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信保誠變局:總裁輪換,董事更替!折射哪些轉型趨勢?

作者:A智慧保
中信保誠變局:總裁輪換,董事更替!折射哪些轉型趨勢?

預定利率下調、投資收益下行、全管道“報行合一”,近兩年壽險市場轉型調整加劇,行業從高速發展向高品質發展演變的同時,中小壽險公司也面臨着經營模式轉換的挑戰。

特别是曾經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銀行系險企,在費用成本管控、利差難補費差的壓力面前,亟需進行由内而外的改革,找到适合自身的高品質發展模式。

尋求改變,往往人事先行。

『A智慧保』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信保誠人壽就大動作不斷,繼推動成立以來最大一筆增資事項後,中信保誠人壽總經理、董事職位也發生變化。

近日,中信保誠人壽釋出公告稱,因到法定退休年齡,趙小凡不再擔任該公司總經理職務,常戈任中信保誠人壽臨時負責人,自2024年4月18日起生效。另據中信保誠人壽官網,常戈已出任中信保誠人壽黨委書記。按照慣例,待履行完相關程式後,其将正式出任中信保誠人壽總經理。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份就有市場傳聞稱,中信保誠人壽拟定新的總裁人選,接班人已在内部公示,來自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的總經理常戈,将成為中信保誠人壽新的當家人。

這一人事變動對中信保誠人壽來說意味着什麼?站在高品質轉型新周期下,于公司和新的管理者來說,又将如何适應、調整,找到有價值、可持續的經營模式?

新總裁人選

擁有銀行及财富管理背景

新人空降,老将謝幕,往往意味着變局的開始。

作為中信保誠人壽的上一任總經理,趙小凡自2013年起就開始擔任信誠人壽(更名前公司名稱)總經理一職,且一幹就是11年。資料顯示,趙小凡出生于1964年,現已年滿60歲,已到退休年齡線。另據中信保誠人壽官網顯示,趙小凡尚未卸任該公司執行董事,且目前仍為中信保誠人壽旗下資管公司中信保誠資管的執行董事、副董事長、總經理。

老将趙小凡離開後,常戈的到來會給中信保誠人壽帶來哪些期待,其自身成長背景又有怎樣的看點?

從公開資料來看,常戈有着豐富的銀行業與财富管理方面的管理經驗,且在金融學術研究上多有涉獵。

具體來看,常戈是正進階經濟師,金融學博士,曾出版學術專著《論破解“三農”問題的正規商業金融路徑選擇》、博土後專著《中國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并在諸多金融核心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

早年常戈在農行體系任職,曾任個人業務部綜合處副主任科員、營銷處主任科員、綜合處主任科員,個人業務部綜合管理處副處長,個人金融部綜合管理處副處長、處長等職務;而後他進入中信銀行,曆任中信銀行零售銀行部副總經理、總經理,私人銀行部總經理,中信銀行石家莊分行行長、黨委書記,公司銀行部(鄉村振興部)總經理,戰略客戶部總經理。

2022年1月,常戈調入中信金控,曆任财富管理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總經理等職;2023年4月—2024年3月任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總經理,中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作為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的主要負責人,常戈曾親曆中信金控體系架構的搭建,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稱,中信金控按照“1+3”的模式,設立了由中信金控下屬各個金融子公司共同參與的财富管理委員會,下設了投行業務、零售體系和資産配置3個子委員會。2023年,中信金控又根據發展需要組建了資管業務、養老業務、企業年金、特殊資産和财富品牌5個專項工作室,進一步聚焦重點闆塊,最終形成“1+3+5”的财富管理體系格局。

不得不說的是,中信保誠人壽的曆任總經理中,成立的前些年普遍由外資股東派出。如首任總經理李源祥,就曾就職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英國保誠集團;而後接棒總裁一職的謝觀興、鐘家富、陳嘉虎、譚強等皆來自保誠一方,在此期間,中信保誠人壽的總裁更疊相對頻繁。

不過,自趙小凡掌舵後,中信保誠人壽總裁一職開始穩定下來。從趙小凡的背景來看,也來自中信體系,曾曆任中信銀行副行長、中信集團财務部主任等職務。如今,同樣是來自中信體系的常戈接棒,不難看出中信一方在經營管理上的“綁定”深度。

除總經理一職變動外,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職位也有待填補。2023年6月,該公司董事長黎康忠因個人原因辭職,誰将接班“掌門人”亦引人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信保誠人壽還公布了2024年第一次股東會決議事項,審議通過了張堅、李存強、陳偉敏擔任該公司董事的決議,未來中信保誠人壽的董事長能否從中産生,尚不得而知,值得關注。其中,李存強剛剛于今年3月份因個人原因從華泰保險集團離職,此前曾任華泰保險集團總經理、華泰人壽董事長職位。

壽險轉型期

盈利能力、公司治理遇挑戰

提及中信保誠人壽,其實力不容小觑。2000年,中信保誠人壽于廣州成立,股東為中信集團和英國保誠集團,雙方股東分别持股50%,中信保誠人壽也是第一家中英合資保險公司。

