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作者:婦科惡性良性腫瘤互助圈

為什麼現在看到的年輕癌症患者越來越多了?癌症到底是不是個老年病?答案是癌症是老年病,但同時也在“年輕化”。

從《2000—2014年中國惡性良性腫瘤登記地區癌症發病趨勢及年齡變化分析》中,2000—2014 年各個年齡段癌症發病率情況可以看出:無論男女,40 歲以下人群癌症的整體發病率都在持續升高。随着18-50歲年輕患癌群體的增加,越來越多适齡勞動力罹患癌症,患癌後要不要回歸工作以及如何回歸工作成為了年輕癌症群體要面對的基本問題。

01 回不去的職場

有研究表明,癌症幸存者失業率為健康人群的1.4倍[2]。一位覓友表示“35歲,術後重返工作崗位委婉遭拒,理由合同到期,不續簽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不該生病的年紀,再找工作就不知道自己會幹啥!”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另一位患者家屬也表達了找工作困難的現狀,“老婆肺癌四期骨轉移。現在病情穩定,原來在快遞起早貪黑的幹活,現在也隻能在家休息。醫生吩咐不能再幹體力勞動。原本以為找工作很容易的,但是現在60元的入職體檢都有肺部CT。想進公司很難。”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18-50歲是我們身體狀态最好,精力最旺盛的時期,同時也是我們承擔更多社會和家庭責任的時期,大多數人會在這段時間努力工作,積累資産,建立家庭。是以在這時候如果與癌症狹路相逢,即便作為勇者勝出後,也還要面對被癌症沖擊過後的生活。

最先受到沖擊的是癌症幸存者的工作,治療後所剩無幾的餘額和未來治療所需要的巨額費用所産生的巨大壓力,促使處于工作年齡的癌症幸存者迫切希望能夠重返工作崗位,努力工作,為自己賺取未來治療癌症和恢複身體健康的費用,減輕家人的負擔。

同時,對于年輕的癌症幸存者而言,他們在經曆過康複治療後,仍希望能夠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對許多年輕的癌症幸存者來說,重返工作崗位不僅僅代表擁有了經濟收入,還意味着社會認同、個人成就感以及對社會的歸屬感[1]。

然而回歸工作的心情是迫切的,現實卻是冰冷殘酷的。很多用人機關在得知員工患癌後不僅不會給予更多關心照顧,反而選擇解除勞動合同,甚至是找盡理由辭退員工,讓本來就背負巨額治療費用的癌症家庭雪上加霜。

02 邊緣化的崗位

覓健了解到,有些患者雖然有機會回歸職場,但存在崗位被邊緣化的問題。很多工作機關沒有明目張膽的解約辭退,但對癌症患者也有“差別對待”。

“六年前,老公罹患癌症,突患重病的打擊、治療過程的痛苦熬過後,重返職場,卻經曆了工作崗位的一次次調整,一次次降薪,被邊緣化。”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有覓友因為在職場不斷降薪、被邊緣化,逐漸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認為至少還有一份工作,多少能減輕一些家庭經濟負擔,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雖然在職場已經邊緣化了,不過還好,能繼續擁有一份工作,可以打發打發時間。很開心繼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也多一份收入,減輕一下家庭的負擔。”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還有覓友在上班時要面對上司的冷暴力,“手術後一周下暴雨,我向他微信請假不回應。”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從覓友們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職場被邊緣化後,如果目光依然聚焦在工作當中,很容易出現心态失衡,繼而影響身體和心理狀态。雖然重返工作崗位對癌症幸存者在增加收入、實作自我成就感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3],但缺乏支援和不斷被邊緣化的崗位為癌症幸存者帶來的積極回報十分有限,這時候非常需要癌症患者和家屬花費更多精力開導和勸慰。

重返職場後,覓健建議患者可以适當調整工作的預期和目标,或轉移注意力,發展個人愛好,用戰勝疾病的積極心态為自己翻開新的一頁,要始終相信我們的未來還可以無限精彩!

03 被隐瞞的癌症

對很多患者而言,經曆了社會對癌症的污名化和失去工作的打擊,讓他們難以坦然面對自己作為癌症患者的身份,對重新找到工作的希望全面崩塌。他們害怕對别人談起自己的癌症病史,不相信社會和企業會接納癌症幸存者作為員工。

“患病後找工作怕别人知道癌症被拒絕,連踏出第一步卻不敢。”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試問哪個公司會用這樣的員工啊?”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但即使重建立立起信心,情況也不容樂觀,有覓友表示自己過五關斬六将拿到了offer,卻最終因為坦白了自己的癌症病史被告知“不符合我們的要求”。而這樣的情況在康複治療後的癌症患者當中屢見不鮮,催生了一個新的話題——找工作時要不要隐瞞自己患癌的病史,毫不意外的,大部分人選擇隐瞞自己的病情。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坦誠自己的病情可能失去工作機會,不坦誠自己的病情又會讓患者背負“隐瞞”的心理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癌症幸存者重返工作崗位的腳步。是以,癌症幸存者在找工作時可以把目光鎖定在一些自由度高的行業和崗位當中,如銷售崗位、保險行業;同時,在找工作時也需要多方了解該公司對癌症患者的态度,來決定是否主動告知癌症病史。

