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9的風」終于還是卷到了星爸爸

作者:财經無忌

文 | 山核桃

越來越多的打勞工發現,曾經讓他們付款時感到囊中羞澀的星巴克,正在悄悄降價。

多位星巴克多年忠粉的消費者告訴「财經無忌」,他們的星巴克卡包裡被派送了很多“39.9兩杯”、“49.9兩杯”的優惠券。在不少電商平台上,星巴克也推出了“106元、103元/5杯”、拼團等優惠。“平均下來一杯20元不到,和9.9肯定還有差距,但和星巴克之前的定價相比已經降很多了。”一位消費者這樣評價。

「9.9的風」終于還是卷到了星爸爸

星巴克大力促銷,圖源:社交媒體、電商平台截圖

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台上,也出現了諸多“星巴克如何買更便宜”的薅羊毛教學貼。不久前星巴克一年一度的“地球日免費咖啡”的活動更是引發了不少門店的排隊打卡現象。

在中國咖啡9.9元的商戰中,星巴克的價格下探已成既定事實。但就在不久前,來訪中國的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卻又再次嘴硬地表示:“(星巴克)沒興趣加入價格戰”。這種言行不一的“雙面态度”越來越多地展現在星巴克對中國市場的布局上——不管是加大縣域的布局,還是産品、營銷的中國本土化嘗試,二十多年來,星巴克一直很努力,但卻似乎成為了最不懂中國的存在。

雙面星巴克,究竟何以至此?

1、“嘴硬”的星巴克,偷偷降了價

過去一年間,由庫迪率先推出、瑞幸跟進,随後成為行業基本操作的“9.9元”低價政策,讓中國咖啡行業成為了競争紅海。但差別于競争對手們的坦誠态度,星巴克在“降價”這件事上一直都顯得十分“嘴硬”。

不止是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王靜瑛也在公開場合多次表明:“星巴克對卷入價格戰不感興趣”。

但财報資料卻在悄悄打臉。星巴克中國2024财年Q1财報顯示,盡管整體收入、同店銷售額、同店交易量都呈現正增長,但該季度中國門店的平均客單價卻同比下滑9%。 量上去了,價卻在下滑。 盡管針對“客單價下滑”,星巴克中國反複強調是在“嘗試有針對性的促銷、個性化的優惠鼓勵消費者增加購買頻次”,但這也說明了其實星巴克已經在中國自降身價。

一邊說自己不參與咖啡行業的價格戰,但另一邊實際通過各類促銷和布局新興管道,悄悄降價,口嫌體正直的星巴克自降身價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是無奈地被動卷入,當然也是有意為之。

首先,目前消費市場正在經曆低價周期,對于相對高頻剛需的飲品行業而言,低價已成為必需的武器。 過去一年至今,打了一年的咖啡行業“價格戰”聲勢雖有放緩,比如瑞幸等巨頭對價格政策進行了針對性地調整,但低價顯然已成了行業新人最直接的引流手段,老人提升老客消費頻次的關鍵動作。

不久前,百勝集團旗下的肯悅咖啡KCOFFEE就通過“全場9.9”的限時活動,在消費者中賺了一波好感。據「财經無忌」觀察,至少在營銷和産品側,庫迪、瑞幸等玩家也并未停止強調“低價政策”,隻不過玩家們在“降價”上的玩法和動作更加多元與隐蔽,具體表現為以下兩點:

•在産品端,“組合式降價”越來越多。咖啡玩家們擅長通過“明星産品+其他産品”的組合式促銷,帶動不同梯度産品的銷量。

•在營銷側,通過比對企業的典型品牌活動将“降價”包裝成為一種品牌價值的宣傳。典型如MANNER的“咖啡送杯”活動、星巴克的“地球日免費喝咖啡”活動等。

「9.9的風」終于還是卷到了星爸爸

MANNER的“送杯”活動和星巴克的“地球日免費喝咖啡”, 圖源:品牌公衆号

其次,線上電商和本地生活巨頭的低價補貼大戰,也給星巴克的“低價”帶來了東風。

星巴克在上季财報中,特别提到了其數字業務(專星送和啡快)的持續增長。星巴克中國入駐抖音已有多年時間,目前,官方賬号粉絲已超500萬。早在2021年,據媒體報道,星巴克中國直播GMV就超過1200萬,是抖音咖啡行業的“頭部梯隊”。

「财經無忌」觀察“星巴克中國”抖音直播間發現,趁着抖音本地生活的東風,星巴克中國吃到了團購的紅利,據“抖音團購全國周榜”顯示,在今年4月前三周,星巴克中國的排名分别為25/39/77位。

