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唐宋八大家》,我頓悟人在低谷最好的活法

作者:洞見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唐宋八大家》,我頓悟人在低谷最好的活法

困境是人生的底色。

作者:洞見CC

看到一個詞,叫“低谷哲學”。

它指的是,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曆許多灰暗時刻,但總有一部分人,在低谷裡,活出了自己的哲學。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唐宋八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轼等人,他們一生經曆的艱苦數倍于常人。

可最後他們又都無一例外,熬過了人生中所有的苦難,成為文壇上的巨星。

這背後指引他們走出那些漫長漆黑歲月的,就是他們各自的低谷哲學。

如果此刻,你正處在人生的低谷,對人生感到迷茫、焦慮和懷疑。

不妨跟我一起走進央視紀錄片《唐宋八大家》,去了解這些文壇大家的經曆。

他們的人生故事,或許能給予你更多的處世智慧,進而指引你走出當下的困境。

1

韓愈:失意半生,卻不沉淪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唐宋八大家》,我頓悟人在低谷最好的活法

韓愈,是公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

紀錄片中曾這樣評價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而且還可勇奪三軍之帥。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偉大人物,他的一生卻充滿了波折與坎坷。

韓愈出身于一個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時父母、兄長俱亡,靠着嫂嫂的辛苦撫養,他才得以長大成人。

幼年的苦難生活,使他自小就擁有了成熟的心智,他一直刻苦讀書,渴望有朝一日能改變命運。

公元786年,十九歲的他隻身奔赴長安,開始了他為期十年的艱辛求仕生涯。

在這十年間,他屢次落榜,又投靠無門,生活也無所依靠,過得十分困頓。

萬般無奈之下,韓愈離開了長安,去地方做了幕僚。

雖然在地方工作溫飽不愁,但他胸中的理想和抱負卻難以施展,韓愈不甘心。

五年後,他再次回到了長安。

這一次,也算是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終于謀到了一個監察禦史的官職。

同年,關中大旱,災民遍地,可負責京城行政的京兆尹卻封鎖消息,謊稱關中無事。

韓愈知道後痛心不已,立即上疏彈劾京兆尹,卻反遭讒害,被貶為陽山縣令。

在被貶途中,他又接到了摯友十二郎過世的消息。

但在這雙重打擊之下,韓愈也沒有過多沉淪,而是到了被貶之地後,化悲痛為悲憫,盡心盡力為百姓謀福祉。

他施行仁政,重視農耕,興文重教,開化民智,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那裡治理得井井有條。

縱觀韓愈的一生,經曆人生困頓無數。

可不論置身何種境地,他總能不懼不餒,憑借着卓越的智慧将其一一化解,最終走上文壇領袖之位。

想起紀伯倫的一句話:除了通過黑夜的路,人們不能到達黎明。

人生路上的所有磨難,都是成長裡不可缺少的一環。

隻要你不在這些苦痛中沉淪,而是将它們踩在腳下,努力去迎風戰雨。

那麼,你我亦可将每一次失敗、每一次不幸,都煉化成自己的進階之路。

2

柳宗元:甯可孤獨,也不違心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唐宋八大家》,我頓悟人在低谷最好的活法

歐陽修曾發出這樣的感慨:天於生子厚,禀予獨艱哉。

上天既然讓子厚(柳宗元)來到了這世上,又為什麼還讓他活得那麼艱難呢!

柳宗元的一生,就是一個大寫加粗的難字。

他出身于河東柳氏,一個傳承數百年的名門望族,但是到柳宗元這一代,家境早已逐漸敗落。

為了振興家族,他不舍晝夜,勤奮苦學,終于在21歲那年考中了進士。

進入官場後,他又參加了以對抗腐敗昏庸為目的的“永貞革新”。

他本以為前途一片大好,卻沒料到,支援變革的唐順宗被迫退位,柳宗元所屬的革新派在權力鬥争中敗北。

柳宗元不願向官場權貴低頭妥協,不久後就被貶永州,此後終身未能返朝。

投身永州的那幾年,柳宗元的父母、妻子先後離世,他心中的孤苦可想而知。

在這樣的心境之下,他寫下了那首史上的最孤獨的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在那片白茫茫的天地間,柳宗元就像那孤舟上的老翁,形單影隻,獨自垂釣。

但若自此在孤獨中一蹶不振,那他也成不了那個被世人敬仰的“柳柳州”。

他奇就奇在,在與孤獨交鋒後,他又能帶着自己的一身傲骨,積極入世,造福世人。

在他去世的前四年,他又被貶到了柳州。在這個地方,他看到了太多的民生疾苦。

于是,他親自組織人重修孔廟、興辦學堂、破除迷信、釋放奴婢,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

也正是這些事迹,讓他被柳州百姓銘記了千年。至今,柳州柳侯祠裡,仍供奉他的雕像,以供後人瞻仰。

《菜根譚》裡說: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

在污濁的世道,敢于堅持自我,堅持初心的人是最難的。

但人生于世,就應當如寒梅一般,有自己的氣節和堅守。

哪怕無人欣賞,哪怕風雪摧殘,也要開出自己的花,在世間留存一抹永不消散的芬芳。

3

歐陽修:不論順逆,從容以對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唐宋八大家》,我頓悟人在低谷最好的活法

