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作者:Vista氫商業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富士相機拓寬了我對“代購”的認知,地理意義上的拓寬。

這幾天有網友發帖稱,搶着買富士相機的中國人,已經把伊拉克的門店都搶空了。隻因配貨、加價、蹲二手都搶不着的型号,到伊拉克入手,比國内單機身發售價還便宜好幾千。一生要強的中國人,聞訊将巴格達的富士都倒騰到缺貨。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圖源:小紅書@Vito的行研劄記

有IP定位伊拉克的評論透露,在中國顧客輪番批量購買後,當地店家終于趕上了趟,連夜每台加價50美金。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加價買相機我沒少聽說,專程飛到伊拉克助巴格達老闆緻富,我還是頭回知道。

富士相機到底有啥魔力,咋就成這麼搶手的“攝影界茅台”了?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有些事情你要是不了解,很可能是角度沒找對。去伊拉克買相機,你不了解,但如果是去伊拉克挖金礦,是不是就豁然開朗了。

富士相機,現在就是比肩金子的理财産品。

回首3月1日,富士發售新品X100Vi,頂着11390元的售價賣得比九塊九無骨雞爪還熱鬧,上架不到一星期,在二手平台的價格就飙到了一萬七。而且這溢價相當堅挺,快兩個月過去了,二手價依然穩定在1.5-1.7萬元之間。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為啥?難買啊。

富士一個賣相機的,把潮鞋那套學得地道地道,新品發售不直接發售,分場次預約抽簽,中簽的在約定時間内下單支付,否則名額廢棄。預約人數最多的場次超過百萬,而實際成交數樂觀估計大概占個萬分之一,被網友吐槽“比在帝都買汽油車搖号都難”。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圖源:Supreme情報網

除了玩預約制玩得溜,富士連愛馬仕的配貨制也是早有涉獵。不少網友反映,線下買富士熱門機型,往往得捆綁點電池、讀卡器、三腳架、相機包之類的配件,不另配起碼1500元的貨,相機本尊摸也别想摸。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如此中簽堪比中彩票、配貨得配四位數的嚴峻形勢下,出國“人肉背”早就成為富士玩家的選項。

有部落客分享自己找跑腿從泰國買的經曆,表示幾百塊跑腿費加上托人從機場背回來的錢,和“黃牛”開出來的溢價相比,充其量就是個零頭。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圖源:小紅書@一隻盔子

不止泰國,想富士的風已刮遍原産國日本、澳洲、英國、南韓,以及伊拉克,成為留子們的發家緻富新風向:“暑假回國,可人肉背富士”;這陣子雷軍被奉為“許願池裡的王八”,網友列出了一堆想讓這價格屠夫“打下來”的緊俏商品,富士相機更榮膺頭号種子選手。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總之,富士相機憑借難買到、高溢價、能保值,被冠上了“攝影界茅台”的(不)榮譽稱号。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圖源:微網誌@頭條新聞

茅台被張三李四搶着聯名,咱這“攝影界茅台”也不遑多讓,富士俨然成了其他品牌的“引流神器”:買紙巾的潔柔、賣奶茶的霸王茶姬,乃至招商銀行,都搞X100Vi抽獎活動,相關文章熱度分分鐘比本品牌内容多出好幾個量級去。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就拿霸王茶姬四川區的小紅書賬号為例,從富士的拍立得抽到新晉爆款X100Vi,雖然回回都得标注“該活動與富士品牌官方無關”,但架不住“在姬姐這兒中獎的機率比去富士旗艦店預約中簽的機率還高些”,于是回回也都能收獲好幾千乃至好幾萬的點贊量。

别以為富士是撞大運撞上了X100Vi這麼個爆款,常年奇貨可居的機型還有的是,自釋出後基本沒掉出過溢價狀态的就有XS10、XT5、XS20,溢價程度最高超過40%,是業内不得不認的“溢價神話”。

按說電子産品新勝舊汰是鐵律,“保值”在此就是個笑話,技術進步随時準備着把老産品“拍死在沙灘上”,除非已經老出了考古價值,被懷舊風潮捧成當代古董,可這富士咋就成了例外?

