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作者:史在沒有錢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文 | 編輯:史在沒有錢

前言

張學良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至今仍讓無數人着迷。他的故事充滿了曆史的變遷和個人的抉擇,從東北軍閥到晚年的歸隐,張學良的生命軌迹既是其個人傳奇的展現,也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跌宕起伏。盡管曆史學家們已經出版了許多關于他的研究,公衆仍舊對他的生平感到好奇:張學良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下面小史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1940年對于大多數十歲孩子而言,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歲月,但對張闾琳來說,這一年卻标志着他生活中的一次重大轉折。他是東北少帥張學良與才華橫溢的趙一荻之子,生于風雲變幻的時代,童年充斥着動蕩與不安。盡管周圍世界一片混亂,小小的他仍舊保有一份對未來的樂觀。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就在這一年他的母親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将他送往遠在美國的伊雅格家中寄養。這對年幼的張闾琳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可能無法完全了解這個決定背後的重重壓力和無奈。

張闾琳的父親張學良,曾在1936年的西安事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的政治抉擇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曆史軌迹,也将自己置于風口浪尖。當張學良被秘密軟禁,其政治生涯陷入停滞時,張闾琳尚年幼,對這些深刻的政治動蕩知之甚少。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張闾琳的母親,趙一荻在夫被囚的歲月裡,一直試圖通過各種方式營救他,但都徒勞無功。她曾想過陪伴丈夫共度難關,但最終決定留在外界照顧年幼的兒子。趙一荻的這一決定,雖出自母愛,卻使張闾琳的童年充滿了輾轉流離的影子。

當張學良的首任妻子于鳳至病危之際,趙一荻面臨了又一次艱難的抉擇。她決定前往貴陽陪伴病重的丈夫,而這也意味着必須為張闾琳尋找一個新的栖身之地。在那個充滿不确定和危險的時期,趙一荻認為将兒子送往相對安全的美國是最理想的選擇。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是以張闾琳被送到了美國的伊雅格家中,一個他幾乎不認識的家庭。這一決定對張闾琳來說,無疑是一種生活上的巨大變故。離别的那一刻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淚水在臉頰上肆意流淌。他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不确定和對母親離去的深深不解。

這一年對張闾琳來說,不僅僅是生活的一次重大轉折,更是他個人成長曆程中一個劇烈的心理震蕩。他被迫接受了過早的成熟,學會在不完全了解的情況下接受生活賦予的重重考驗。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張闾琳自小就展露出過人的才智,他在學校中總是成績斐然,倍受師生的關注。遺憾的是,由于早年離開祖國,他的中文溝通能力受到了影響,這成為了他文化認同中的一道裂痕。

在高中階段就顯示出了傑出才能的張闾琳,畢業後以優越的成績進入加州大學,專攻那時候被認為極具挑戰性的航天工程專業。他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學習讓他赢得了多位教授的賞識和推崇。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在大學期間張闾琳偶然遇到了同樣神秘且魅力非凡的同學陳淑貞。陳淑貞總是謹慎地隐藏自己深厚的家族背景,她的言談舉止中流露出的非凡氣質,讓張闾琳幾乎在第一眼就深深被吸引。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張闾琳向陳淑貞表達了自己的愛意,兩人很快确立了深厚的感情聯系。

直至兩人關系日益密切,陳淑貞才透露出自己是南方軍閥陳濟棠的侄女這一驚人身份。這一消息讓張闾琳大為震驚,他也随即坦誠了自己的出身和家庭背景。兩人在驚訝之餘,更加深感兩人的相遇是命中注定。不久後他們舉行了婚禮,并很快成為人生伴侶。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婚後張闾琳夫婦育有兩子,他們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品德,結果兩個孩子都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成績,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張闾琳本人在學業完成後,依托自己在航天領域的卓越才能,成功進入了美國航天局工作,并在此領域貢獻卓著,赢得了同行和社會的廣泛尊重。

盡管職業生涯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張闾琳心中始終挂念着在東方的家人。雖然年幼時與父母的記憶已逐漸模糊,他依然渴望能回到祖國,重新尋找與父母的聯系,經過多年的分離,張闾琳和他的異母姐姐張闾瑛終于有機會與父親張學良在美國重聚。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在張闾琳的生命旅程中,成為一位航天工程的專家并非是他早年的預想。若不是年少遭遇的巨變,他的人生或許會沿着完全不同的軌迹發展。但命運的轉折點在1955年到來,那年的某一天,雖然看似平常無奇,卻在無聲中改變了他的一生方向。

從那時起張闾琳投身于航天領域,經過數十年的勤勉和專研,他在這一行業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的工作生涯充滿了挑戰與成就,直至他在美國作為一名資深工程師退休。這段經曆不僅讓他技術精湛,更錘煉了他的意志與決心。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無論職業生涯多麼成功,他心中總藏着一絲淡淡的遺憾—與家人的分離。十五年的時光悄然流逝,當他終于與久别的家人重逢時,那一刻時間仿佛靜止。一場簡單的擁抱,釋放了多年積累的情感,這個擁抱承載了太多等待和思念。

