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作者:備忘錄

“15分鐘社群生活圈”的15分鐘,對于居民而言,衡量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是社群多元公共空間的拓展與延伸。

聽來高精尖的“黑科技”,如何融入社群日常?如何探索和實作社群的完整性?在原地蝶變的勞工新村,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和職能部門、街道等開展頭腦風暴,為社群和城區發展再添“金點子”;一人一車刷卡進門,固定車位有序停放,智能車棚為社群“戴”上“智慧安全帽”;當“15分鐘社群生活圈”“上鍊”,創意設計産業相關的中小企業将為社群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民城市新實踐,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治”與“智”并駕齊驅,15分鐘“有容乃大”

長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生鮮蔬菜集市、餐飲美食、藝術教育訓練、休閑健身、中心綠地……經過70餘載的時光洗禮,承載一代奮鬥者光榮與夢想的“兩萬戶”,迎來了新生。

作為上海現存唯一的成套“二萬戶”曆史風貌住宅,長白228街坊不僅完整保留了原有建築的空間肌理、公共屬性,也延續了社群開放共享的建築理念和風貌特色,成為城市更新和15分鐘社群生活圈的交叉點、結合點,多方合作治理理念,在這裡開始了全新嘗試。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聽來高精尖的“黑科技”,如何融入社群日常?

近日,之前隻是聽說過長白228街坊的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副院長、教授孟天廣,第一次見到“廬山真面目”。孟天廣說,長白228街坊的蝶變對他而言是具有啟發性的。

當天,孟天廣參與的是一個“考察團”,“考察團”成員不僅包括清華大學、複旦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還有區委網信辦、長白新村街道負責人以及各大知名期刊編輯等。除了實地探訪,他們還圍繞“智能社會治理”和“完整社群建設”,開展了頭腦風暴,為社群和城區發展再添“金點子”。

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動城市治理生态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舉措。社群,是城市最小的治理單元,相當于有機生命體的細胞。聽來高精尖的“黑科技”如何融入社群日常?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科研處處長周師迅認為,要将資訊彙聚起來。為此,他舉了個例子:“比如,我想統計楊浦居民的意見建議,挨家挨戶詢問工作量太大,幾乎不可能完成。但有個算力程式能幫我收集,做到24小時、365天不停歇,這就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楊浦是上海唯一的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近年來,楊浦與同濟大學聯手,積極探索智能社會治理的政策體系、标準規範和體制機制,加快推動智能治理新技術、新模式、新場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70多年前,楊浦優秀産業勞工懷揣着光榮與夢想,舉家來此;如今,228街坊站在新的時點,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成為科創人才的安心居所,曆經滄桑的勞工新村,被注入了科技的新内涵。

一個“掌上較高價的電梯大廈”App,可幫助長租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住戶實作智能門鎖、智能梯控、智慧停車、社群廣播等多元功能。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内還設有女性樓層、寵物友好樓層,滿足個性化居住需求。

女性樓層的走道裡,設定了藝術擺件、女性時尚雜志等元素,還有專屬安全梯控、安全配送等服務。寵物友好樓層則單獨設定了智能寄養艙,可實作自動喂水、喂食,主人還可通過監控攝像頭實時觀察寵物狀态,通過語音助手和寵物互動等。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長期從事北京城市治理研究的孟天廣實地“踩點”後發現,“北京、上海兩地城市治理的相同之處在于,都能熟練地運用數字技術。微信群、傳感器和政務APP等,是打造智能社群的強大助力。此外,兩地的不同點在于,上海更加側重于社群建設。”

如何探索和實作社群的完整性?

社群的完整性,決定了城市這一“生命體”是否健康且可持續發展。如何在實踐中探索和實作這種完整性?

去年,長白228街坊入選第四批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名單。這個“樣闆間”對于楊浦老城區更新具有極強的示範意義,它盡可能“圈入”周邊居民群衆的多元化需求,讓15分鐘成為“幸福的刻度”。

“這也是為何我們将交流的地點選在這裡,因為它能展現治理的跨界融合。”同濟大學文科辦主任、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劉淑妍說。

在同濟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看來,“楊浦要繼續對勞工新村進行實打實的版本更新,把長白228街坊變成‘15分鐘社群生活圈’的公共服務中心,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現人民城市理念的實質。”