總之,社會公衆對癌症的包容度有待提高,覓健作為患者平台,我們希望通過科普、線上宣傳正确的觀念,通過為患者發聲消除社會對癌症患者的部分偏見與刻闆印象。

04 人間溫暖依舊

癌症幸存者重返工作困難或在工作中處境艱難似乎成為了無法解決的難題,但在“年輕癌症患者治療後,重返工作有多難”的活動留言中,我們發現了很多令人感到充滿希望的經曆。

有一部分的癌症幸存者順利傳回了職場并收獲了上司和同僚的照顧,“在結束化療2個月、手術半年左右的時候,我開始陸續恢複工作了。很感動的是因為我的病情,上司同僚們在各個方面都非常照顧我,讓我得以慢慢修整。”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還有一部分的患者換到了更适合自己當下情況的工作機關,“後來我換了地方,兩層上司都仁慈,能了解人。特别是大上司,在檔案中明文規定要照顧大病年老的一線工作者,這讓我感到很溫暖。”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也有覓友表示再次走上工作崗位,有失而複得之感,會産生比普通人更強烈的珍惜感,“其實患病的人上班是更珍惜工作機會的,因為我們知道有一份工作是多麼的難得,既可以調節生心,也可以掙錢養家,我們不是拖累家人的人,這樣也能證明自己的生存價值。”

患癌後如何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互助君整理了這5條可借鑒經驗!

還有很多覓友的留言都表達了自己順利傳回工作崗位,受到了機關上司同僚的照顧,讓我們看到社會各界針對癌症幸存者的态度正在一點點發生變化,有更高的包容度和接納度。

在與癌共舞過程中,很多患者會擔心無法掌控未來的生活,但體驗到家人、朋友、機關、等對她的關懷、重視、幫助後,會重新燃起對生活的信心,對生命的熱情。

05 可借鑒的經驗

随着癌症診療水準的不斷提高,癌症幸存者 5 年生存率普遍升高[4],重返工作崗位(return-to-work,RTW)的能力逐漸增加,活動中有覓友也分享了自己成功傳回工作崗位的經驗,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1.克服消極情緒,直面内心恐懼:克服消極情緒、解除自我封閉,積極地通過轉變思維來控制自身情緒,讓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時做好他人對你歧視的心裡情緒調控,不卑不亢,從容面對。

2.重建信心,确立重返工作目标:及時建立重返工作的信心,沖破心理束縛,相信自己能夠重返工作;放下好強的心,調低期望值,不眼高手低,确立重返工作、回歸社會的目标。

3.調整工作心态,加強自我管理:調整工作心态,對待工作量力而行,選擇逐漸恢複工作或申請更換職位;提高健康素養,勞逸結合,平衡好工作與生活。

4.整合自身資源,突出個人優勢:做好自己的技能、資源、人脈整合,突出自身優勢,彌補患病競争劣勢。

5.汲取他人力量,激發前行動力:他人的幫助與支援能夠為癌症幸存者提供放松的、有強烈信念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有助于支撐癌症幸存者們順利渡過适應過程及心理重建過程。

06 需改變的現狀

癌症幸存者重返工作崗位不僅僅需要患者本人的努力,還需要全社會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援,但是目前對癌症幸存者等特殊人群的社會規範似乎還沒有跟上醫療技術的發展,使得患者在回歸社會的過程中還存在阻礙。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塗炯教授表示:“随着社會老齡化加深和癌症發病率增高,每個人都面臨着患上癌症或其他大病的危險,整個社會層面理應對患者更加包容,從制度上去保障他們患病後重返職場的權利。”

為促進癌症幸存者順利實作重返工作這一良性行為轉變,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如需要改變全社會對癌症生存者的認知,擴大對癌症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升公衆對癌症生存者重返工作、重返社會的接納度,減輕、消除對患病人群的偏見等。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工作機關經濟效益問題。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于中青年癌症生存者就業的促進和支援,如果能夠給予工作機關聘用癌症生存者的優惠政策,更有利于推動為癌症生存者重返工作崗位提供良好的人文和社會環境[5]。

尾聲

回歸正常生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癌症幸存者的心理負擔,促進癌症患者的康複。覓健君希望我們能夠從自身做起,增加對癌症幸存者重返工作崗位的關注,呼籲社會各層面推進癌症幸存者重返工作的程序,減輕治療帶來的經濟壓力,幫助患者重新實作自我的價值,讓癌症幸存者再次綻放美好生命的華彩!

溫馨提醒:本文中所涉及的資訊旨在傳遞醫藥前沿資訊和研究進展,不涉及診療方案推薦,臨床上請遵從醫生或其他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意見與指導。

圖檔來源:攝圖網

責任編輯:覓健科普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