張闾琳的内心曆程雖難以完全揭示,但我們可以感受到,那份血脈相連的親情遠超過數字所能代表的冷漠。重逢的一刻是張闾琳心中期盼已久的畫面。每個細節、每個眼神交流都是他們心中情感的流露,是對過去歲月的回顧,對未來的期待。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在這個久别重逢的瞬間,張闾琳和他的家人在情感的交彙點上重新找到了彼此。那一天不僅僅是三個人的簡單聚會,更是一次深情的家庭團聚,标志着他們共同的記憶和未來的重新編織。此次重聚不僅彌補了張闾琳多年的心理缺失,也讓他更加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1990年張學良終于恢複自由,但他的特殊身份和敏感的政治地位使他無法順利傳回大陸。在台灣盡管他不再被明顯監禁,周圍的監控和限制卻從未放松。張學良曾設想通過美國繞行,但最終這一計劃也未能成行。在這一過程中一直陪伴在他身旁的趙四小姐目睹了他日漸沉淪和失落。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他對趙四小姐說過:“隻要能活得更久,總會有機會回去的。”但他們都知道,随着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機會正在迅速變得渺茫。最終在夏威夷定居後,張學良逐漸意識到他可能永遠無法親自踏足故土。是以他将這份深切的思鄉之情和未了的心願寄托在了兒子張闾琳身上。

1965年張闾琳與父母重逢,盡管他已成年,缺少父親的教導讓他更加珍視與父親的每一次交流。張學良将自己所有的鄉愁和未盡的情感都傾訴給了兒子,希望通過血脈的連接配接,将這份深情傳遞下去。在長時間的影響下,張闾琳對于祖國的思念也日漸深重。他渴望重返故土,探望那些在記憶中久遠的風景和親人。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在1994年的春末,張闾琳夫婦應北京航天技術部的邀請,搭乘了飛往中國的班機。這次旅程對張闾琳而言,不僅是一次簡單的通路,更是一次情感的回歸。他們的行程首站是北京,一踏出機艙,便被熱烈的接待和親切的問候所包圍,讓張闾琳感受到了久違的家的溫暖。

在首都的幾日之内,航天技術部的精心安排讓夫婦倆頗感尊崇,他們參觀了包括天安門、長城在内的多個著名景點。這些标志性的地點不僅讓張闾琳感受到了祖國的繁榮和發展,也深深地激發了他對祖國的自豪感,張闾琳心中最渴望探訪的地方是他父親張學良深深牽挂的沈陽。終于在5月9日這一天,張闾琳夫婦踏入了令張學良魂牽夢繞的大帥府。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這座始建于1917年的四合院,曾見證了張家的輝煌與興衰,如今仍保持着它的奢華與莊嚴。踏進大帥府的那一刻,張闾琳不禁感慨萬千,他的眼眶不自覺地泛起了淚花。當他漫步至父親昔日的居所大青樓和辦公室,每一個熟悉的角落都觸動了他的心弦。這些儲存良好的曆史遺迹讓他感覺時間仿佛倒流,曆史與現實交織,激起了他深層的情感回響。

在大帥府的遊覽中,張闾琳不忘記錄下每一處細節,用相機定格每一個感動的瞬間。他希望通過這些照片,讓遠在美國的父親能夠目睹今日的沈陽,感受到時代的變遷與家族的曆史延續。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行程的最後,張闾琳前往了他祖父張作霖的墓地。站在墓碑前,他用簡單的中文,聲音哽咽地說出:“爺爺,我替您兒子來看您了!”這一句話,不僅是對過往歲月的緬懷,也是三代人情感紐帶的象征,使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地感動落淚。

張學良一位從東北軍閥到晚年隐居者的複雜人物,他的财富和曆史遺産始終是公衆好奇的焦點。與其父張作霖不同,張學良并不重視個人财富的積累。盡管他繼承了父親龐大的資産,包括大量的有價證券和現金,但他對财富的态度顯得較為淡泊。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20世紀20年代,當他掌管東北時,更多關注的是地區的經濟發展而非個人财産的增減。張學良的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在他拒絕接受中央政府支付的2000萬“房租”中展現得淋漓盡緻。這筆款項原是作為對張家在東北部分财産的補償。

中央政府認為應對張學良家族進行适當的經濟補償,以彰顯國家對這位曆史人物的尊重。然而張學良将這筆資金視作對家鄉的支援,希望能用這些資金幫助改善其家鄉的公共設施和基礎建設,進而使得家鄉能有更好的發展。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在美國夏威夷的歲月裡,張學良的生活充滿了反思和記錄。他不僅與曆史學家合作,完成了《張學良口述曆史》,而且這份作品涵蓋了145盒錄音帶,為後世提供了關于那個動蕩時期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記錄成為了珍貴的曆史資源,幫助學者和公衆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複雜的曆史和張學良個人的多面性。

盡管張學良晚年居住在美國,他始終心系祖國。他曾多次通過兒子張闾琳表達回國的願望,雖然自己因健康原因未能成行。2001年張學良在檀香山的一家醫院中逝世,享年101歲。根據他的遺願他的骨灰被帶回中國,使他得以在精神上歸根。

張學良之子回鄉省親,中央為何委托當地政府,付給張家2000萬巨款

張學良的逝世後,張闾琳夫婦依然頻繁回訪中國,尤其關注家鄉及中國的發展變化。他們參觀了許多建立的公共設施和經濟發展項目,感受到中國巨大的變化和進步。這些行程不僅是對張學良願望的履行,也是張闾琳夫婦對祖國深厚情感的展現。

參考文獻:

1、張學繼 劉紅著. 張學良全傳 (下冊)[M]. 2006

2、中國新聞網 2005年9月10日 張學良之子張闾琳及其家人時隔68年後重訪西安

https://news.sohu.com/20050910/n2269208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