趕忙将人送去醫治,他吩咐下去:“一定要盡全力救治他!”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幸好在醫生的努力下,張賢約轉危為安,許世友松了一口氣。

張賢約身體好轉後,許世友終于找到機會與張賢約交談,二人一見如故,頗有幾分惺惺相惜之感。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許世友認為,以張賢約的能力不應該待在交通隊。

張賢約撓撓頭道:“本來不久前我已經任命為營指導員了,但是我性子直,頂撞了上級,就被派到了交通隊。”

許世友大笑:“這也是你我兄弟二人的緣分,如果你沒帶着你的交通隊過來,我恐怕要命喪于此了。”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打了勝仗,兩人都升了職,但令他們最高興的還是結識了彼此。兩人雖然是上下級的關系,但在私下裡多以兄弟相稱。

不久後二人便因為工作調動分道揚镳,但即使聯系減少,他們對彼此的挂念也從未停止。

許世友從未忘記張賢約的恩情,44年後,他能等來了報恩的機會。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報救命之恩

1978年,張賢約任總後勤部副部長一職。戰争已經過去了,張賢約終于可以踏下心來建設中國軍隊了。

但好景不長,張賢約的工作出現了難題,主要還是第一軍醫大學遷址的事情。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1970年,第一軍醫大學需要在廣州尋找駐紮地,而當時暨南大學正好在停辦狀态中。于是第一軍醫大學便臨時駐紮在了暨南大學的校區内,而這一駐紮就有八年之久。

現如今國家百廢俱興,各地大學重新招生開學。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暨南大學馬上也要開學,兩所大學不能在一個校區内,不然容易發生混亂,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将第一軍醫大學移走。

時間緊,任務重,要去哪裡找一塊既合适又能盡快搬進去的地方呢?

張賢約焦急萬分,那段時間,張賢約将市政府的門檻都踏爛了,事情依舊是毫無進展。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就在張賢約焦頭爛額之際,突然收到了老友許世友拜訪的消息。

好友相隔44年再見,當年在戰場上建立的深厚友誼卻并未減少半分,二人眼含熱淚,互相寒暄。

許世友一眼就看出張賢約面露苦色,追問之下才知道了緣由。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許世友哈哈大笑起來,44年前的恩情他記了半輩子,沒想到真能給他等來一個報恩的機會。

此時,許世友已經在廣州任職廣州軍區司令,他向張賢約提議直接将第一軍醫大學遷址到麒麟崗。

張賢約大受震撼:“麒麟崗這塊地價值不菲,司令怎麼說讓就讓了!”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許世友卻揮了揮手說:“當年在戰場上打仗,如果不是你來救我,我恐怕也活不到今天了。現在你遇到了困難,我怎麼能袖手旁觀?”

張賢約舉起酒杯:“什麼話都不說了,以後我們就是親兄弟!”

許世友感慨道:“相比于兄弟的救命之恩,我給你幫的忙太微不足道啦!”

44年前,他帶兵前去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之後第一軍醫大學順利遷址到了麒麟崗,張賢約的工作圓滿完成,而後來著名的南方醫科大學的前身便是當年的第一軍醫大學。

戰場上結下的友情,是用血肉和汗水搏擊和沖刷後的感情,它不會随着時間流逝而消減,反而會在曆史的長河中源遠流長。

即使這種感情沒有血脈相連的先天條件,但是卻會在互相扶持的回憶中曆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