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網“青椒計劃”評委說 | 雷桂萍:“人情練達”是寫好評論的詩外功夫

作者:日常惡魔
紅網“青椒計劃”評委說 | 雷桂萍:“人情練達”是寫好評論的詩外功夫

雷桂萍,山西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教育碩士。主講《新聞評論》《寫作與表達》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山西地域文化傳播、文章寫作等,在各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科研教研課題10餘項。獲得山西省教學成果獎2項。主參編教材10餘部,其中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出版專著1部。

紅網時刻4月25日訊(記者 張瑜)紅網“青椒計劃”2024年3月優勝作品評選結果今日出爐。井岡山大學陳奇、湖南師範大學陳依靈、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賴世偉、華中科技大學趙茹意、河西學院梁宇飛、西南科技大學黃芷薇、沈陽師範大學賈申迪小組,脫穎而出成為“青椒計劃”3月優勝大學生作者。

紅網“青椒計劃”3月評委、山西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雷桂萍,圍繞新聞評論教學與寫作,接受了紅辣椒評論欄目的專訪。

紅辣椒評論:近幾年來,山西傳媒學院的學子參與紅網“青椒計劃”比較積極,作品時有獲獎。這背後,您做了哪些引導?在新聞評論教學創新上,貴院有哪些探索、實踐以及成效?

雷桂萍:我主講新聞評論課時間不長,幸運的是,遇上紅辣椒評論這樣一個好的媒體平台,特别是“青椒計劃”和“評論之星”兩大賽事,既給了學生學習評論的目标和動力,也給了我改進評論教學的抓手和推力。

新聞評論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也是一種精神活動,學生不僅需要掌握陳述性的知識,更要掌握程式性和政策性的知識,具備元認知的能力,能夠對自我學習進行反思和調節,在實踐中體悟那些難以直接用語言傳授的緘默知識,才能真正提高評論能力。

基于此,我改以往的“理論+實踐”模式為“實踐+理論”模式,對接紅網投稿,突出評論實踐。在班内建立評論研學小組,亦生亦師,成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學習共同體,在老師的引導下分專題、進階式訓練,打通課堂内外、強化校媒互動。學生成為學習主體之後,學會了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帶着問題進課堂,老師結合問題解決講授理論,針對學生習作具體評析指導,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明顯增強,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評中悟理,評中學評,加深了學生對新聞的關注了解、對社會的深刻認知,提高了理性表達思想的能力。從初學者起步,兩個班一學期可發表文評、視評30餘篇,這對于師生都是極大鼓舞。

我院新聞學專業在媒體競争發展的背景下,重視審視專業定位,凝練形成獨特的新聞傳播教育特色,既不丢掉傳統新聞人的文化底蘊,又着力培養新媒介時代的新聞評論與深度報道人才,努力提高專業和學院知名度。為實作這一目标,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評’,加強校媒深度合作,為學生搭建多種多樣的評論實踐平台,學院公衆号設立“文澤新評”專欄,并将新聞評論納入校部共建卓越新聞人才培養體系,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貫穿到新聞評論實踐中,讓學子們真正扛起新聞人的責任與擔當。逐漸建立起學院的評論員隊伍,努力打造成新聞傳播學院新名片。

紅辣椒評論:您是有漢語言文學專業背景的教授,現在也主講《新聞評論》。你覺得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知識,對評論有寫作有哪些價值?可否具體舉兩個例子談談。

雷桂萍:我上世紀80年代末畢業于山西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多年的教學科研及行政工作多圍繞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知識拓展應用。近年來專注于新聞評論和寫作教學,這是一個新的領域,仍與自己的專業背景和長期的工作學習積澱密不可分。

漢語言文學的學科知識對評論寫作的價值,一是文學作品所包含的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多樣的情感表達,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可以啟迪人的思想,引導人們形成正确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文學閱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提高人文修養的重要途徑,也是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加深思考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新聞事件的背景和社會意義,在新聞評論中更全面地分析問題、更準确地把握問題的本質。

二是漢語言文學素養直接影響學生的評論寫作。目前新聞評論還是文評為主,最終的産品還是要落實在評論寫作上,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良好的漢語言文學基礎,使學生在評論寫作中能夠合理地謀篇布局、準确地描述事件、恰當地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傳達立場和觀點,增強新聞評論的邏輯性和說服力。思想的表達離不開語言的藝術,言而有文,行之則遠,也就是熟練運用語言表達技巧,更有利于觀點傳播。

我在新聞評論教學中一直強調學生堅持讀書,包括文學閱讀,學生也因之受益。記得一位學生在紅網發表了《“馴鹿媽媽”柳霞去世,但馴鹿文化不會解體》的評論,她欣喜地告訴我,就是在老師的督促下,閱讀了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使她對“馴鹿媽媽”柳霞去世的新聞有了特别的敏感,并受小說感染在評論中深刻思考了鄂溫克馴鹿文化的守護與傳承的問題,因而得以順利發表。還有一位同學發表了《為摩崖造像“上妝”:鄉村文物的一場“文化苦旅”》,标題的靈感,正是來源于對餘秋雨《文化苦旅》的閱讀記憶。新聞評論不是文學寫作,但離不開紮實的文學功底的鋪墊。

紅辣椒評論:“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用于新聞評論,也是一條定理法則。”在去年的“評論之星”高校推介會上,您對學生特别強調了這一點。為什麼特别強調這一點?“世事洞明”,這是評論寫作所必須的,而“人情練達”又與新聞評論有哪些價值上的勾連呢?