很大程度上因為人家賣的不是技術,是“美學”。

獨樹一幟的色彩調校和相機本身的高顔值,是富士長久伫立于相機萬花叢中“穿越周期”的資本。

想想你用過的那些修圖軟體,其中必有一款濾鏡叫“富士”——叫“索尼”“佳能”“尼康”的就未必有了,社交平台上教你調出“富士感”的修圖教程也比比皆是。據說文青教父王家衛拍電影就習慣用富士膠卷,到了現在,最炙手可熱的懷舊複古原生膠片氛圍,還是富士的舒适區,原圖直出都能是朋友圈百贊水準。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甚至有“佳能機仿富士教程”,佳能:沒惹

富士相機本身也長得複古,很多款式都還原了古早撥盤和轉輪設計,還小巧便攜。

反正不管是拍照還是入鏡,富士相機都很出片。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圖源:小紅書@富士小貝誠

“社交平台上備受追捧的出片神器”,這年頭還有比這最有效的暢銷密碼嗎?

富士膠片(中國)副總經理孫東亮2月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透露,當時富士膠片的數位相機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已經達到了去年計劃的137%,然而品牌東京總部認為,産品給到115%已經是巨大的支援,一定程度上導緻中國市場供不應求。

去年11月接受“36氪”采訪時,孫東亮給出了更早的資料:2023财年規劃中,集團給了中國區數位相機業務同比增長26%的目标,而上半年已經同比增長148%。

半年就增長148%的銷量,仍然隻換來115%的供給,聯系富士的其他動作,這恐怕也是為産品“保值”的政策之一。

據消費類媒體“少數派”報道,2019年後富士着手整頓經銷管道,在電商平台禁止低于官方指導價的價格進行售賣,等于攔腰截斷了相機随着折舊逐漸降價的走勢。

“少數派”了解到的一個例子是,當年5月,某電商在拼多多參與百億補貼活動,把官方售價超過6600元的XT30套機砍到5549元,雖然隻有限量50台,但該電商是以被富士扣了六位數的分紅并斷供兩個月。

是以富士為啥貴,不僅新品發售的時候把供應量壓得死死的,等新品不新了再把降價甩賣之路堵上,先争取高溢價,再争取保住高溢價。

而一旦價格能保持在高位乃至更高位,直接沖新品的人可想而知也會更多,畢竟這東西保值,就算買完後悔了,再賣出去也不虧。

也難怪這兩年坊間流傳一句話:“有富士相機的才是真·富家子弟。”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富士眼下已經溢價溢成了名聲,溢成了傳統,也溢出了争議。

3月13日,X100Vi搶得如火如荼之時,富士官方不得不跳出來釋出聲明,表示是供應緊張才導緻缺貨,可不是存心要饑餓營銷,而且缺貨情況還要延續一段時間。

“供應緊張”指的實際上是“缺晶片”,原材料不夠是行業普遍痛點。

光是數位相機之間,晶片和鏡頭玻璃鏡片都已經不夠搶的了,更何況手機現在也卷攝像卷得不亦樂乎。據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2022年下半年那會兒,每部智能手機背上平均紮了3.9個攝像頭,2023年上半年倒是有所下降——降到了3.8個。

孫東亮接受“36氪”采訪時也提到,2023年國内品牌數位相機銷量預計在140萬台左右,然而手機單拎一個品牌也動辄就是幾千萬至上億台銷量,雖說手機鏡頭比相機鏡頭小,架不住量大啊,而上遊供應端又自然會向需求更旺的市場傾斜。

是以,缺貨不是富士一家的問題,同行們的熱門型号也大機率供不應求,比如理光GR3、索尼ZV-1,此前理光就在中國、日本都宣布暫停GR系列訂單。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不過這“痛點”換個角度看,也變成了“紅利”。

核心資源緊缺,相機廠商們先緊着高端機型來,相機平均售價已經是10年前的6倍,而且供不應求——甚至成功上位“理财産品”——也進一步刺激着高需求,這兩年的相機市場可謂欣欣向榮。

日本國際相機圖像器材工業協會(CIPA)2月1日釋出的報告顯示,2023年,日本數位相機全球銷售額7143億日元,連續三年保持增長。中國市場尤其立了大功,同比增長24.6%至1799億日元,增幅超過日本本土市場的4%。

