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玉祥的西北軍,巅峰時有50萬大軍,為何在中原大戰後迅速解體?

作者:長江大中華

在民國各地地方派系中,西北軍可是有着舉足輕重的曆史地位,從北洋混戰到抗戰,西北軍一直打滿全場。曾經的西北軍有多強大?依靠着馮玉祥的治軍才能以及蘇聯等其他國家的支援,到了北伐期間增加到了25萬人,巅峰時候算上收編和旁系可是有将近50萬大軍。可就是這樣一支可以跟北伐軍掰手腕的“強軍”,在中原大戰和抗戰結束後,卻奔崩離析,成了一盤散沙。

為何曾經輝煌的西北軍,在中原大戰後迅速解體?馮玉祥的西北軍到底結局如何?

西北軍解體

其實我們雖然習慣将馮玉祥的部隊叫西北軍,但實際上他們的正式稱号叫“國民軍”,隻不過因為馮玉祥曾經是西北軍政督辦是以得名“西北軍”。

馮玉祥的西北軍,巅峰時有50萬大軍,為何在中原大戰後迅速解體?

在直奉大戰前,馮玉祥隻不過是吳佩孚下面的将領,依靠和張作霖的合作将吳佩孚打跑,聯合張作霖控制北方。雖然其後和張作霖鬧翻,被東北軍打得很慘,但經過短暫的休整以及蘇聯的幫助下,西北軍整合了各方勢力在中原大戰前,又恢複巅峰。不過因為在中原大戰中,面對士氣旺盛的北伐軍,閻錫山的晉綏軍和馮玉祥的西北軍一路戰敗,馮玉祥本人也被迫下野。

中原大戰之後,馮玉祥上司的西北軍徹底瓦解,分裂成了四大派系,那麼戰敗之後的西北軍又何去何從呢?其實這些西北軍部隊,不外乎三個走向。

第一個,被國民政府收編。

在中原大戰之後,西北軍各部基本上都被打散了,但大多數都是選擇了易幟國民政府或者被其他軍閥勢力收編。比如說馮玉祥四大金剛之一的宋哲元,在中原大戰後,就選擇投靠了國民政府并被保留一個軍也就是29軍于京津等地。七七事變前一直作為前沿陣地抗擊日軍在華北的軍事擴張,巅峰時人數有10萬人。全面抗戰開始後,29軍被打散,張自忠和劉汝明部隊都編入其他部隊,29軍在抗戰中也也做出很多犧牲,張自忠、佟麟閣和趙登禹等人先後為國捐軀。

除了29軍之外,還有抗戰中名聲大噪的孫連仲,在著名的台兒莊戰役和淞滬會戰中,孫連仲都立下不小的戰功。特别是台兒莊。很多人都以為是桂軍打的(李宗仁指揮),但實際出力最多的卻是川軍和西北軍,在這一仗中徹底打出了西北軍的威風。

馮玉祥的西北軍,巅峰時有50萬大軍,為何在中原大戰後迅速解體?

除了嫡系出身的之外,早年出身西北軍的楊虎城第17路軍也順勢接受國民政府的整編,其麾下的第7軍和38軍都是抗日鐵軍,特别是孫蔚如的 第38軍可以說是國軍雜牌軍的精銳,多次在抗戰的中條山擊退過日軍的進攻。

西北軍中抗日的硬漢,當然也有滑頭的,他們經常性破壞抗戰統一戰線的。

比如馮玉祥最早是十三太保之一的韓複渠和石友三。韓複渠在抗戰中經常反複,作戰還是軍閥作風,以儲存實力為主,最後被老蔣以不聽指令為由直接槍斃。而 “倒戈将軍”石友三則是著名的牆頭草,早年在華北還和日本人勾結,雖然一度堅持抗日并和我軍合作,但最後選擇和我軍作戰,最終被忍無可忍的部下高樹勳在黃河邊處決。

另外龐炳勳也是晚節不保,當年在台兒莊打得很生猛,直接硬剛日軍“鋼軍”第五師團。在随後的抗戰中被俘然後接受日本人的條件成為僞軍,同樣反複的還有孫殿英,前期抗日後期卻和人民作對,最後在解放戰争中被我軍俘虜。

第二個積極起義加入我軍。

當然除了投奔國軍的,還有一部分人選擇加入我軍,這主要還是當時馮玉祥接受蘇聯援助的時,讓我當人員大量進入西北軍中,慢慢發芽。比如在甯都起義的董振堂等部,其實就是26陸軍孫連仲一部,他們後來成為我軍的紅五軍團,被譽為的“鐵後衛”,他們趁着老長官高樹勳不在廬山,直接率部起義。而在解放戰争中,多次和我軍合作的高樹勳毅然在1946年的時候選擇起義,加入我軍,隸屬于陳赓縱隊。

而除了26路軍的部隊之外,29軍餘部的張克俠和何基沣一直都是我軍的地下黨員,在淮海戰役期間,他們帶領的第三綏靖區在台兒莊帶領西北軍改編而來的77軍和59軍在戰場起義,直接導緻國軍防線出現缺口,黃伯韬後撤,淮海戰役爆發。

為何輕易解體

其實中原大戰後,不僅馮玉祥,就連閻錫山等人也下野了,但即使下野閻錫山也依然牢牢控制晉綏軍,即便是吃了敗仗的桂系李白,卻也依然控制廣西。那為何中原大戰後,還隻有西北軍解體?

首先還在于西北軍的成分,早先馮玉祥起家的時候靠的是“五虎将”:鹿鐘麟、張之江、宋哲元、鄭金聲、劉郁芬和十三太保: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複渠,石友三,張維玺,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等人。随後又有胡景翼和孫嶽等人加入,甚至馮玉祥還收編了郭松齡和張張宗昌的部隊 。

是以部隊成為比較雜,說白了大家都是在一起抱團去取暖的聯盟而非誰上司誰。别看都團結在馮玉祥周邊,浩浩蕩蕩有将近50萬大軍,可一旦遇到困難,大家肯定作鳥獸散,本身這些人皆是馮玉祥以利益拉攏,談不上忠誠。

其次還在于馮玉祥的個人原因。

馮玉祥的西北軍,巅峰時有50萬大軍,為何在中原大戰後迅速解體?

馮玉祥總是喜歡将軍隊當成“家庭”,企圖用教化以及打情感牌打動這些人,剛開始初創的時候還能畫點餅。但這些人勢力開始增長,紛紛成為一方大員之後,這個光靠交情肯定很難籠絡人心。事實上當初的馮玉祥在中原大戰的戰敗還是拜自己人所賜。大戰中韓複渠和石友三分别被老蔣收買,楊虎城等人甚至和自己舊同僚開戰,吉鴻昌也棄他而去。因而孤家寡人的他不得通電下野。

最後,還是實力的原因。

當時的陝西、甘肅和大西北在中原大戰時期,連續三年歉收,而這些地方又是西北軍的發源地,經濟受損的西北軍在中原大戰之後,根本得不到補充,别說軍饷和武器彈藥的補充了,想要吃飽都很困難。即使馮玉祥再能畫餅,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這些人也受不住财大氣粗的閻錫山、老蔣等勢力的誘惑,自然紛紛脫離西北軍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