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麼了解《水浒傳》裡的“忠義”

作者:中華書局
怎麼了解《水浒傳》裡的“忠義”

李贽對《水浒傳》中所展現出來的“忠義”大加贊賞,但是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水浒傳》畢竟寫的是一群山匪聚衆造反的故事,是不忠,領袖宋江率領衆弟兄接受朝廷的招安,最終落得悲劇下場,是不義,怎麼能稱得上“忠義”呢?是以,了解和認識《水浒傳》裡的“忠義”,是讀懂這本書的關鍵。

1

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忠義

需要說明的是,《水浒傳》的“忠義說”并非肇始于李贽,盡管李贽的評點讓讀者開始意識到“忠義”的存在。實際上自水浒故事流傳之初,“忠義”就是其故事核心。龔開在《宋江三十六贊》自序中說:

于是即三十六人,人為一贊,而箴體在焉。蓋其本撥矣,将使一歸于正,義勇不相戾,此詩人忠厚之心也。餘嘗以江之所為,雖不得自齒,然其識性超卓有過人者,立号既不僭侈,名稱俨然,猶循軌轍,雖托之記載可也。古稱柳盜跖為盜賊之聖,以其守一至于極處。能出類而拔萃若江者,其殆庶幾乎。雖然,彼跖與江,與之盜名而不辭,躬履盜迹而無諱者也。豈若世之亂臣賊子,畏影而自走,所為近在一身,而其禍未嘗不流四海。嗚呼,與其逢聖公之徒,孰若跖與江也?

龔開在序言中點出了宋江與亂世賊子之間的差別。首先,宋江雖為反賊,但立号“不僭侈”,他反的不是皇帝而是貪官。其次,龔開将宋江與“盜賊之聖”盜跖相提并論,認為他做盜有義。盡管龔開未直言“忠義”,但宋江一行人完全可以擔得起這倆字,難怪錢锺書認為龔開為“後世李贽等對《忠義水浒傳》的看法開了先路”(《宋詩選注》)。

到了《大宋宣和遺事》中,“忠義”的主題正式被确定了下來。宋江在九天玄女廟中窺探天書時,上面赫然寫着“天書付天罡院三十六員猛将,使‘呼保義’宋江為帥,廣行忠義,殄滅奸邪”。這裡特别強調了宋江等人的所作所為是符合“忠義”原則的,他們的對立面是奸邪,這樣宋江等人就搖身一變,成為正義的化身,他們造反叛亂也隻是為了消滅奸邪。宋江得天書旨意後傳回梁山尋找晁蓋,無奈晁蓋此時已死,吳用向宋江傳達晁蓋遺言:“他從政和年間朝東嶽燒香,得一夢,見寨上會中合得三十六數。若果應數,須是助行忠義,衛護國家。”晁天王在臨終之際仍囑托吳用要“助行忠義,衛護國家”,可見梁山上兩位首領的目标是一緻的,那便是忠義。

怎麼了解《水浒傳》裡的“忠義”

晁蓋中箭

選自陳緣督繪《水浒傳》連環畫之《大名府》。晁蓋原是東溪村保正,綽号“托塔天王”。他的中箭身亡,對于梁山來說,是一次大的權力變更,此後宋江便權居主位。

盡管《大宋宣和遺事》借宋江與晁蓋之口點出了忠義的主題,但在具體情節設計上仍有不少沖突之處。如話本一開始就對宋徽宗進行了批判,指責宋徽宗“無日不歌歡作樂”,沉迷飲酒作樂,“天子全無憂問,與臣蔡京、童貫、楊戬、高俅、朱勔、王黼、梁師成、李彥等,取樂追歡,朝綱不理”,寵信奸臣,敗壞綱紀。如果說晁蓋、宋江等人的造反肇始于蔡京的生辰綱,那麼楊志等人因失陷“花石綱”造反則完全是因為宋徽宗個人的荒淫。宋徽宗号稱“道君皇帝”,因道教崇尚山石,宋徽宗便認為身處怪石之中可以幫助自己得道升天,是以派“花石綱”(運送奇花異石以滿足皇帝喜好的船隊)在全國搜羅怪石,竟然“流毒州郡者二十年”。宋江窺探到天書上的“廣行忠義,殄滅奸邪”,“奸邪”之中不隻是貪官污吏,宋徽宗應當也在“殄滅”之列。後來晁蓋托吳用傳達遺言——“衛護國家”,宋江等人又是怎麼做的呢?《大宋宣和遺事》說他們“各人統率強人,略州劫縣,放火殺人,攻奪淮陽、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餘縣;劫掠子女玉帛,擄掠甚衆”。還是一副強盜做派。