吃到紅利的富士如今被炒成“攝影界茅台”,但攝影界這個字首,其實把人家格局說小了。

富士已多栖發展成一家玩轉醫療、半導體、護膚美妝等等領域的科技公司,to B、to C兩開花,化妝品品牌艾詩缇(ASTALIFT)、抗流感藥物法匹拉韋,都是富士的手筆。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

2月8日,富士膠片集團公布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報,寫在集團名稱裡的影像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8%至3686億日元(約合人民币172.5億元),隻占總營收21554億日元(約合人民币1004.85億元)的17%,在四項主要業務裡占比最低,其他三個是分别貢獻了32%、28%、23%的“醫療健康”、“商業創新”、“高性能材料”。

當别的企業費盡心力維持“第一增長曲線”、嘔心瀝血尋找“第二增長曲線”的時候,富士的曲線都繞出個風火輪了。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富士的商業版圖

現在回看,富士實在是目光長遠,遠到創立第三年就開始去搞醫療了。

1934年,肩扛“讓日本實作膠卷國産化”的使命,富士吭哧吭哧創立了,一邊琢磨着和當時的“大哥大”柯達對打,一邊舉一反三地發現自家影像技術還别有用武之地——1936年富士推出第一款醫學X光膠片産品,切入醫療行業;1983年,富士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數位X射線成像診斷系統。

但當時影像之外的業務不受重視,等到千禧年的鐘聲敲響,另尋出路才驟然變得迫在眉睫。

随着數位相機普及,膠片逐漸被掃入曆史的故紙堆,2003年剛登上“行業第一”寶座的富士,屁股還沒坐熱乎,就得籌謀着趁還有家底可造,趕緊轉型。

2006 年,富士大手一揮關停大多數與膠片相關的制造工廠,并在一年半時間裡裁掉了5000 人,相當于全球膠卷部門員工總數的1/3,光離職大禮包就封了13億美元,得虧它腦筋轉得快,當時賬上還賠得起,不像柯達在虧損的沼澤裡掙紮數年最後還是難逃倒閉。

如此一番大刀闊斧的降本增效,讓富士在2007年創下淨利潤曆史新高,甚至平穩度過了接踵而來的金融危機。

光做減法不夠,富士的加法也浩浩蕩蕩做起來了。

也是在2006 年,富士搞了個“富士膠片先進研究所”,研究的恰是怎麼把膠片的核心技術移植到其他領域。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圖源:富士官網

2007年富士成立化妝品品牌艾詩缇,産品陣容一路從護膚擴充到底妝,看似八杆子打不着邊,其實研發全植根于影像技術。

富士研究發現,防止照片發黃的重要成分,正是護膚界的老演員——膠原蛋白,而人類皮膚老化的原理,又和照片氧化褪色相通。

研發團隊檢索了數十年搞攝影積累下來的龐大“抗氧化劑資料庫”,裡面包含約4000種不同化合物,除了膠原蛋白,他們還注意到了一種抗氧化“神器”蝦青素——其抗氧化能力是輔酶Q10的1000倍,而這輔酶Q10又是護膚品中最常用的抗氧化成分之一。

那以前的護膚品咋就不直接用蝦青素?因為蝦青素對光和熱很敏感,很難徹底、均勻地溶解,還很難儲存,就更别說用作護膚品中的穩定成分了。

但富士有辦法,拜做膠片的經驗所賜,他們優化了配方,讓蝦青素順利混合并保持穩定,最終開發出艾詩缇。

用上了膠原蛋白、蝦青素的富士不僅是個“成分黨”,還是“技術流”,宣稱用上了制作膠片的納米技術,“使有效成分充分滲透至皮膚角層”。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膠原蛋白和蝦青素是明星産品丨圖源艾詩缇天貓旗艦店

2008年,富士收購日本著名制藥企業富山化學工業公司,大舉進攻“制藥”,這是納米技術的又一用武之地。

“廣撒網式收購”,是富士除影像技術之外的另一條腿——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富士手裡大概有280家分布在不同領域的公司。

