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作者:ELLEMEN睿士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最近上線的那部短劇,聽說賺了8個億。”擁有一家單月成交總額達四千萬元、連續三年總營收破億元的頭部直播公司的老闆坐在我面前,眼神熱烈,語氣是顯而易見的豔羨。

自去年開始,“制作成本數十萬,充值收入幾個億”逐漸成了短劇擁有的閃耀标簽,讓它一度取代股票、房産和黃金,變為我身邊最受人關注的投資選項。投資短劇真能一本萬利?我帶着這個問題找到了三吉,她是一家大型視訊平台的制片人,有着十餘年影視制作的經驗,打造了三四部能被業内稱為“爆款”的短劇作品,正緊鑼密鼓地籌劃着新項目。

“說實話,大部分短劇都是賠錢的。”三吉直截了當地戳破了環繞在行業外的金色泡泡,接着向我科普,時下的短劇大緻分兩類:一種是精品短劇,每集的時長可能是2至5分鐘,或者10分鐘以上,通常在30集以内,會在短視訊或者長視訊平台上播出,其主要的營收模式是商務植入、貼片廣告、直播帶貨和分賬。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圖源視覺中國

另一種是小程式劇,單集時長約為1到2分鐘,多在100集左右,畫面以豎屏為主,整體制作較粗糙,劇情上有密集的反轉橋段,一般在微信、抖音、快手等短視訊平台的小程式上線,主要通過使用者充值獲得回報。

雖然專注于精品短劇的制作,但三吉也曾參投過幾次小程式劇,“這種劇的制作基于網際網路思維,和精品劇集不一樣,更像是個機率産品”。市面上流傳的“幾天賺幾億”的成功案例主要指的就是小程式劇,但三吉認為這類言論裡也夾雜着不少“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她以實作1000萬營收流水的短劇為例,其中投流的費用可能高達90%,餘下10%的毛利,制作公司能拿到的最多也隻有八成左右,“不可能說我劇播了8個億,我就賺8個億”。

投流,多指截取短劇中的高光片段在抖音、快手、百度、騰訊等多個管道投放資訊流廣告,吸引新使用者付費收看。行業内預設這是決定一部小程式劇能否成為“爆款”的關鍵。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毛夢佳也是一位短劇制片人,之前參與過一些大型電視劇集和電影的拍攝,從去年開始轉向專門的短劇項目。“一些做劇的平台方,它是直接在劇上面轉化收入的,肯定要拼命投流。你看到的很多‘爆款’,不是突然一下‘爆’的,後面肯定有别的操作。”在毛夢佳看來,目前市面上的小程式短劇,它的生命周期隻有30天左右,黃金播出期通常是上線後的1至3天,在這個時間視窗内,把控整個投流節奏的“投手”(資料優化師)需要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如何進行投放、選擇怎樣的平台、哪部作品更值得投入、根據産出回報比率決定在關鍵節點是否增加投流費用?盡可能地将“潛力劇集”推送到更多觀衆眼前。

“是以它更像是一種流量生意。”毛夢佳以一部市場認知度很高的男頻短劇為例:“它最開始就投流了1000到2000萬,那時候還沒掙錢,一直是虧損狀态。”最後,這部制作成本僅三四十萬的小程式短劇實作了兩個多億的營收,但扣去投流成本,毛利剩餘隻數百萬元,而這還未考慮其餘參與者的利潤分成。

在從業者眼中,成百上千倍的投資回報隻是一個純粹的謊言。即便不談高昂的流量成本,真正能實作有效播出的短劇也是少數,但現實中,依舊有源源不斷的财富神話被推送至台前,引發更廣泛的關注。

大量的熱錢和人正在湧入這個賽道。不久前,三吉合作過的投資方參加了一個小程式劇的行業大會,他的身側坐着的一位“投資人”是來自某個小縣城的中年婦女,而另一側,坐着的卻是擁有數十億票房的一線商業片導演團隊的制作人。

“這些小程式劇一旦‘爆’了,不隻是能夠盈利,它能實作大量的流水,就可以撬動公司股價和銀行貸款,是以你動不動就能看到一個億兩個億這樣的收入故事!”三吉補充道。

市場的無序膨脹造成了内容制作方面的混亂。毛夢佳的合作搭檔、攝影指導曾永樂告訴我,僅在橫店,現在一天内同時開機的短劇就有600至1000部,“這還沒算上象山影視城、河南和北京的拍攝”。而在海量的項目中,聲畫品質較高、劇情邏輯嚴謹的精品短劇最多隻能占到總量的百分之一二。