「9.9的風」終于還是卷到了星爸爸

星巴克中國抖音直播間,圖源:抖音截圖

星巴克也同樣很早與美團外賣合作,打通了會員資料,雙方合作也不止在配送上,更衍生到美團的直播内容端。去年4月,美團開啟首場外賣直播,6月打出首個餐飲618。在去年618美團的神券節活動中,星巴克就推出美團外賣專屬新品,靠着19.9元的美團神券,收割了一波新客。

「9.9的風」終于還是卷到了星爸爸

星巴克參與美團618神券節活動,圖源:網絡

可以說,在美團和抖音的本地生活的競争中,官方流量傾斜和大筆補貼下,巨頭大戰,作為頭部商家的星巴克吃飽紅利。

不過,在上述外因下,星巴克選擇“自降身價”也離不開内因。

星巴克中國曾在2022年釋出其2025中國戰略願景,在這一規劃中,星巴克立下了“中國總門店數量達到9000家、淨收入翻倍、營業利潤為目前四倍”的激進目标,這也倒逼星巴克必須要對中國市場做出更多的轉型嘗試。

回到價格政策上,低價其實不是一種戰略,低成本的低價才是戰略。客觀來說,星巴克在中國咖啡行業的“價格戰”中,優勢和劣勢其實都很明顯。

優勢在于,星巴克具備完備的供應鍊,是以能更好掌控成本,同時随着星巴克加快在下沉市場拓店的節奏,依靠品牌力可以拿下相對少的租金,重資産成本降低,規模優勢均攤成本,確定盈利。

但劣勢也擺在台面上。低價所帶來的後遺症其實是星巴克對高端定位的損耗。 高端定位是星巴克品牌的區隔性所在,但也正是其如今在中國市場呈現“雙面性”的根本原因。

2、一邊堅守高端化,一邊讨好年輕人

一位咖啡行業人士曾向「财經無忌」提到,過去一年咖啡行業價格戰所帶來的最大的副作用在于:“讓消費者覺得,一杯咖啡就應該值9.9”。他進一步解釋,這對大衆咖啡(指中低端)而言,比如庫迪、瑞幸,甚至是便利店咖啡而言,“以價換量”能夠走得通。但對像星巴克這樣的高端咖啡而言,這與其品牌定位呈現出了明顯的割裂。

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向中國消費者時,特别是咖啡主力人群——那些更容易接受咖啡品類的年輕消費者, 星巴克展現出了其雙面性:一邊堅持高端的西式小資風格,另一邊則是走下神壇,主動讨好這屆中國年輕人。

多變,是這屆中國年輕人最明顯的特點。 他們既買得了大牌包,也瘋搶拼多多直播間的卷紙,既能為幾千一次的療愈服務付費,也同樣可以特種兵旅遊。回到咖啡行業,想要讨好這群多變的年輕人,參考瑞幸等咖啡玩家們的實踐,其實也為星巴克提供了“開卷答案”:

一是在産品上 ,一方面,必須通過持續高頻推新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另一邊則需要穩定自己的菜單,打造利口性強、更适合中國寶寶的咖啡飲品。

二是在營銷上 ,必須“會玩能玩”,聯名、私域營運這些老一套已經被瑞幸們玩成了咖啡行業的标配。

三是在管道上 ,在具體點位和城市布局上考慮“如何離消費者更近一點”。

星巴克也是這麼做的,但做得卻十分“擰巴”。

首先,在産品上,星巴克并非沒有進行本土化口味的嘗試,也在提高自己的上新速度。

去年10月,由星巴克中國團隊研發,被其稱為“從裡到外都是全新”的“濃”系列,被外界視為星巴克加碼“奶咖”的信号,而口味更甜的“奶咖”這一概念的普及來自星巴克的對手——瑞幸的生椰拿鐵。星巴克同樣也曾嘗試推出“茶咖”,還曾順應中國新年,如針對龍年推出紅燒肉風味的“年豐鹹香拿鐵”,但比起瑞幸等卷王,速度和口碑上都有差距,但人們對星巴克真正的爆款還停留在“太妃榛果系列”。

出圈的爆品越來越少的原因,一在星巴克産品口味上的擰巴。星巴克一面确實在努力迎合中國人的口味,但在具體的産品研發上卻想要的太多。

例如在“茶咖”這一品類上,星巴克在2023年就曾推出的星巴克專星送時空系列的第一期就是茶咖。但一方面“時空系列”的賣點在于“為外送而生”,打的是“外賣到家=到店消費”的體驗牌。另一方面,從産品口味上來看,推出的桂花風味鐵觀音拿鐵和烏梅山楂紅茶美式,同時疊加了“名茶+果味+奶味”等成分,從實際效果來看,并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