成立20餘年來,中信保誠人壽的整體發展較為穩健,從2009年就開始進入盈利期,特别是自2017年開始,該公司淨利潤突破10億元。

資料顯示,2017—2021年,中信保誠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分别為120.22億元、153.85億元、213.44億元、233.61億元、268.27億元;淨利潤分别為10.51億元、11.04億元、18.2億元、25.31億元、29.15億元。

其實,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中信保誠人壽開啟了“二次創業”征程,2017年12月,信誠人壽正式更名為中信保誠人壽,意在借中外資股東品牌優勢來提升影響力。

此外,作為一家銀行系險企,在發展過程中,中信保誠人壽也吃到了“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紅利,以2022年為例,其保費收入前五的産品有三款來自銀郵代理管道。

然而,随着市場環境的變化,行業資産端承壓,銀行系險企增收難增利的問題也開始顯現,中信保誠人壽也不例外。從盈利能力上看,2022年中信保誠人壽年度淨利潤降至10.96億元。根據2023年度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2023年該公司淨利潤由正轉負,虧損8.27億元。從虧損的原因上看,更為直覺的是投資收益率的下行,資料顯示,2023年中信保誠人壽的投資收益率為1.69%,較2022年下降2.14個百分點。

有業内分析人士指出,過去多年來,在銀保管道上占據優勢的險企盡管發展速度較快,但業務結構多以定價利率偏高的理财型、儲蓄型産品為主,且普遍面臨着較高的手續費支出,往往是以利差補費差。但當投資大環境不佳、利率下行時,利差便難以彌補費差,資産負債管理不比對、不平衡的問題就随之暴露出來。而2023年以來,監管以銀保管道為開端,力推全管道實施“報行合一”,便是為了引導險企降低資産負債成本,把控好費用支出。

中信保誠人壽也在2023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指出,當年7月,原銀保監會人身險部下發《關于2022年度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監管情況的通報》稱,2022年,中信保誠人壽“按照監管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戰略引領,服務民生保障,發展态勢保持穩定,但在公司治理、資産負債管理、資金運用和償付能力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

另據中信保誠人壽2023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2023年10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還就中信保誠人壽的公司治理項下個别問題,對其進行監管約談。中信保誠人壽在報告中也指出,将進一步深化合規内控與操作風險的一體化管理,為公司高品質可持續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從大額增資到人事調整

加速融入中信“大金控”?

其實,從中信保誠人壽最近的一系列動作來看,面對新的行業發展階段,或許已經在着手調整與應對。

首先,在資本補充層面,身處市場利率下行與資本波動挑戰下,中信保誠人壽及時獲得了兩大股東的支援,落地了成立以來的最大一筆增資。2023年12月,中信保誠人壽釋出公告稱,拟增加注冊資本25億元,由現有兩家股東按照原持股比例等比例以現金形式增資。

增資後,中信保誠人壽的注冊資本将達到48.6億元,中信金控、英國保誠集團分别增資12.5億元,持股比例各占50%。今年2月,上述增資事項已獲監管準許。

再者,從人事調整上看,來自中信金控财富管理部的常戈,接棒中信保誠人壽總裁一職後,或有望推動後者加速融入中信的大金控版圖。公開資料顯示,中信金控成立于2022年3月,是首批獲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在中信金控業務布局中,中信保誠人壽已成為其重要闆塊之一。

中信金控官網介紹稱,作為中信集團綜合金融服務闆塊發展的平台與主體,中信金控将支援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人壽等所屬金融機構,建構“财富管理,資産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全方位滿足客戶的綜合金融需求。前述中常戈也指出,未來中信金控将進一步聚焦重點闆塊,最終形成“1+3+5”的财富管理體系格局。

或許,這對于中信保誠人壽來說是一次轉型發展的新契機,畢竟在存量客戶時代下,類似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能夠更深入、更系統化地挖掘客戶需求,有望推動險企高價值、長期保障型産品的銷售,實作業務結構上的優化。

再有,盡管中信保誠人壽近年對自身戰略談及不多,但從2023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也能看出其對轉型的迫切性。譬如,在戰略風險自評中,其表示目前公司戰略轉型正處于關鍵期,戰略風險較高。

在戰略制定過程中,中信保誠人壽明确了“以資本限制為前提,以風險偏好為引領,以優化結構為主線,根據自身能力特點與資源禀賦,追求價值總量和新業務價值率的均衡增長,實作公司的長期穩健經營與高品質發展”的經營指導思想。

在戰略實施過程中,中信保誠人壽表示,一是加強動态調整,落實監管“報行合一”要求,并高效有序推進産品結構優化;二是持續穩妥推進資本補充方案,提升資本使用效率;三是為優化資本使用效率,防範長期利率風險、平衡利源結構,從“場、工、費”次元提高财務資源投入産出效率,重點投向貢獻價值的産品領域;四是積極應對低利率對資産端和負債端的挑戰,建立并完善契合公司自身特色的多目标平衡的資産負債管理體系;五是強化過程和精細化管理,完善戰略風險名額體系、經營績效考評和激勵限制機制等。

透過中信保誠人壽的一系列動作與舉措不難感受到,目前中小型壽險公司特别是銀行系險企開始側重強化資産負債管理,畢竟高歌猛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保險公司及高管層目前面臨的課題更多是如何降本增效、先立後破。

最新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中信保誠人壽銀保管道保費收入為9.5億元,同比下降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