毛夢佳和曾永樂所在的是一家小型影視公司,與大型機構相比,他們面對的創作環境更為複雜。“我們行業裡有個說法,賣米線的飯館老闆都可以來當資方。”曾永樂打趣道,而這句行話背後指向的是短劇超低的制作門檻,“就是說拿多少錢都能做短劇”。低廉的制作成本是短劇風靡的重要因素。去年春天,毛夢佳和曾永樂試水短劇拍攝,在兩三個月的時間内快速拍完了幾部作品,不過,他們拿到的最高投資也沒有超過一百萬元。

因為競争日漸激烈,目前精品短劇的成本正在不斷增加,我接觸過的幾位短劇制片人,他們持有的單個項目預算少則百萬元,多則五六百萬元,更有甚者超過千萬元。與之相比,小程式劇的制作成本也稍有上浮,但幾十萬元就是大多數資方願意給出的極限。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圖源視覺中國

曾永樂不太想碰到的投資方是“玩資金盤”的人,他們類似資金掮客,一面從各種管道募集資金,一面找到下遊的制作公司,讓他們完成劇集的傳遞。“這些人做出來的劇一定是糙的,因為他要掙錢,原本的投資最少要拿走40%到50%,留下來的拍攝資金就沒多少了,連制作宣發的物料都不夠!”

想要拍出一部還不錯的短劇,一百萬元的制作費是曾永樂認同的基準線,“可以保證一個劇組的基本運作,讓大家有時間去創作”。而大量壓縮資金投入,會極大影響劇組的工作方式,“就是沒日沒夜地拍,不考慮劇情,不考慮其他任何方面,隻要能拍出來就行”。

從長劇集的制作轉向短劇後,毛夢佳心态上有了明顯的變化。以前劇組開機,雖然工作周期長達三四個月,但身為制片人的她總能心情愉悅,還常帶着吃的喝的去現場探班,犒勞劇組成員。但現在臨近短劇項目開機,她就倍感痛苦:“短劇的制作周期短,就幾天的時間,要想各種辦法壓縮成本,還要調節從業人員的情緒。”短劇劇組的崗位是“一個蘿蔔占幾個坑”,開機之後“連軸轉”,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現場的工作壓力大,哪怕隻需要連續堅持幾天,毛夢佳也會在心裡念叨:“天啊,什麼時候才能拍完?一天一天好難熬!”

“魚龍混雜”的拍攝現場,也帶給了她更多壓抑的情緒。現在,除開一些制作費用充足的重點項目能啟用小有名氣的專業演員,大多數短劇拍攝選用的都是業餘演員,或者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短劇主演的酬勞不算太低,男女主角一天最高能拿走三四千元的報酬,但毛夢佳在片場卻遇到過連台詞都說不清的演員,“一長段台詞,說一句就叫人來提醒一句詞,說完上一句,要人接着提醒,然後再說一句”。她覺得荒謬,怎麼會有這樣的演員,這也能叫演員嗎?

一些新人演員在拍攝現場很難配合劇組排程,有的人還早早地沾染了“惡習”。毛夢佳有一個冬天開機的短劇項目,當時天在下雪,而演員在室内磨磨蹭蹭,讓所有從業人員在室外冒雪等待了一個多小時,“他們沒有被正規劇組裡的規則洗禮過,也不具備專業的素養,隻覺得自己是演員,特别厲害”。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除開這些,被曾永樂形容為“要啥都沒有”的短劇片場,還有更多問題在等待着他和毛夢佳去解決。兩人之前協助拍攝了一個項目,投資方指定了一位四十多歲沒有任何影視作品的導演。拍攝持續了5天,導演臨時啟用了自己從未使用過的攝影機器,在現場卻不采納曾永樂的專業建議。最後,拍攝的素材無論從畫面還是劇情上,都無法正常銜接,連人物的設定都偏離了常理。

“比如說,主人公一開始非常低落,有很多心事。他在生活裡遭受了很多打擊,回到了家鄉。在家鄉聚會的KTV裡,他遇到了一個大哥,大哥給他遞了一張銀行卡,然後他的身體瞬間就扭起來了。”毛夢佳模仿着導演設計的誇張動作,語氣苦澀:“我們現場有跟他提這樣不太合适,但……隻能說我們已經盡到提醒義務了。”

毛夢佳的描述激起了我的興趣,但當我提出想要看看這部短劇的成片時,她卻口氣堅決地勸阻:“好難看,你千萬别看,太丢人了!”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任小蔥是聚焦短劇及短視訊内容創作的工作室“筆耕不錯”的創始人,她本人也是播放量超7.8億的知名短劇《二十九》的總編劇。毛夢佳曾提醒我,這部講述全職富太太聯手“小三”智鬥前夫的豎屏短劇,“給行業開了個好頭”。