畢竟膠片技術也是有天花闆的,沒法兒說跨界就能跨界,對于無甚積累的新領域,富士經常靠“氪金”彌補資曆不足。

就以醫療領域為例,收購富山後,富士再接再厲,于2011年從默沙東手裡買來Diosynth,組建新公司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FDB),在生物醫藥賽道上越走越深。2021年時,FDB還給英國政府生産了超6000萬劑新冠疫苗。

富士繞着全球買買買的腳步沒停,不僅買醫藥公司,還買超音波和細胞基因治療技術,陸陸續續并購了十幾家企業,終成一代生物醫藥代工廠,今天被比作“醫藥界的台積電”,明天被比作“醫藥界的英特爾”。

這麼些稱号也不是白來的。據“正解局”分析,在醫藥領域,富士建成了世界首創的連續生産體系,能夠實作從培養到提純的連續生産,成本降低3成的同時效率提高3倍;且富士在10年間哐哐砸了近400億元人民币,在美國、歐洲建了五個生産基地,生産能力眼見着就将躍居世界前列。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高性能材料也是富士近年的發展重點。

2021年時,富士就宣布,将在截至2024年3月的三年内,向其半導體材料業務投資700億日元,以應對5G和人工智能全球晶片激增的需求,同期計劃将晶片制造材料的營收提高約30%至1500億日元,總之要讓高性能材料和醫療保健業務成為保集團掙錢的左右護法。

去年5月,富士斥7億美元,收購美國半導體材料廠家英特格(Entegris)旗下半導體高純度工藝化學品(HPPC)産品線,這筆收購帶來的收益,讓富士的電子材料業務在2023年半導體市場整體停滞的情況下,仍然做到了銷售收入同比持平。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富士提供35種半導體材料

富士當年跨界轉型,多少有點無奈自救的意味,卻造就了吞金巨鳄的重生。

其“廣撒網”,也被驗證為相當聰明的政策。進入新領域,失敗的可能性總是比較大,哪怕能靠氪金開外挂也不是萬無一失,此時多線程作業、多領域投資,失敗風險對沖,總有業務能兜底。

也難怪去年5月有個知乎提問是“富士相機為什麼溢價這麼嚴重”,底下最高贊的回答直呼:“因為富士缺德”,言下之意,你富士還愁供應緊缺,你要真緊缺都能自己買個廠開造了吧?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當然,出走半生歸來仍是文青的富士,還是沒抛下老本行——攝像。

最直覺的例子就是拍立得。

當初數位相機和智能手機把膠片拍下馬,主打“即時成像”的拍立得也沒有幸免于難,寶麗來更是在2008年直接宣布停産所有拍立得相機和相紙。

誰承想風水輪流轉,拍立得後來又重新流行,一直沒有停止過實體相片業務的富士坐收漁利,2018年光是賣拍立得相機就賣超1000萬台。

去年,富士再投45億日元加大拍立得産量,以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需求。

哪個“生活記錄家”的書架上,沒有一台落灰的拍立得?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至于數位相機,做是要做的,但關鍵也在色彩,因為數位相機的技術門檻實際上并不高,隻要買齊零部件,任何公司都能給拼起來,而富士把做膠片色彩體系移植到相機上,靠“膠片模拟”功能打出特色打出風采。

供不應求到成為“攝影界茅台”,大概也能算是差異化優勢之一吧。

回想富士剛創立的時候,膠片行業還屬柯達一家獨大,占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七成,直到2001年膠片行業都快沒了,富士銷售額才首次超過柯達。

而現在,富士一呼百萬應,重新定義了“富家子弟”,柯達再被提起已是“時代的眼淚”。

富士像極了一個白天打滿12小時工,晚上還得研讀成功學書籍的卷王,每天睡前閉眼冥想的内容都是盤算自己身上還有哪些技能可撐起一個副業,學過英語可以去接補習,買了輛車可以去開滴滴,廳裡那沙發還能當青旅民宿,所有這些副業攢起來又足夠充實一個“職場成長類”自媒體賬号的素材。

他堅信,副業夠多才不怕失業,副業夠強就不再需要非得有個主業。

這畢竟,是個想花錢都得排隊搶的世界啊。

編輯 | 橘總作者 | 大稚設計 | 胖兔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
“伊拉克的富士都被中國人搶空了”,但這「攝影界茅台」最賺錢的根本不是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