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卧龍山畔護忠骨

作者:懷化新聞網

通道老人石進華志願守護烈士陵園40餘年,入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

卧龍山畔護忠骨

卧龍山畔護忠骨,渠水潺潺泣英烈。

通道侗族自治縣烈士陵園,坐落在雙江鎮城南青雲路邊的卧龍山畔。這裡長年松柏掩映,77名為國防建設灑熱血的烈士英魂長眠于此。

4月25日,雙江鎮橋頭村村民石進華,像往常一樣來到這裡打掃園區、擦拭墓碑、清理雜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志願守護烈士陵園40餘年,石進華從未間斷,無怨無悔。

2023年,石進華先後被評為“最美擁軍人物”“湖南好人”。近日,中央文明辦釋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石進華入榜。

初識陵園,結下不解之緣

石進華,1954年4月在通道雙江鎮橋頭村出生,現為通道烈士陵園護陵員。

他自幼父母雙亡,6歲開始由親戚和鄉親們撫養,吃百家飯長大。

1968年夏天,石進華參加為期兩年半的支援三線建設。此後,他先後在公社、縣人武部工作,也當過生産隊拖拉機手。

1982年,石進華被駐通道某部隊看中,當起了部隊倉庫保管員,成了一名有職無銜的“士兵”。

進入部隊機關,石進華的事逐漸多了起來——物資保管收發、院落清潔衛生、各種維修、協調部隊與駐地老百姓關系等等工作。很多工具和物資需要從地方上采購,石進華往返部隊機關與縣城各商店的次數也增多。

從部隊機關去往縣城,走小路更為便捷,沿田埂穿過卧龍山腳,可直接到城南街道。

石進華每次進城采購物資,總是感覺怪怪的,特别是出現在卧龍山上那些錯落有緻的墳茔,土堆都還顯示是新墳。

“1982年的一天,我第一次見到烈士墓。那時候的烈士陵園裡雜草叢生、嘈雜喧鬧。”石進華回憶說。

一次,石進華回到家中,把心中的疑問跟鄉親們說起,得知了真相。

1969年,通道地方政府和駐地解放軍部隊共同确定把卧龍山作為烈士安葬點,把近年來在通道境内為國防建設灑熱血犧牲的烈士集中安葬在這裡。同時,把烈士安葬點作為通道侗族自治縣烈士陵園進行規劃建設,修建基座長4.03米、寬4.03米、高12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以示對烈士的緬懷。

石進華把了解到的情況帶到部隊機關,得到了求證,解開了心中疑惑。

這一問,石進華自己也沒有想到,此生竟和烈士陵園結下了不解之緣。

守護陵園,40餘年無怨無悔

烈士陵園建設初期,四周長滿雜草,沒有圍牆,隻有一座一座的烈士墓。

石進華每天都要經過烈士陵園,看到如此情形,想到部隊首長講的烈士故事,心中總有不安。

“這裡躺着的大多是血氣方剛的戰士,他們離開家鄉告别父母,獻身國防建設的英雄氣概,令我心懷敬仰。由于沒有專人對陵園進行管護,加上日曬雨淋,略顯荒涼。”石進華愧疚地說。

“看到這麼多戰士、将領為了中國革命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把生命都留在我們侗鄉。從那時起,我就下定了決心,想為革命烈士做點事情。想一想,比起我們的革命烈士,工作苦點累點又算得了什麼。”石進華動情地說。

于是,他利用一個周末,叫上自己的兄長,來到陵園除草,清掃垃圾。

此後,石進華每個周末都會到陵園打掃,慢慢地形成了習慣,也成了每天的例行固定動作。之後,他也不好再麻煩兄長們,隻得帶上夫妻,兩口子擔負起義務管護陵園的責任。

随着時間推移,烈士陵園裡一方方簡陋的木質墓碑開始不同程度地損壞,有的無法辨認出烈士姓名。

烈士不能成為無名英雄。石進華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決心對烈士陵園進行一次全面清理,給每一個烈士建檔立碑。