提及長白228街坊未來的“更新規劃”,長白新村街道社群規劃師李彥伯強調四個字“敞開胸懷”。“長白228街坊是一個現代化的社群綜合體,主要以社群服務為導向,功能定位複合程度高。這裡的‘15分鐘社群生活圈’規劃,以228街坊為中心,把10分鐘到15分鐘路程内的範圍都涵蓋在内,甚至已輻射到浦東。這裡将敞開胸懷服務周邊各大片區,其治理工作不僅需要長白新村街道的努力,也需要多元力量的加入。”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中老年人邊懷舊邊“嘗鮮”,年輕人感受時代魅力,孩子們盡情撒歡玩耍……在長白228街坊,經常能見到看似違和的祥和場面。“有容乃大”,煙火氣才得以在這個曆史文化潮流地标上空“缭繞不絕”。

長白新村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借此次交流的機會,推動街道更加深入地參與城市建設,為智能社會治理提供更多的楊浦典型、上海示範、全國樣闆。”

社群治理的新方向,是民心所向

智能車棚,為社群“戴”上“智慧安全帽”

一人一車刷卡進門,固定車位有序停放,在殷行街道開魯二村小區的智能車棚,一百六十餘個電動自行車停車位上均有數字标碼,與其對應的是車牌尾号。環境幹淨整潔,監控探頭、煙感報警器、噴淋系統一應俱全。

“我們老小區空間有限,以前停車亂象很常見。現在停放有序,充電價格也合理。我們很滿意。”居民王先生說。

開魯二村内還設有多處智能充電樁,最大程度為居民充電提供友善。“現在好比拆了身邊的‘定時炸彈’,我們的電瓶車要麼停在車棚,要麼就是在充電樁充電。固定車位都有登記,不允許亂停放,像機動車一樣管理。我感覺小區的文明程度也跟着提高了。”居民朱女士告訴記者。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據介紹,殷行街道現有173個智能車棚,是建立在實地調研、充分聽取民意基礎上的創新探索,不僅解決了轄區内三萬輛非機動車的停放充電問題,還形成了“觀、管、防”一體化的閉環系統,為社群“戴”上了“智慧安全帽”。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近日,在殷行街道城運中心,記者見證了一場模拟實驗。從業人員将點燃的香煙靠近煙霧報警器,智能車棚立即開啟報警系統,城運中心一網統管大螢幕的相應區域則同步發出異常情況提醒。

殷行街道平安辦主任丁向東介紹:“當安防裝置感應到火情時,消防設施将自動滅火,控制火勢蔓延,同時将相關資料傳送至智能車棚管理平台,生成案件,并通過預警裝置将案件資訊發送至相關人員手機,提示其盡快趕赴現場檢視。如非火災,從業人員在手機端寫明情況,平台予以結案。如真實發生火災,及時撥打119,向相關部門回報情況,火情得到控制後,在手機端寫明情況,平台予以結案,整個案件流程形成閉環。”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記者了解到,殷行街道轄區常住人口将近20萬,絕大多數居民依靠電動自行車出行。街道探索“黨建引領、政府引導、居民自治、市場運作、法治保障”的工作機制,目前已經實作“四位一體”(門禁、消防、充電、探頭)智能車棚的全覆寫。

當“15分鐘社群生活圈”邂逅“創意設計産業鍊”

目前,楊浦正在建構“1+2+3+4”創新型現代化産業體系,以12條細分産業鍊為“焦點”,創意設計,就是其中一條“鍊”。楊浦擁有一批活躍在上海乃至全國範圍的創意設計産業相關的中小企業,如今,這些企業将為楊浦的“15分鐘社群生活圈”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2024年上海市“15分鐘社群生活圈”行動方案提出,要推進“特色空間塑造行動”,以“十全十美”公共服務為導向,重點推動建設一批“人民坊”。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近日,在長陽會堂舉行的楊浦區創意設計産業鍊中小企業專場活動,同時又是2024上海15分鐘社群生活圈“人民坊”設計方案征集活動楊浦區宣講會。

何為“人民坊”?“人民坊”,即功能整合、空間複合的“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設定在區位适中、交通便捷、人流相對集中區域,最大程度滿足全年齡段各類人群的不同需求。

楊浦的15分鐘,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容器”?

這次,楊浦将殷行街道國偉路近閘殷路區域設為方案征集點位。“希望征集稿可以兼顧社群公共服務、促進社會交往、滿足多元需求的要素;健全社群文化活動場所,結合打造公共服務綜合體,使其成為殷行北片生活圈中心。”殷行街道管理辦負責人介紹了街道“15分鐘社群生活圈”的規劃願景。

楊浦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是楊浦區創意設計産業鍊的秘書長機關。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緊緊圍繞創意設計産業鍊需要,優化資源配置,全方位支援創意設計企業在不同階段的成長發展。“歡迎各位設計大咖參與我們的設計投稿。在此過程中,我們非常樂意為各位答疑解惑,激發大家的靈感。”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張辰霏 奚宇軒

圖檔為資料圖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