由其工作室編劇的另一部短劇《大過年的》(抖音及完美世界影視出品,完美宣言承制)在2024年春節“霸榜”了抖音的短劇頻道,收官時,正片播放量破10億,總點贊數超950萬,其中,第四集獲得了170.5萬的點贊,4.2萬條評論。在評論區,很多女性觀衆留言講述自己在婚姻裡相似的境遇和困擾,她們被劇中的一些經典台詞觸動,覺得這部劇就是自己的“網際網路嘴替”。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創作短劇前,任小蔥寫過網文,當過公衆号的内容編輯,還負責了一段時間的商業化内容,相繼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随着微信公衆号的流量池萎縮,她又轉頭跳進了短視訊發展的浪頭。入行四年,她積累下了幾部代表作,但依舊覺得:“在我寫過的所有内容載體中,短劇是最難的一個。”

短劇的創作者很難擁有安全感,任小蔥就總感覺自己“挺卑微的”。看短劇和看電影不一樣,“觀衆已經坐在影院裡,十幾分鐘後覺得不好看,會勸自己再品品,短劇裡沒有這個過程”,她嘗試用簡單的語氣詞展現人們看短劇時的心态:“他們就是,哇!哦?啊!什麼?什麼!”

在今天,人們的耐心越來越少,更追求即時的快感,而放棄一部短劇的成本又太低。任小蔥想象自己是一名短劇觀衆,拿着手機躺在床上、沙發上,或者是其他任何地方,“左腳搭着右腳,然後對着螢幕擡擡手指,說再見”,一切可能性就此終結。短格式内容争取觀衆的時間,或許隻有三秒鐘,“在視訊這樣的載體裡,三秒鐘可能一句複雜的台詞都說不完,但三秒鐘,已經足以決定一部短劇的生和死”。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圖源視覺中國

同樣是婚姻被第三者插足、女主複仇歸來的劇情,有觀衆将同題材的經典電視劇與《二十九》進行切片對比,結果卻發現45分鐘的時長裡,前者隻是一集的内容,“但《二十九》已經到了快要結尾的時候”。短劇有着和長劇集全然不同的創作邏輯,它的每個環節都在加速,最終疊合成一種全新的内容表達。在任小蔥看來,把它視作一類文藝作品,遠不如稱其為網際網路産品來得合适。她習慣将觀衆稱為“使用者”,想要建構一款好的短劇産品,最核心的就是:永遠把使用者看得最重要。

“你要明确知道你的使用者是誰,他們熟悉什麼,不熟悉什麼?你的使用者想知道什麼?最後一點點的地方留給你自己,是‘你還想給你的使用者什麼?’”

想在極短的時間内抓住觀衆的注意力,這兩年來,任小蔥也逐漸有了一些自己的方法論。她創立的工作室對所有合作的編劇要求是:不寫你不喜歡的故事,不寫你看煩了的故事,不寫你覺得沒意思的人物。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跟我合作的編劇會發現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經常是初稿交上來就隻留一句台詞,或者一場戲,其他的全不要,重新寫。”任小蔥對自己寫的劇本也是如此,有的編劇會生氣地問她原因,她隻回答:“所有的這些,我覺得使用者都看過。”今年春節播出的短劇《大過年的》,為貼合時下的輿論和情境,劇本廢稿就約有30集。

想打造一部吸睛短劇,可能還要具備一些獨特的技巧。雖然所處的賽道不同,但任小蔥也是很多小程式劇的忠實觀衆,知名的男頻“爆款”《無雙》她就看了三遍。“看完後就覺得真是好偉大的産品!”她發現這部100集的短劇,每個環節都設計巧妙、節奏迅速,自己嘗試二倍速看時,居然沒辦法跟上劇情。

精巧、緊湊的劇情能持續占據觀衆的注意力,但想讓他們進行付費,還要依靠另一個創作邏輯——催動極緻情緒。“什麼時候你才會付費?是有一個情緒‘咔嚓’就怼上來了。是以,如果付費的本質是更重更激蕩的情緒,你就不難了解小程式劇為什麼總是在打耳光,總是在逆襲,總是在爽,總是在倍受委屈。”

看另一部成績優秀的小程式劇時,任小蔥還在筆記本上寫下了每一集的觀後感,發現上面留着的是同一種持續的、湧動的情緒,“太厲害了,情緒的連貫做得太好了”,她不得不承認,哪怕是自己開始不滿意的男主角,到最後都變得順眼,“是真有點東西”。

探秘短劇:上億回報背後的真相

攝影 陳斌、Zijun Ma

采訪、撰文 黑妙妙,Sisi

編輯 楊雨池

編輯助理 J·Hui

本文為删減版,全文刊登于《ELLEMEN睿士》五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