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理響中國】積極破解未來“誰來種地”難題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網
【理響中國】積極破解未來“誰來種地”難題

  随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大陸非農就業發展迅速,農村勞動力持續外移,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未來“誰來種地”成為社會各界持續關注的現實問題。2024年中央一号檔案明确指出,確定國家糧食安全應聚焦解決“誰來種地”問題,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加快打造适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産經營隊伍。這為回答未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等問題指明了方向。

  以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抓手

  盡管近年來小農戶數量有所下降,但仍是大陸從事農業生産的主體,在全部農業經營主體中占比達70%以上。實際上,在一些傳統農區和糧食主産區,絕大部分小農戶從事農業生産的專業化水準較高,兼業化程度較低。随着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教育訓練人數的大幅增加,農戶的職業化水準顯著提升,進一步鞏固了農戶的生産主體地位。與此同時,各種類型的新型經營主體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流轉入家庭農場、專業大戶、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耕地面積已超過總流轉面積的50%,并呈不斷擴大趨勢。

  近年來,大陸農業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在建構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生産經營體系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依然存在諸多挑戰。一是“願種地”的人數不斷下降,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導緻農業勞動力短缺,農業生産出現副業化、兼業化和傳統化。同時,留下來“會種地”的群體老齡化問題嚴重,對現代農業生産技術采納意願及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未能形成科技優勢向經濟優勢的有效轉化。二是生産成本不斷攀升,農戶種糧積極性不高。近年來,農業生産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大幅攀升,國内外農産品價格“倒挂”,導緻農業種植效益偏低。加上各類新型經營主體難以獲得充分的金融服務支援,農業保險覆寫率和保障水準偏低,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受到多重制約。三是農戶土地流轉積極性不高,糧食作物流轉面積有限。雖然目前各種支農強農政策涉及範圍廣、覆寫類别多,但各政策目标之間缺乏一緻性評估,政策之間也缺乏有效銜接,存在實施成本高、傳導效率低,與實際工作需求不比對等問題,制約了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種糧和耕地流轉的積極性。

  近年來,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在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産品供需平衡等方面作用逐漸加強,已成為大陸農業生産的重要力量。比如,流轉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耕地面積逐年增長,不僅能緩解農戶經營分散、組織化程度低帶來的規模制約,促進農業新質生産力發展,還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勞動力老齡化、兼業化等帶來的土地撂荒、粗放管理、耕地“非糧化”等問題。同時,大陸“大國小農”“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農情不可能在短期内發生根本轉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内,小農戶仍将是大陸農業生産經營的主體,但必須加快建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讓占絕大多數的小農戶充分分享現代農業發展的成果。這就必須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着力解決小農戶幹不了、幹不好、幹不劃算等難題,既發揮小農戶精耕細作、經營靈活的優勢,又能進一步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全面調動多元經營主體生産積極性

  全方位調動多元化經營主體的生産積極性,充分釋放生産潛力,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可以從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挖掘土地資源潛力、完善糧食收益保障機制、加強農村就業吸納能力等方面入手,推進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高品質發展,進一步築牢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首先,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效能。深入實施“藏糧于技”戰略,依托國家高水準科研院所和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良種、良法、良技有機融合,加速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發展,推進農業機械化全過程全面高品質發展,着力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産率。

  其次,充分挖掘土地資源潛力,激活農村土地要素。深入實施“藏糧于地”戰略,持續加強高标準農田建設,分區分片實施典型示範工程。加強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平台建設,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提高農戶主動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将撂荒耕地整治與土地流轉有機結合,充分激活土地生産要素,推動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

  再次,從糧食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角度,持續完善糧食收益保障機制,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強化産銷銜接,加強儲備調節,建立健全合理的糧價形成機制,引導農産品價格主要由市場形成。增強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調控的靈活性和彈性,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準。借鑒玉米、大豆、棉花“市場化收購+生産補貼”的成功經驗,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實施力度,穩定種糧農戶收入預期。建立健全種糧風險防控機制和市場應急調控機制,促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标,強化農業保險的“減震器”作用。

  最後,着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增強鄉村就業吸納能力。依靠名特優新農産品的全産業鍊布局、全價值鍊開發,全面強化鄉村産業支撐帶動能力。通過加強多重聯結機制,發展“産業鍊+小農戶”模式,在新型經營主體三産融合布局中為小農戶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促進高品質就業。進一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準,以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涉農職業教育,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訓練,實作鄉村“産業興旺”和“人才振興”并舉。

  (作者系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4月25日第2880期 作者:李谷成 郝壯 王玉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