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路在何方?

作者:縱覽新聞

鋼鐵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也是工業轉型更新的主戰場。數字化轉型是提升鋼鐵産業核心競争力的重要手段。

鋼鐵行業如何持續數字化轉型?重點在哪裡?日前,在石家莊舉辦的2024年鋼鐵行業智能制造聯盟年會暨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工程三年行動啟動會上,來自全國鋼鐵行業的業内人士就産業數字化轉型進行了優秀案例分享和交流。

鋼鐵産業從“制造”走向“智造”

“我們公司中高端軸承鋼市場占比86%,從2001年起連續22年全國第一,從2010年起連續13年世界第一。”會上,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智能及資訊化部部長戚建國說,面對鋼鐵行業的挑戰,必須深化新一代資訊技術與鋼鐵制造融合創新。

加快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建構多層級、全方位的數字化組織保障必不可少。

該公司成立由總經理牽頭的轉型辦公室,下設數字化轉型管理團隊,形成了結合業務和技術人員、跨子公司、跨部門的數字化執行團隊。設立跨業務部門的靈活工作小組,引入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和工具,研發過程快速疊代,傳統業務流程不斷優化更新。

戚建國說,為滿足客戶對産品定制化與高品質的需求,該公司基于6000多種産品工藝大資料,通過AI+模組化分析與預測,整合形成産品知識庫,簡化産品設計過程,以關鍵名額搜尋,智能推薦設計方案,提升研發效率,滿足客戶定制化個性化需求。他們突破了傳統中厚闆産品新品研發模式,讓研發周期縮短56.6%。

數字技術為鋼鐵産業帶來了效率變革,加速鋼企從“制造”轉向“智造”。

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數字應用研究院副院長徐發喜認為,鋼鐵工業為大型複雜流程工業,全流程各工序均為“黑箱”,實時資訊極度缺乏,巨大的不确定性是鋼鐵生産過程面臨的重大挑戰。為此,他們建立了基于資料驅動的全流程全要素全價值鍊管理體系。

鐵區一體化中心将5大工序和25套系統進行集控,應用配料模型、風量AI控制等新技術,實作鐵區生産由經驗化向數字化、智能化的逐漸轉變。AI機器視覺原料粒度檢測系統,實作球團造球的智能化、自動化,造球合格率提升,操作由人工主導轉變成人工輔助。

在河鋼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亓魯剛看來,實施全過程品質管理是提升鋼鐵企業競争力的關鍵。

該公司打造了一套全流程的品質分析平台,攻克多工藝資料标準化采集技術,確定海量多元異構資料的準确采集與存儲。依托海量準确資料,建構了原料成分模型、原料配比模型、産品品質分析模型、工序協同模型等全流程品質管控模型,支撐了全流程生産協同和智慧營運。

亓魯剛說,河鋼集團唐鋼公司應用該平台後,熱軋夾渣翹皮比例下降,降判損失下降,合金料使用下降,經濟效益每年增加210萬元。

“鋼鐵行業有着豐富的資料資源和應用場景優勢,在實作産業數字化方面有着巨大潛力。”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王國棟認為,鋼鐵行業的高品質發展,須大力建設鋼鐵企業創新基礎設施,推動智改數轉、數字換腦、模型換代,低成本、高效率、零風險地建成鋼鐵全流程、一體化工控型生成式AI大模型工程樣闆。

安全生産從“人防”轉向“技防”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與會人員認為,在數字經濟時代,鋼鐵企業更要借助數字技術守住安全底線,提升本質安全水準。

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安環部工程師張劍說,該公司建立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對日常安全管理體系運作資料進行大資料統計、分析,對安全風險進行預判預警,為安全管理決策提供輔助支援。

“例如危化品運輸車輛進入工業園區,會造成運輸風險更新。”張劍說,對于危化品運輸車輛,他們從源頭采集車輛資訊建立數字檔案,精準定位實時跟蹤,建立危化品運輸車輛管控平台,實作全流程監管,降低風險。

此外,通過風險分析可視化,可更加準确地進行定量分析,使得風險管控更加直覺、準确,進一步提高風險評估的客觀性以及防控措施的準确性。張劍說,下一步,他們将打造持續優化的資訊化管理平台,加強管控中心工藝、裝備、能源等資料細化管理,加強技術交流合作,加快推進安全生産智能化。