雷桂萍:這兩句話原是《紅樓夢》第五回中秦可卿上房門上的對聯,寶玉看後極為抵觸,但在另外的語境中卻是至理。它的本義是洞察和了解世間萬物都是一種學問,熟悉人情世故則能夠寫出優秀文章,這個道理在新聞評論領域同樣适用,是寫好評論的“詩外功夫”。要寫好新聞評論,不僅需要具備對社會世事、人間百态的深刻洞察和了解,還需要對世道人情的通達和熟悉。之是以特别對學生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學生在評論實踐中,較欠缺的正是對社會世事的具體了解,對世道人情的洞察和練達,這影響了對新聞事件的深入剖析和解讀,思路展不開,分析較單薄。再者,看不清事件背後的真相和本質,很容易失去客觀理性,帶着偏激的認知或情緒發表觀點。雖然要求學生做到這些有些苛求,但要寫出摸準社會情緒,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的新聞評論,必須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廣泛涉獵各種知識領域,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都有深入了解,對人性、情感和價值觀深入探讨,這是一條雖遠實近的路徑。

具體到“人情練達”,強調的是世道人情的通達對于文章的重要性,對新聞評論亦然。其價值勾連處,一是人情練達即是對人情冷暖多一些了解和體貼,使得新聞評論更具同理心。這種同理心有助于拉近評論者與閱聽人之間的距離,使其更容易接受評論的觀點。二是人情練達即是對世道人心的洞察,有助于評論者把握社會心理。評論者通過對人情人性的了悟,能夠敏銳地捕捉到熱點話題或公衆關注焦點背後情緒的潮水和社會心理,有助于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此外,人情練達利于評論者準确地把握閱聽人情感需求和接受習慣,進而選擇更合适的語言和表達方式,有助于增強評論的可讀性、認同度和傳播力,使觀點更容易被接受和認可。新聞評論中強調“人情練達”,不是讓學生學會世故圓滑,丢掉真誠,而是培養獲得一種共情的能力,為評論添加一份溫度。

紅辣椒評論:新聞評論從來不應是一場詞句對詞句的空談,而是要“踏着人生社會的實際”說話。你如何了解這一句話,或者在實踐中有哪些經驗與體悟?

雷桂萍:這句話說得很好,對于新聞評論更是切中肯綮。這是學生初學評論時,首先要建立的理念和跨躍的一步:盡快從考場作文的思維定式中走出來,從空發議論或一味追求華辭麗句中走出來,針對新聞事件或社會現象進行分析和評論。新聞評論的新聞性、公共性、論理性等特性,決定了它不是抽象說理,更不是為文而文,而是擔負着引導輿論、監督社會,為公衆發聲的使命,它的存在就是紮根于人生社會實際的,這樣的新聞評論才有價值和意義。在馬少華老師看來,“新聞評論的作者,是隔着較遠的距離用思想接近事實的人”。知名媒體評論員李思輝認為,“經常深入生活、深入基層,腳底闆上多粘些泥土,才能寫出‘土裡土氣’的,有價值、有溫度、有深度的評論”。這都是在強調“踏着人生社會的實際”寫評論的重要性。特别要說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AI寫作應用越來越廣,而新聞評論的不可替代性,正是因為它強調要“踏着人生社會的實際”,這是AI眼下還做不好的。

當然,反對詞句對詞句的空談,并不是反對新聞評論應該具備的文采。在立足現實,堅持内容和思想為王的前提下,追求表達的技巧與文采生動是評論審美的需要,也是傳播的需要。“踏着人生社會的實際”知易行難,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真正走到新聞背後,從現實深處發出思想的聲音。

其實,廣義地說,其他文章寫作也必須要“踏着人生社會的實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是文人的使命;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是學者的職責;而“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更是新聞人“踏着人生社會的實際”發出的誓言。

紅辣椒評論:如何評價紅網“青椒計劃”?

雷桂萍:紅網“青椒計劃”和“評論之星”,學界的關注度、參與度越來越高,成為學界業界互動、校媒合作融通的經典範例。以兩大賽事為載體和牽引,紅網在這裡實作了“用一面看不見的網絡旗幟集聚思想大軍”的目标;學子們在這裡找到了思想的用武地和才華的競技場;高校在這裡發現了評論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新思路。“青椒計劃”評論作品選題緊跟時事,熱點熱評,更新快,涉及面廣,上稿量大,呈現了多元觀點的盛宴,成為青年學子們喜歡的思想性媒體。

與此同時,“青椒計劃”面向高校大學生群體,成為大思政的課堂和思政的大課堂,也是孕育青年評論才俊的搖籃。打開網頁,看到一些作者的評論作品層出不窮,仿佛都能感到他們對新聞評論傾注的熱情和快速成長的節奏。一些作者新秀不斷湧現,參與評論的隊伍日益壯大。相信紅網“青椒計劃”會越辦越好,相信紅網開辟的新聞評論天地會不斷創新,更加精彩紛呈。

願紅網更紅、青椒長青!

紅網“青椒計劃”2024年3月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