還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酒咖”。事實上,星巴克在2020年就曾上市“酒味咖啡”——臻選威士忌桶釀咖啡,但“酒咖”真正在大衆圈引爆還要提到被瑞幸和茅台聯名的“醬香拿鐵”。

除了産品思路的糾結,在營銷思維上,星巴克盡管努力在讨好年輕人,但其營銷卻無法打動年輕人。比如在國産咖啡品牌們已經駕輕就熟的跨界聯名上,星巴克也在主動跟進。去年,星巴克中國就和“大鬧天宮”聯名,專門上新了新品“流凍拿鐵”還有一系列的周邊,這也是星巴克首次跟中國本土IP進行飲品聯名。

「9.9的風」終于還是卷到了星爸爸

不同咖啡品牌近期聯名案例, 圖源:品牌社交媒體

不過,僅從IP屬性來看,從星巴克目前的動作來看,創新思路較為保守。比起國内玩家跨行業、跨品類的聯名,某種程度上,星巴克喝“大鬧天宮”聯名是一個不會出錯的選擇,但并沒有産生更多的破圈效應。

與此同時,在管道上,星巴克也在積極将其“第三空間”下探到縣城。 在上一季度财報電話會上,王靜瑛透露,截止上一季度,在3000個縣級以上城市,星巴克已覆寫了857個,新入駐的城市達到27個,其中新增門店超七成為五線城市。

「9.9的風」終于還是卷到了星爸爸

星巴克中國vs瑞幸,圖源:窄門餐飲

縣城是咖啡巨頭們的下一個角力場。據「窄門餐飲」資料顯示,截至目前, 星巴克四五線城市及以下門店數占比約為5.5%,瑞幸約為16%, 星巴克遠落後于國内玩家,這對門店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星巴克來說,進攻縣域無疑是一場持久戰。

3、入華25年,越努力為何越不幸?

從1999年正式在中國開設門店算起,星巴克二十五年的“中國實踐”正印證了那句話:越努力越不幸。

一邊是抄作業努力本土化,但另一邊卻似乎越來越不懂中國。

核心問題出在哪裡?本質上是星巴克高估了“高單價+強空間+西式風格”的固有模式在中國咖啡市場的增長,這種模式并非沒有增長空間,而是他們的預期太高了。

以星巴克為代表的連鎖咖啡品牌,在過去穿越消費周期的過程中,驗證了兩大樸素的規律,這也是整個咖啡行業曆史的共識:

第一個共識是同質化的底色。 随着行業發展進入中後期,咖啡行業品類的同質化競争程度會越來越高。尤其随着咖啡消費習慣走向成熟,門店品類的競争更加集中在傳統的咖啡含量更高的單品上。一女哦門店口味創新節奏逐漸放緩是必然性事件。

而這都會引向一個結局:連鎖咖啡品牌産品之間的差異性,會随着時間流逝變得更小,沒有品牌可以壟斷一個單品,瑞幸過去的“咖啡奶茶化”已印證了上述規律。

第二個共識是咖啡需求的分層。從長遠來看,消費者的咖啡需求最終會分化成以下三類——

一是功能性需求 ,對口感要求低,對價格敏感,對品牌忠誠度低,比如9.9一杯的美式,消費者喝瑞幸、幸運咖還是便利店咖啡,本質上沒有差別;二是更新性需求,這類消費者向往品質和口感,對價格相對不敏感,更加重視品牌,三是獵奇性需求,咖啡隻是充當社交貨币,對口感、品牌等要求不高,比如各地地域咖啡店推出的特調。

這種長期的“大共識”孕育出了全球咖啡巨頭星巴克,但中國咖啡市場也有自己的小共識,這是通用性和獨特性的差異,這恰好是星巴克需要加緊追趕喝學習的地方。

“小共識”展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基因,中國咖啡沒有口味的曆史基因,是以注定了咖啡巨頭們要承擔市場教育者的角色。瑞幸的出現無疑擡高了競争,但不能單純地認為當下的中國咖啡市場已經“供大于求”,需求還有挖掘的空間。

二是競争。星巴克最大的對手瑞幸,某種程度上崛起于星巴克忽略的大衆市場,疊加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而這部分人群為瑞幸帶來了流量紅利,為其後續的規模效應奠定基礎,這也是為什麼瑞幸短時間内比星巴克早進入“萬店時代”的原因所在。

大共識疊加小共識,短期來看,星巴克激進的目标下,還是會中國市場繼續卷。現階段,更多的中國咖啡品牌正在尋找更多的模型、更多的方法,做出更多的嘗試,星巴克的實踐印證了這一點,這個行業在未來依舊會出現新玩家與新想象。

參考資料:

1、國金證券:日本咖啡行業啟示錄之供給篇——連鎖咖啡的競争與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