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響中國】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産業結構轉型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網
【理響中國】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産業結構轉型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而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全面推進産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将為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是除技術進步和資本深化之外,推動産業結構轉型的又一經濟力量。目前,大陸經濟仍存在要素錯配導緻的配置低效等問題,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将為新發展階段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增添新的動能,形成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改革紅利。

  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多重機制

  從理論層面來看,技術進步和資本深化是推動産業結構轉型的基本經濟力量,其核心理論機制是價格效應和收入效應。價格效應是指技術進步過程或資本深化過程都會改變不同産業或不同要素的相對價格,促使産業之間或要素之間互相替代,從供給側推動産業結構轉型。收入效應是指技術進步和資本深化促進了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提升,促使消費結構持續變化,從需求側拉動産業結構轉型。大陸在新發展階段持續推動産業結構轉型,技術進步和資本深化仍将發揮重要作用,但除此以外,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是另一潛在的重要經濟力量。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就是要破除妨礙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加劇要素錯配程度的各類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作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第一,要素配置效率提升通過加快産業間互相替代推動産業結構轉型。提升特定産業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程度,将直接提高該産業全要素生産率,降低産業内企業生産成本和産出相對價格。這就會形成價格效應,促使該産業替代其他産業,其實際産出比重也會随之上升。産出價格下降也會同時增強該産業的比較優勢,在國際市場替代其他國家同類産業的産出,進而擴大該産業出口貿易份額,增強價格效應對該産業比重的擴大作用。

  第二,要素配置效率提升通過加快要素間互相替代推動産業結構轉型。降低特定要素在不同産業間的流動成本和進出壁壘,将使該要素由要素價格較低的産業流入要素價格較高的産業,進而降低該要素在流入産業的相對價格。由此形成另一種價格效應,促使流入産業用該要素替代其他要素。随着該要素在流入産業配置比重的提高,在要素間替代彈性較高時,其他要素在流出産業的配置比重也會相應提高;而在要素間替代彈性較低時,則會同時拉動其他要素流入該産業。

  第三,要素配置效率提升通過促進消費結構更新拉動産業結構轉型。優化要素配置結構、降低要素錯配程度,既會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增加各類要素報酬,又會縮小同一要素在不同産業的報酬差距,改善要素配置設定結構,實作效率和公平雙重目标平衡。這就會形成收入效應,一方面,要素報酬增長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推動消費結構更新。另一方面,要素收入配置設定更趨合理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進而擴大消費支出并推動中低收入群體消費結構更新,從需求側有力拉動産業結構轉型。

  第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強化技術進步和資本深化對産業結構轉型的推動作用。提高要素報酬能夠有效激勵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顯著提升企業投資率,進而促進技術、資本等要素積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資本深化速度。這就會強化價格效應和收入效應,加快産業結構轉型程序。是以,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可以與技術進步和資本深化互相強化、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産業結構轉型。

  持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從現實情況來看,大陸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傳統要素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錯配現象,技術和資料等新型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也有待形成與完善。是以,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有助于提升要素配置效率,而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将是大陸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一大優勢。

  深化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有利于形成人口二次紅利。大陸勞動力要素錯配主要表現為勞動力在城鄉、區域和産業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進出壁壘,勞動力供給結構難以滿足産業轉型更新和技術進步需要。市場化配置改革有助于降低勞動力流動成本,優化勞動力供給結構。一方面,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并為城鎮地區産業結構調整提供持續增長的人力資源,增強推動産業結構轉型的人口紅利。另一方面,通過緩解結構性就業沖突,強化産業變革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釋放推動産業結構轉型的人才紅利。

  深化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大陸資本要素錯配主要表現為部分行業和領域長期低效占用金融資源,資金“脫實向虛”等問題較為突出,加劇了産能過剩和債務風險。市場化配置改革有助于優化資本供給結構、推進金融高水準開放、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将通過激勵更多資本服務于制造業、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提高服務型制造比重,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有利于增強建設用地供給彈性。大陸土地要素錯配主要表現為建設用地供給結構難以适應産業和區域發展,部分存量用地低效使用、流動性不高,地區的土地配置自主權相對較低。市場化配置改革有助于擴大土地有效供給。一方面,通過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形成産業競争新優勢。另一方面,通過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加快新型城鎮化程序和居民消費支出增長,在供求兩側同時推動産業結構轉型。

  深化技術和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有利于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目前,大陸自主知識産權市場化程度不高,資料要素市場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技術、資料與資本尚未深度融合,技術和資料要素轉化率仍有待提升。市場化配置改革有助于創新技術和資料要素供給模式,完善要素定價機制,通過形成企業技術研發和資料利用的強激勵,提升全産業技術密集程度,加快推進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形成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新質生産力。

  堅持重點突出與統籌推進

  深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進而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優化,應當準确把握不同要素在形成特征、錯配程度和經濟影響等方面的結構性差異,堅持重點突出與統籌推進。一是加快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逐漸放寬放開城市落戶限制,優化基本公共服務區域供給格局,提高縣域經濟産業承載力和吸納就業能力,打破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降低各類要素在城鄉和區域間的流動成本。二是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保護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暢通資本和人才向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流動管道,確定各類所有制經濟平等使用各類要素。三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深化境内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創新直達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四是深化建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工業用地多元化供應體系,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賦予地區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權,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五是形成共享開放規範的技術和資料開發利用體系,建立知識産權與資料産權分類分級保護制度,加強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和行政執法,加大對關鍵資料和核心技術的安全保護力度。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人口結構重大轉變對中國收入配置設定格局的影響研究”(23&ZD044)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4月25日第2880期 作者:郭凱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