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衢新區創新建構多元化多區域“醫聯體”

作者:嘿回憶

原标題:天衢新區創新建構多元化多區域“醫聯體”——解決群衆看病難 提升居民幸福感

天衢新區創建立構多元化多區域“醫聯體”

中醫特色診療送到群衆家門口

天衢新區創建立構多元化多區域“醫聯體”

我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日活動

□記者劉潇 通訊員趙慶川

“沒想到在鄉鎮衛生院就能看上大醫院的專家醫生,真是太便利了!”4月10日,天衢新區袁橋鎮68歲居民黃華運談及在“家門口”看病的經曆,十分高興。

近年來,天衢新區将“以患者為中心”理念融入到各個醫療服務環節,提升能力、優化服務、創新模式“三駕馬車”齊發力,着力建構多元化多區域高效“醫聯體”,不斷改善人民群衆就醫體驗,推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高品質發展。

提升能力 醫療資源下沉有“深度”

“以前無論大病小病,都要去大醫院,現在家門口的衛生室就能看上專家醫生了!”4月12日,談及新投用的袁橋鎮崇德社群中心衛生室,村民趙文香滿心歡喜。

2023年,天衢新區累計投入260萬元,在長河街道明德社群、宋官屯街道曹村社群等建立6家中心衛生室,惠及周邊近2萬名群衆。與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七人民醫院深度合作,通過技術支援、全面托管、建立聯盟等方式,建成12家“名醫工作室”、42家“中醫閣”,在全區組建了88支家庭醫生團隊,探索建構區域醫療關聯、優質資源下沉的發展模式。

以市婦幼保健院與袁橋鎮合作為例,為袁橋鎮衛生院定期選派産、婦、内、兒、中醫等科室專家坐診,通過義診、技術指導和以教代訓等方式開展幫扶,讓高水準醫療服務惠及基層。

以前,醫療專家下基層多數是當天去當天回,診療時間倉促,服務群衆能力有限。“為此,雙方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根據我們的實際業務需求,市婦幼保健院派出6名業務骨幹,每周五、周六到我院定期坐診。”袁橋鎮衛生院業務副院長周豔紅介紹。在雙方積極配合下,該衛生院在天衢新區率先引入宮頸癌篩查項目,同時實作了70%的産前檢查在基層醫療機構完成。

去年6月,市婦幼保健院在袁橋鎮衛生院設立我市首家技術支援醫院,雙方建立了緊密型“醫聯體”。市婦幼保健院不僅對其進行專業業務指導,還幫扶完善衛生院婦産科和兒科建設,目前日均就診量持續增加。

創新模式 智慧醫療有“速度”

讓資料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建構智慧醫療新生态,是改善百姓就醫環境的關鍵一步。“醫聯體”的建立,實作了心電圖遠端采集和影像遠端會診,進一步提升了基層衛生機構臨床診療服務質效。

“幸好在衛生室就能做心電圖,還能遠端診療,讓我第一時間得到了救治。”宋官屯鎮棗林齊村村民齊文志回憶說。2月13日11時21分,齊文志在胸痛3小時後來宋官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值班醫生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安排值班護士為其進行心電資料采集,并上傳至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心研室資料平台,心研室值班醫生診斷發現危急值後,立即聯系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及時将患者轉至德州醫院胸痛中心,為患者及時安排了心髒造影以及後期的溶栓治療,“從心電圖采集到确診再到接受治療,整個過程非常快。”齊文志說。

得益于天衢新區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醫聯體”協作模式,該區分級診療制度也在不斷推進。目前,借助網際網路數字化醫療裝置和雲平台技術,雙方建立了區域心電會診中心,實作了區域内心電數字化采集、記錄、診斷和儲存,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三甲醫院專家的心電診斷。“遠端心電圖開設以來,已為上百名患者診斷出急性病症,并進行了及時救治。”宋官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洪斌介紹。

除遠端心電圖采集外,天衢新區各衛生室還與市婦幼保健院簽訂了遠端診療服務協定,建立了“雲上婦幼”診療平台,針對婦女兒童群體的一些常見疾病,通過線上診療實作進一步治療處置,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結果互認的“共享醫療”模式正逐漸形成。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二級醫院、三級醫院的診療服務,既友善又舒心。這是天衢新區群衆的普遍心聲,也是“醫聯體”建設成效的真實寫照。

時下,以建構“醫聯體”作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的重要“底座”,天衢新區創新形成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診、上下關聯”的醫療服務模式,進一步滿足群衆多元化就醫需求。“助力全區醫療水準全方位、高品質發展的前提,就是要進一步探索智慧型服務模式和手段,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天衢新區教體衛生事業發展部部長韓立敏說。

優化服務 特色服務有“溫度”

“多虧了上級醫院來的中醫專家,同時治好了我們母女二人。”前段時間,長河街道明德社群居民王青花将繡有“醫德高尚暖人心醫術精湛傳四方”的錦旗送到社群中心衛生室,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

半年前,王青花經常感到雙肩沉重,伴随頸部背部酸累,為此她嘗試了許多治療方法,但都無濟于事。直到市第七人民醫院專家工作站落戶明德社群中心衛生室,中醫專家為她施行了督灸治療後,症狀才明顯好轉,目前已基本康複。最近,王青花又發現女兒做作業時經常出現“高低肩”,她想到了在衛生室做針灸治療的經曆,便再次來到這裡尋求幫助。接診醫生根據脊柱側彎情況進行辨證論治,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運用督灸溫通經脈手法進行糾正。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其女兒脊柱側彎情況得到緩解。

明德社群老年人數量多,且很多人都患有基礎病和慢性病,對中醫康複治療的需求很迫切。去年4月,明德社群中心衛生室與市第七人民醫院建立了緊密型“醫聯體”關系,并在衛生室開設了中醫科,又增設了20餘種中醫适宜項目,診療範圍涵蓋頸肩腰腿痛、中風偏癱、周圍性面癱等,“王青花母女用的督灸治療,是在人體脊柱正中線上施以隔物艾灸的一種中醫特色外治療法,能夠溫經散寒、溫陽止痛,改善手腳冰涼,還适用于風濕、頸肩腰腿痛、胃寒、失眠、神經衰弱等疾病。”市第七人民醫院中醫醫師王義明介紹。

在衛生室嵌入中醫項目是“醫聯體”開展特色服務、提升服務“溫度”的一個生動縮影。據了解,目前全區4家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獲評首批省級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4家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社群衛生服務站獲得市級以獎代補資金。另外,還建成42家“中醫閣”,共有194家村衛生室、社群衛生服務站實作中醫藥服務全覆寫。

“多元化多區域開拓‘醫聯體’合作,成為實作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重要抓手,同時也為分級診療提供了有益實踐和探索。”韓立敏說。目前,該區以“醫聯體”建立為基礎,聚焦服務能力提升,集中力量改造診療環境、培育人才隊伍,真正實作小病在社群、大病進醫院、康複回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