宋江等人的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忠義”的,那麼為什麼《大宋宣和遺事》中會出現這種“言行不一”的設定呢?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其作者身上。錢锺書在《宋詩選注》中說:

在民族沖突問題上,他們可以有愛國的立場;在階級沖突問題上,他們可以反對苛政,憐憫窮民,希望改善他們的生活。不過,假如人民受不了統治者的榨逼,真刀真槍地對抗起來,文人學士們又覺得大勢不好,忙站在朝廷和官府一面。

是以,我們在《大宋宣和遺事》中讀到的沖突,其實是話本小說作者所代表的普通文人内心的沖突。正如錢锺書所言,《大宋宣和遺事》的作者也好,龔開也好,這些文人學士能夠親身體會到底層群衆所面臨的真切問題,也明白南宋宗室統治下朝廷的症結所在,因而能夠在書中将矛頭指向“奸邪”。但是身份所限,決定了他們在宋江造反的問題上必須将思想的傾向轉為“忠義”,因而宋江一行人的指導思想就變成了反貪官不反皇帝。最終,這種思想傾向讓《水浒傳》的“忠義”至今仍有争議,但好處是讓《水浒傳》沒有徹底變成一本造反之書,反而讓平民百姓和士大夫階層都很滿意,流傳至今成為經典。

怎麼了解《水浒傳》裡的“忠義”

《宣和遺事校注》

2

化解“忠義”主旨與造反題材的沖突

《水浒傳》在成書的過程中,對《大宋宣和遺事》的諸多設定進行了修改,更加強調宋江等人“忠義”的言行舉止。例如《忠義水浒傳》的書名中即包含有“忠義”二字,或者幹脆以《忠義傳》命名。從現存資料來看,《京本忠義傳》《李卓吾評忠義水浒傳》《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慶忠義水浒傳》《文杏堂批評忠義水浒全傳》等多個版本都在題名中強調了“忠義”二字。“忠義”一詞在《水浒傳》中也頻繁出現,無論是在正文中,還是回前詩中,都能看到“忠義”的影子。尤其是“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一回,“忠義”出現了十二次之多。此外,《水浒傳》還删除了大量直接抨擊宋徽宗的文字,對關鍵性情節進行了完善。如宋江受天書一節,《水浒傳》将《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翻閱天書和晁蓋做夢結合,設計了宋江夢中得天書與九天玄女傳谕法旨的情節,要求宋江“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并且“去邪歸正”,去掉心中邪念,回歸正道。這些改動可以說都加強了《水浒傳》的“忠義”思想。

怎麼了解《水浒傳》裡的“忠義”

容與堂本《水浒傳》第一百回卷尾

李贽(号卓吾)最後評道:“施、羅二公真是妙手,臨了以夢結局,極有深意。見得從前種種都是說夢,不然,天下那有強盜生封侯而死廟食之理?隻是借此以發洩不平耳。讀者認真,便是癡人說夢。”由此可見他認為《水浒傳》不過是作者的洩憤之作。

《水浒傳》對“忠義”的凸顯,主要與其綠林好漢的題材有關。在古代社會,《水浒傳》的題材是敏感且危險的。試想一本俗文學作品,内容是寫一群綠林好漢如何違反朝廷禁令,如何逃避懲罰,如何與朝廷對抗,對于統治者而言極有可能成為鼓動百姓造反的“教科書”,因而袁中道也坦言“《水浒》崇之則誨盜”。對于今天的讀者而言,這種觀點自然也不陌生,因為我們今天仍然能看到許多人在探讨《水浒傳》的暴力與反抗書寫是否應該教授給學生。對此,汪道昆(天都外臣)在其為《水浒傳》撰寫的序言中說道:

