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會辦醫遭公立搶挖人才?主管部門要求“三不要”

作者:看醫界

近期,濟南市衛健委答複相關人大代表關于“公立醫院存在攫取企業醫院人才現象”等問題的建議稱,濟南市衛健委主要負責人已明确要求:“不要無序地互相挖人,不要瞄準市内,更不要瞄準基層”。

編輯|趙小桦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選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人才流動是各行各業再正常不過的現象,醫療行業也不例外。有人認為,人才就應該自由流動。隻不過,伴随着醫療人才的流動,有人歡喜,也有人憂。

濟南市衛健委:醫院不要無序地互相挖人

據山東濟南市衛健委網站4月23日消息,濟南市衛健委近期答複市第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人大代表侯豔關于“公立醫院存在攫取企業醫院人才現象”等問題的建議稱,濟南市衛健委主要負責人已明确要求:“不要無序地互相挖人,不要瞄準市内,更不要瞄準基層”。

社會辦醫遭公立搶挖人才?主管部門要求“三不要”

侯豔在建議中稱,公立醫院存在攫取企業醫院人才現象,使得企業醫院更加舉步維艱,建議公立醫院盡量不要挖同地區企業醫院醫生。

對此,濟南市衛健委在3月18日作出的答複中表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做好2020年縣級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20〕50号)要求“要切實加強人才交流的管理,禁止采取另建檔案等違規做法調入人員,禁止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從下級醫療衛生機構‘虹吸式’搶挖人才。”

市衛生健康委主要負責人在全市醫療管理工作會議上也明确要求:“要有全局意識,不要無序地互相挖人,不要瞄準市内,更不要瞄準基層。”

下一步,濟南市衛健委将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通過多種形式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風氣,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國家早有明文,禁止上級醫院“虹吸式”搶挖人才

醫療機構解決人才瓶頸的措施通常無外乎:外引内培,要麼從外“挖人”,要麼通過内部路徑培養。但醫務人員的成長周期較長,骨幹醫生尤其如此,因而,一些醫院甯肯冒着“不講武德”的風險,也要“挖牆腳”,對于一些醫生來說,出于薪資待遇和個人發展的考量,也可能欣然跳槽。

譬如,一年多前,河南多家醫院近40名醫護集體跳槽當地某知名三甲醫院一事便引發行業熱議。随後,河南省衛健委發函予以叫停。

當時就有人認為,這樣的舉動有可能引發被挖醫院向其他基層醫療機構“挖人”填補崗位空缺的沖動。進而對人才吸引力原本就不足的基層醫療發展構成挑戰。

為保障基層醫療的健康發展,據悉,2020年,國家衛健委、人社部聯合發文,明确提出,禁止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從下級醫療衛生機構“虹吸式”搶挖人才。

而在地方層面,早在2018年,原河南省衛計委印發《關于確定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穩定的通知》,明确一系列硬标準,對規範基層人才合理流動劃出紅線,遏制衛生人才非正常流動。

該省提出,各級衛生部門要加強對人才流動和人才檔案的管理,禁止采取另建檔案等違規做法調入人員。不允許上級醫療衛生機構從下級醫療衛生機構“虹吸式”搶挖人才。

如果上級醫院确實需要從基層挖人也可以,需要對流動人才前期培養的投入進行合理補償,前提是未經同級行政主管部門準許從下級醫療衛生機構調入人員。例如,對未經同級行政主管部門準許從下級醫療衛生機構調入人員的機關,要按工作年限每年20萬元的标準補償給下級調出機關作為人才培養費。

即便如此,其實也無法完全阻止上級醫院對下級醫院人才的“虹吸”。此前就有縣級醫院院長表示:好不容易招來一個人想好好培養,把人派去上級醫院,教育訓練完後人卻不回來了,簡直就是“為他人做嫁衣”。

“縣裡醫生平均工資6000元,而到省裡就上萬元了”,一位縣醫院院長曾無奈道:有些大學畢業生來基層工作幾年,剛到了能獨當一面時,便迫不及待跳槽。

此外,新華日報評論認為,對于骨幹醫生出走的現象,醫療機構也要反思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的?如果是工資、職位、編制等原因,就要想方設法提高待遇,盡量滿足醫生期待,如果是因為相關醫院開出的價格高于正常水準,就應該對醫院擴張步伐适當加以限制和規範,以遏制非正常的人才流動。

無序地互相挖人要不得

基層留人提升待遇是關鍵

“不管是公立醫院之間互相挖人,還是私立醫療機構從公立醫院挖人,都不應該采取破壞性的,整個學科一鍋端的方式。應該采取更加智慧,更加溫和的挖人方法。”2018年2月,知名婦産科專家段濤教授在《創業日記之緻公立醫院院長的一封信》中如是提到。

在段濤看來,挖人是要有分寸的,是要講究手法的,可以是大動作,但是要小切口,這樣不會引起震蕩,頂多會引起暫時的陣痛。

首先,無序地互相挖人,特别是瞄準市内和基層,對于整個醫療體系的穩定和發展都是不利的。這不僅可能導緻人才資源的過度集中,使得一些基層或較小規模的醫院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更可能破壞醫療服務的均衡性,使得一些地區的醫療服務品質下降。

其次,這種行為也可能引發醫療行業的惡性競争,使得醫院更加注重短期的人才争奪,而忽視了長期的人才培養和發展。這對于醫療行業的長遠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要想真正解決醫療人才流動問題,還需要從制度層面進行更深入的改革和完善。比如,可以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讓優秀的醫療人才能夠得到應有的待遇和尊重;可以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和發展,提高其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還可以加強醫療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為醫療行業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看醫界專欄作者、知名醫改專家徐毓才還曾表示,想要基層真正留住人才,光限制上級醫院挖人是不夠的,必須從源頭上解決基層人才待遇低的問題。要阻止上級醫院虹吸人才現象,加大補償額度隻能治标,隻有提高基層待遇才能治本,否則,即便人才不跑去大醫院,也會另尋出路。

基層必須建立與崗位職責要求相适應的收入配置設定激勵機制,有待遇有前途,留人自然不成問題。(本文為《看醫界》釋出,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