“開展本質化安全管理是建構智能制造的關鍵環節,是建構科學、自主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手段。”在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管理部部長劉紅軍看來,要解決鋼鐵企業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痛點、難點問題,必須應用智能制造技術,建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首鋼京唐公司運用數字化思維建構了安全生産科學自主管理體系,建立了企業安全生産風險監測預警、氣體報警監測管理和作業現場視訊全覆寫系統,對生産裝置設施和關鍵運作資料進行有效管控,進而降低作業風險,防範各類事故的發生。

“如人工在高爐風口平台巡檢易發生瓦斯中毒窒息、燙傷事故,我們采用自動巡檢機器人代人巡檢作業。針對鈍化區域存在的機械傷害風險,我們采用安全聯鎖等多種工程管控方法,降低作業風險。”劉紅軍說,他們以“消除、替代、工程管控”為重點,推進本質化安全管理,使安全風險大幅度降低。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監督部進階主任工程師顧毓豪介紹,他們通過基于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的智慧安保管理資訊系統建設實踐,增強工業安全生産的感覺、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助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隐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智慧化。

安全生産隻有起點,沒有終點。顧毓豪表示,他們将在大資料應用、風險研判、預警模型等方面不斷探索,着力打造數字化、智慧化的安全管理體系,化解安全管理難題,實作安全生産可預測、可管控。

鋼鐵供應鍊從多環節邁向智慧化一站式

傳統的鋼鐵供應鍊,從鋼廠到終端使用者,中間還要經過代理商、分銷商等多個環節,存在着資訊不透明、高成本、低效率等弊端。

“面對産業數字化更新和降本增效的需求,建設鋼鐵智慧供應鍊是主流方向。”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侯海雲認為,應聚焦鋼鐵業務場景中的供應鍊環節,将物聯網、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與鋼鐵供應鍊業務全流程深度融合,在鋼鐵供應鍊生态建構資料共享、全局可視、多方協同、智能決策、韌性可控的網鍊結構,以實作全局最優的鋼鐵供應鍊。

鞍鋼蒂森克虜伯汽車鋼有限公司智慧供應鍊數字平台上線後,實作與鞍鋼集團、鞍鋼部分鋼加中心、汽車客戶的資料聯通,完成從原料到成品傳遞的全流程閉環管控,建立起企業與供應商、客戶及合作夥伴之間的數字化協作機制,增強品牌競争力。

快斷料了,鋼企為客戶發出斷料預警;需要鋼材,客戶線上上自助選材下單;物流配送,鋼企自動指派生成物流指令實作業務流程自動化、無人化服務,降本增效……過去難以想象的場景,正在變為現實。

首鋼集團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餘威說,他們打造了智慧供應鍊一體化平台,實作供應鍊上生産廠、工貿公司、加工中心、倉儲、物流、客戶等環節的端到端全鍊打通,業務過程可查、可控、可追溯。

應用效果如何?資料來說話。一站式客戶服務體驗,讓客戶重複訂貨率提高10%。可視化物流服務體驗,讓物流管理效率提高30%,庫存占用率下降10%。企業管理更精細,業務資訊互動準确率100%,成本計算效率由3.5小時縮短到1分鐘。

在上海寶信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鍊軟體事業部總監褚衍東看來,智慧供應鍊是以客戶為中心,根據客戶需求自動調節應對各種不确定性的一套體系。

寶信軟體鋼材流通領域智慧供應鍊解決方案與産品,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自動根據工藝路徑,結合庫存以及目前生産計劃進行判定,選擇最優方案生成工單并進行排産,并指令現場智能裝置加工。成品入庫後,解決方案還可依據客戶的要貨計劃進行發貨、運輸與對賬結算。

褚衍東認為,智慧供應鍊以算法驅動決策,具備可視化、可感覺、可調節的特點,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不斷地建設,而最核心的階段是數字化供應鍊建設。是以,要搭建供應鍊資料平台打破資訊孤島,建設供應鍊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平台讓萬物智聯,搭建供應鍊算法和仿真平台實作數字孿生與智慧決策。(河北日報記者 米彥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