利用“軍地”雙重身份優勢,石進華征得部隊和縣民政部門支援,對烈士墓逐一進行清理。

石進華夫妻倆曆時三年,從原始的墓碑上将資訊一個字一個字地“摸”了出來,經過反複進行拼摸和查閱檔案,終于将73名英烈的姓名與生平事迹核對完成,并交給駐通部隊。

但其中四個墓碑由于破損嚴重,資訊無法還原。經過商議,便将其立成了四個無名烈士墓。

如今,每逢清明,有烈士家屬前來祭掃,石進華都能準确無誤地帶領家屬來到墓碑前。從無差錯。

到目前,在駐通部隊和縣政府的關心下,陵園經曆了2008年、2010年和2018年三次修繕。現在烈士陵園已建成占地面積8200平方米,墓區面積6000平方米,預留烈士墓穴100個的省級國防教育基地。現在,越來越多的部隊官兵和群衆自發來到這裡紀念英烈。

從1986年到現在2023年為止,陵園裡的烈士墓已經維修了四次,最開始的墓碑是一塊闆子,第二次是水泥,第三次是不統一的水泥和青石。最後一次整體維修,才是現在所看到的這麼整整齊齊的烈士墓。

時光荏苒。如今,石進華已年逾70,守護陵園已長達41年,成了職業的陵園守護人。

酸甜苦辣,守陵背後故事感人

石進華的女兒石魯霞介紹,守陵期間,父親石進華也經曆了酸甜苦辣的故事。有1994年制止青年破壞陵園行為的義舉,也有2014年處罰亂砍濫伐陵園林木的違法行為;有2021年國慶期間100餘人戰友前來祭奠烈士,在陵園懷念戰友,講述戰友英雄故事的感動;還有拒絕烈士家屬送錢送物表示謝意的堅定。每年都有接不完的烈士家屬一個又一個表示感謝的電話。

每逢清明期間,石進華每天清早到陵園清掃完畢,就趕緊躲到家裡去了。因為石進華不敢面對前來祭掃的烈士家屬的跪拜謝禮。

有一年,一位80多歲從雲南來的老太太,來祭掃她兒子的烈士墓。“見到我的時候,老太太準備跪謝我。我立即安慰老人家,您這麼大歲數了,不用謝我。我們要感謝您兒子他們這些革命先烈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我們換來了和平幸福的年代。”石進華激動地說。

有一位女士,來祭掃她丈夫的烈士墓。來到陵園的時候,她和兒孫們哭得稀裡嘩啦。看着這一幕,石進華心都碎了。“她領着兒孫們來到我面前,說要感謝石爺爺呀,幫他守護他們的先輩。我說,不用感謝哦,沒有革命先輩們的犧牲,哪會有我們這美好的時代嘞。他們才是我們要感謝的。”石進華抹着眼淚說。

現在,石進華每天必定會到陵園走一走,看一看,随手掃一掃。有時候會帶上乖巧的孫女和外孫女,祖孫三人在勞作中發揚傳承優秀革命傳統。

“在烈士紀念日等重大節日之際,父親會叫來我們子女們,一起參與對陵園的清掃,要求每個角落做到幹淨整潔。”石魯霞說。

“我在部隊待了快四十年了,現在年紀大了,為國防也出不了什麼力了,就盡我小小的微薄力量,看守烈士陵園,為戰士們、烈士們擦擦碑、掃掃地,陪伴他們一生吧!”石進華感慨地說。

石進華也從後輩的實際行動中,看到了守陵後繼有人。這讓他心中很是欣慰。“如今,我已經70多歲了。我在想,能幹到80歲就幹到80,能做到90歲就做到90。”石進華說。

閑暇之餘,石進華會受邀到駐通部隊基層連隊和各中國小校,給他們講一些烈士的故事。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藝瑤 通訊員 陸清權 吳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