或曰:子叙此書,近于誨盜矣。餘曰:息庵居士叙《豔異編》,豈為誨淫乎?《莊子·盜跖》,憤俗之情;仲尼删《詩》,偏存《鄭》《衛》。有世思者,固以正訓,亦以權教。

在汪道昆看來,《水浒傳》本身并非在宣揚那些暴力、造反等有争議的内容,而是如同孔子删《詩》卻留下了“鄭衛之聲”一樣,用以警示後人。是以,《水浒傳》并非是在教唆造反、宣揚暴力,而是在宣揚忠義的同時,樹立一些反面案例,同樣是可以說得通的。

3

金聖歎對《水浒傳》“忠義”的批判

《水浒傳》的“忠義說”提出之後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金聖歎的批判。在為《水浒傳》所寫的序言《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浒傳·序二》中,金聖歎就李卓吾等人以“忠義”冠名《水浒傳》進行了重點批判,認為其“名實”不副。金聖歎給出的原因有二:一是“水浒”之名即不可稱為忠義。“王土之濱則有水,又在水外則曰浒,遠之也。遠之也者,天下之兇物,天下之所共擊也;天下之惡物,天下之所共棄也。若使忠義而在《水浒》,忠義為天下之兇物惡物乎哉?”宋江等人盤踞梁山之上,本就是遠離王土的“兇物”“惡物”,怎麼能稱得上“忠義”呢?二是宋江一行人的言行舉止也都稱不上忠義。“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其壯皆殺人奪貨之行也,其後皆敲樸劓刖之餘也,其卒皆揭竿斬木之賊也。”倘若稱這些人為忠義,那麼會導緻“無惡不歸朝廷,無美不歸綠林。已為盜者,讀之而自豪;未為盜者,讀之而為盜也”。相當于變相鼓勵百姓犯罪。是以金聖歎由衷發出慨歎:“又妄以忠義予之,是則将為戒者而反将為勸耶!”

金聖歎否定《水浒傳》的“忠義”之名,并不意味着《水浒傳》就是一部“誨盜”之作,恰恰相反,金聖歎極力否定“誨盜”一說,并提出《水浒傳》旨在“暴露”。在金聖歎看來,《水浒傳》對于宋江等人造反的書寫,應當是“誅前人既死之心者,是以防後人未然之心也”。即讓前人明白成為“盜”的後果,繼而斷絕為“盜”的心思。因而從教化意義上看,金聖歎對《水浒傳》也是充分肯定的,隻不過與其他人的切入點不同,他更關注的是作品本身的藝術創作價值。

怎麼了解《水浒傳》裡的“忠義”

《水浒傳》(四大名著 名家點評),施耐庵、羅貫中 著 金聖歎、李卓吾 點評

其實“忠義”的内涵本身十分複雜,它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基礎,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遊民在内的廣大百姓的願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浒傳》外面的一層道德正義的保護色,而是能讓小說被當時社會各階層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小說歌頌英雄,歌頌智慧,歌頌真誠。這種忠與義,假如不隻是為封建皇帝與等級制度服務,那在本質上也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任何社會都期待着人們對國家、對民族、對事業能忠,對社稷蒼生、對這片故土能忠,對家人朋友有情有義。這是《水浒傳》之是以能得到百姓歡迎的重要原由。

《水浒傳》究竟是在歌頌一種至死不悔的“忠”,還是在隐喻對專制朝廷“不可忠”?這正是《水浒傳》留給讀者思考的題目。是以明代李卓吾就特别提到宋江“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是“忠義之烈也”!“故有國者(即當政者)不可以不讀”《水浒傳》。金聖歎亦将《水浒傳》列為“六才子書之首”,稱“不讀《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選自吳兆路、高紅豪著《〈水浒傳〉通識》第二章《〈水浒傳〉為什麼又叫〈忠義水浒傳〉》,中華書局2024年4月版)

怎麼了解《水浒傳》裡的“忠義”
怎麼了解《水浒傳》裡的“忠義”

(統籌:一北;編輯: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