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收藏丨頸椎後路單開門椎闆成形釘闆系統固定技術要點

作者:骨科線上

一、技術簡介

自1978年日本學者Hirabayashi等開展頸椎後路單開門頸椎管擴大成形術以來,手術方法得到不斷改進,目前已被公認為是治療發育性頸椎管狹窄症、頸椎後縱韌帶骨化及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單開門頸椎椎闆成形術在一側椎闆外側完全切斷作為開門側,另外一側椎闆開槽作為鉸鍊側,椎闆打開後采用一定的方法進行固定維持。維持開門的方法很多,傳統方法即關節囊懸吊法,通過縫線把椎闆懸吊固定到鉸鍊側的關節囊,進而穩定開門後的椎闆,但其術後部分患者會出現再關門現象以及頑固頸椎軸性症狀。

“錨定法”為改良術式之一,最早由南韓學者Wang等報道,通過單開門椎管成形結合側塊螺釘内固定,并将縫線固定于螺釘上,加強懸吊效果,此法雖能避免再關門現象,但可發生頸椎屈度丢失,有較高的軸性症狀發生率。人工椎闆重建技術是将羟基磷灰石制成的人工椎闆置于開門椎闆和側塊之間,重建椎闆結構,阻止再關門,具有減輕硬膜外瘢痕形成等優點,此方法在日本等地區較為流行,但在國内少有應用。

微型钛闆固定技術于1996年由O’Brien等最先報道,該技術通過微型钛闆和螺釘在掀起的椎闆和同側側塊之間形成穩固的橋接結構,對開門側形成真正的剛性支援,可獲得即時穩定性,能有效減少甚至避免再關門現象的發生,具有頸椎曲度丢失小、軸性症狀發生率低等優點,且可與人工椎闆結合應用,目前已逐漸成為國内單開門頸椎管擴大、椎闆成形術的一項正常操作。

二、解剖學測量及資料

頸椎測量名額及結果見圖1A、圖1B和表1~表3。

①側塊厚度(D1);②側塊頭傾角(α):上關節突關節面與椎體橫截面之間的夾角;③椎闆厚度(D2):椎闆中部最窄處的厚度。

收藏丨頸椎後路單開門椎闆成形釘闆系統固定技術要點

圖1A 中下頸椎側位面測量示意圖側塊厚度(D1),側塊頭傾角(α)

收藏丨頸椎後路單開門椎闆成形釘闆系統固定技術要點

圖1B 中下頸椎橫截面測量示意圖側塊厚度(D1),椎闆厚度(D2)

收藏丨頸椎後路單開門椎闆成形釘闆系統固定技術要點

表1 中下頸椎側塊厚度

收藏丨頸椎後路單開門椎闆成形釘闆系統固定技術要點

表2 中下頸椎側塊頭傾角

收藏丨頸椎後路單開門椎闆成形釘闆系統固定技術要點

表3 中下頸椎椎闆厚度

三、臨床意義

(一)進釘點

1.側塊端螺釘

進釘點通常位于側塊後表面中上部,将側塊後表面從上到下分為4等份,則其上方1/2為絕對安全區域;中下1/4為相對安全區域;最下方1/4為危險區域,除6mm左右短螺釘外,一般不宜置釘(圖2)。

收藏丨頸椎後路單開門椎闆成形釘闆系統固定技術要點

圖2 側塊端螺釘進釘區域示意圖

2.椎闆端螺釘

進針點位于開門側椎闆上下中點處。

(二)進釘角度

1.側塊端螺釘

在絕對安全區域内,可垂直或稍向外上方傾斜置入;在絕對安全區域以下,需向頭端傾斜10°~40°,向外側傾斜10°~25°置入以增加安全性,避免突入下關節面或傷及椎動脈和神經根。

2.椎闆端螺釘

可垂直置入或向棘突傾斜置入。

(三)進釘深度

1.頸椎側塊厚度C7最薄,為6.3~11.9mm;C3最厚,為8.2~13.7mm。是以側塊固定螺釘長度一般選取6mm或8mm。

2.頸椎闆的厚度為1.7~8.8mm,考慮到開門後椎闆下間隙的存在以及钛闆自身厚度的影響,置入椎闆的固定螺釘長度一般選取6mm。

(四)螺釘直徑

側塊端和椎闆端固定螺釘直徑通常為2.0mm,亦可用直徑2.4mm螺釘作為補救螺釘(圖2-9-3)。

進釘點:側塊端螺釘的進釘點通常位于側塊後表面中上部,盡量避開側塊遠端。椎闆端螺釘進釘點位于開門側椎闆上下中點處。

進釘角度:側塊端螺釘進釘點在側塊上1/2區域内,可垂直進釘;在側塊下1/2區域内,需向頭端傾斜10°~40°,向外側傾斜10°~25°進釘。椎闆端螺釘垂直或向棘突傾斜進釘。

收藏丨頸椎後路單開門椎闆成形釘闆系統固定技術要點

圖3 側塊端螺釘,椎闆端螺釘示意圖(橫截面透視圖)

進釘深度:側塊端螺釘長度一般為6mm或8mm。椎闆端螺釘長度為6mm。

螺釘直徑:螺釘直徑通常為2.0mm,可将2.4mm螺釘作為補救螺釘。

四、影像學标準

微型钛闆固定于頸椎側塊與椎闆之間,無明顯移位。側塊端螺釘正位片居側塊中心區域向外側成角,側位片向頭側成角,螺釘未侵犯關節面、椎動脈孔及椎管壁;椎闆端螺釘垂直或向外成角置于開門側椎闆内(圖4 A~C)。

收藏丨頸椎後路單開門椎闆成形釘闆系統固定技術要點

圖4 A:頸椎單開門微型钛闆固定術後X線正位片;B:頸椎單開門微型钛闆固定術後X線側位片;C:頸椎單開門微型钛闆固定術後CT橫斷面

參考文獻

[1]楊明坤,劉泯邑,賈新冬,杜濤,吳登普,張旭.頸椎後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椎闆成形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合并頸源性頭痛的臨床療效[J].脊柱外科雜志,2024,22(01):1-4.

[2]王理想,李春根,柳根哲,趙子義,趙思浩,陳超,祝永剛,李偉.頸椎前路Hybrid手術和頸椎後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24,50(01):228-235.

[3]葛許鋒,陳丹華,馬烽烽.頸後路單開門椎管成型術聯合神經根管擴大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效果[J].大醫生,2023,8(23):1-4.

[4]陳隆軍,薛文源,王俊江,劉振輝,劉官焱,張明.後路單開門、雙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後矢狀面失衡的風險因素:一項多中心研究[J].頸腰痛雜志,2023,44(06):1016-1020.

[5]王理想,李春根,尹辛成,齊英娜,趙思浩,李偉,唐浩傑.頸椎後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對患者術後頸椎矢狀面平衡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23,49(05):1318-1324.

[6]王金爐,梅偉,王祥善,張華,殷鐵林,石海龍.頸椎後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多節段頸椎管狹窄症的長期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3,33(17):14-18.

[7]王之錦,李經坤,韓文哲,王子逸,鄒德波.兩種後路減壓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比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23,31(17):1549-1554.

[8]徐鴻明,李方财,王向陽主編.脊柱内固定解剖學,2019,人民衛生出版社

[9]博奎斯特主編.骨科内固定物及假體影像學,2010,人民衛生出版社

[10]實用骨科學(第2版),2016,人民衛生出版社

聲明:本文來源于專業期刊和書籍,由骨科線上編輯綜合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