紀錄片裡曾這樣介紹歐陽修:

他是一個可愛的老頭。

他喜歡喝酒,但是飲少辄醉。

他還特别喜歡花兒,并且勸大家,白發帶花君莫笑。、他是山水間的醉翁,洛陽城裡的花客,他是有情之人,更是有趣的靈魂。

他的一生,也曾經曆過數次波折,有趣的是,歐陽修每次被貶,總能做出比之前更高的成就。

他的心境不僅在屢次被貶中越變越超脫,文學成就也變得越來越高,還成為一代文宗。

公元1045年,歐陽修經曆了人生中第一次貶谪。

那時,他和範仲淹主持了“慶曆新政”,旨在改革吏治,沒想到卻遭到了守舊派的強烈抵制。

不久後,“慶曆新政”以失敗告終,參與人員悉數被貶,歐陽修也被貶到了滁州。

初來滁州,歐陽修确實過了一段不如意的日子。

因為痛惜他和範仲淹的心血付諸東流,他整日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暗自神傷。

直到有一日,他與母親同遊王太守祠。

看到其碑文上記錄着,王太守一生多次被貶,卻始終不屈不撓,弘揚自己仁義的事迹。

歐陽修才猛然醒悟。

從此,他不再自怨自艾,而是開始在滁州實施自己寬和的政治主張。

他與民同遊,與民同樂,将這裡治理得民風淳厚,百姓和樂。還在此地,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醉翁亭記》。

後來,歐陽修又經曆了幾次升遷,幾次被貶,可不論境遇如何,他的心境始終都是:

進不為喜,退不為懼。

在宦海沉浮中,他反而活出了水準,活出了高雅,活出了怡然自樂。

記得有人曾問我:生活最理想的狀态是怎樣的?

我想,歐陽修的一生,就是最好的答案。

失意時,不沉淪;得意時,不張狂。

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就喜歡那一段時光,完成那一階段該完成的職責。

如此,你我便都能如歐陽修一般,順生而行,随遇而安,活出自己想要的充實人生。

4

蘇轼:人間萬事,不過如此

看了央視大型紀錄片《唐宋八大家》,我頓悟人在低谷最好的活法

在衆多的文人中,蘇轼是最受世人喜愛的一位。

餘光中說:我如果去旅行,一定會找蘇轼,因為他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林語堂說:蘇轼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

錢穆說:他是罕見的千古完人。

在中國曆史上,他是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人物。

然而,在他滿身贊譽,滿身光環的背後,卻藏着坎坷不堪的命運。

紀錄片中說到,蘇轼年少得志,出道即巅峰,還頗受皇帝青睐。

可他人生如此順利的開局,卻在中年急轉直下。

他為官四十餘載,絕大多數時間,又都在被貶的路上,甚至好幾次險些喪命于被貶途中。

可蘇轼卻從不抱怨,而是把苦難煉作了“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從容,把挫折化作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潇灑曠達。

他用一生的時間,讓憂患的生活在凡塵中開出了花。

紀錄片中有一幕讓我感觸頗深:

蘇轼被貶黃州時,曾和好友楊世昌同遊赤壁之上,面對浩瀚的江景,楊世昌愁眉緊鎖。

蘇轼不解,問其何故。

楊世昌說,我們得到的一切終将會失去,就連生命也會歸于虛無,不知活着還有什麼意思。

而蘇轼這個原本失意之人,沒有跟着一起悲觀自苦,而是反過來勸慰楊世昌:

蓋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在蘇轼看來,世間萬物瞬息萬變,一味去糾結這些無常的東西,不過是自苦罷了。

你我既然活着,就應當着眼于當下美景。活好眼下,才不負此生。

常言道:衆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

蘇轼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從不會内心被環境所吞噬,而是超出環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我們一生中,也會遇到諸多困苦,諸多憂患的時刻。

與其郁郁寡歡,徒勞傷身,不如背起行囊大步向前,去領略人生每一站的風景。

人生緣何不快樂,隻因未懂蘇東坡。

接下來,就讓我們打開紀錄片,一起走進蘇轼的世界吧。

《唐宋八大家》開篇說道:

千年之前,他們以如椽巨筆,闡理明道,以浩蕩胸襟,濟天下蒼生。

千年之後,我們帶着敬意與幽思,再次走進他們的世界。

讀懂了他們的一生,你就會發現:

命運從不會偏袒任何人。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其必須要吃的苦,要經受的難。

而那些厲害的人強就強在,在面對突然而至的打擊時,他們總能做到逆境不憂,絕境不棄。

低谷是人生常态,困境是人生底色。

在前路難行時,不舍希望,大步向前;在跌落深淵時,仍能給予自己向上的精神力量。

那麼,每一個跌落低谷的人,便都能如這些偉大的人物一樣,踏平所有荊棘,走過所有艱難,在坎坷的世間,活出另一種灑脫與從容。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