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并購潮湧?中介機構撮合連軸轉,業務落地仍待多重因素催化

作者:券商中國
并購潮湧?中介機構撮合連軸轉,業務落地仍待多重因素催化

随着IPO全鍊條被從嚴把關,并購重組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另一重要工具,重回“聚光燈”下。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近期,包括證券公司在内越來越多的中介機構發起并購撮合,或召集上市公司、創投機構等研判政策,或展開并購教育訓練,大有“撸起袖子加油幹”熱情。

不過,多家券商并購人士反映,并購意向和線索确有增加,但實際落地取決于并購交易本身的複雜程度。而整體并購市場能否加速回暖還要看産業發展邏輯、監管政策刺激、二級估值等。有投行人士坦言,目前并購市場資訊魚龍混雜,更有的“端着醋找餃子”。

盡管如此,業内仍然普遍看好今年并購重組發展趨勢。多名業内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建言獻策,期待更多利好政策落地。

中介機構撮合資源忙

當IPO放緩後,券商開始整合資源,尋求在并購重組業務取得“突破”。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周至少有3家券商在不同城市舉辦并購重組論壇或沙龍,各方邀請上市公司、創投機構、政府部門等圍繞并購重組路徑、出海收購、服務方案等話題展開交流。

另有一家華北的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過去一周公司面向客戶開展有關并購重組的公開課,講解法規演變與最新動向、稽核要點等。

除券商以外,來自其他中介機構、咨詢公司舉辦的并購交流會更是不勝枚舉。“并購重組”已是資本市場目前熱議的話題之一。

華泰聯合證券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各方對并購重組反應積極。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全球并購業務負責人陳潔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稱,自“827 新政”後,并購市場正在逐漸升溫,企業對并購的關注度明顯提高,買賣雙方積極性和交易意向活躍度均有實質性提升。

華南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并購市場魚龍混雜,中介機構、财務顧問積極性很高,撮合意願很強,更有的簡單粗暴“拉郎配”;上市公司和标的方也人心浮動。不過該人士也強調,目前看似熱鬧,但據其接觸下來,實際上靠譜的交易基本沒有。

一家頭部券商并購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期并購交易的資訊和線索确有增多,但轉化為交易公告、以及後續落地、交割等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

并購潮仍待催化因素

從資料上看,并購重組熱度尚未到“火爆”程度。多名受訪人士認為,并購重組的核心驅動因素來自多方面。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對東方财富Choice資料的統計,今年以來(截至4月19日)共有1289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并購事件(統計口徑含對外投資、股權拍賣、增資等),不及去年同期的1475家。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總經理、投行委并購部負責人張鐘偉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并購市場并不會簡單因為IPO節奏收緊而被動回升,而是随着國家政策刺激、市場經濟環境變化,跟随産業發展的邏輯逐漸實作複蘇。

中金公司陳潔也有相似觀點,認為并購浪潮與産業發展需求密不可分,産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将進入追求品質和效率的整合期。

陳潔還補充談到,監管政策的支援對于并購重組市場的發展也很重要,近年來監管積極推動并激發并購市場活力,例如取消部分行政許可事項、優化重組上市監管要求、推出重組“小額快速”稽核機制等舉措。此外,并購市場的進一步活躍也需要宏觀環境、貨币政策、專業人才儲備等外部因素的支援。

除産業發展邏輯、監管刺激政策外,二級市場溫度亦影響着并購交易活躍度。

國金證券投行人士表示,自“827新政”以來,僅從上市公司公告數量與上年同期對比來看,并購市場的活躍度并沒有出現明顯的提升。該人士分析,股市低迷導緻上市公司從事重大資産重組的意願不足;潛在标的公司由于估值過高,出售意願較低等。

前述頭部券商并購人士也向券商中國記者談到,在上市公司看來,盡管目前市場是估值的相對低點,但不是風險充分釋放的時間點,是以上市公司呈現出來的收購資産意願比較一般。

建言産業類反向收購

随着“新國九條”釋出後,監管未來如何加大并購重組改革力度,活躍并購重組市場,受到各方關注。

4月12日滬深交易所在征求意見稿中明确加大對重組上市的監管力度,削減“殼資源”價值,同時完善“小額快速”稽核機制,提升稽核效率。

國金證券投行人士建議,未來還可以從五個方面優化制度安排:提升對非“重組上市”等産業并購項目稽核的包容性;堅持依法稽核,對并購重組業績承諾要求差別對待;提高稽核效率,優化并購重組日常問詢與稽核問詢;增加發行股份購買資産底價彈性;進一步延長發股類重組項目财務資料有效期。

就在近期,市場對于“監管能否支援反向購買小市值公司”進行熱烈讨論。“并購女王”劉曉丹的創業公司晨壹投資在近期撰文稱,亟需設定更加精細化的監管标準,精準打擊借殼上市,同時釋放産業并購活力。她的建議有:其一,進一步按照交易目的和形式刻畫“借殼”,上下遊或同業收購且不涉及上市資産置出的産業并購不再認定為借殼上市;其二,對于規模較大構成反向收購的産業并購,尊重其商業整合邏輯,合規要求和IPO一緻,但商業要求和财務名額,考慮到和存量有協同,應該靈活把握,不宜機械僵化要求。

聯儲證券投行并購團隊也有相似觀點,建議監管部門明确“借殼上市”的“差異性監管紅線”,如果重組标的與上市公司具有産業協同性,則即使該重組标的相關名額規模超過上市公司現有名額的 100%,隻要符合IPO規定的法定标準應給予放行,否則可認定為規避 IPO監管。

不過也有業務人士認為有操作難度。如前述頭部券商投行人士認為,小市值且具有産業積累的企業不可能是“淨殼”,一旦反向收購容易産生商譽問題。

未來如何激發産業并購活力,如何打通并購關鍵堵點,考驗監管智慧。

責編:桂衍民

校對: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