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阿壩高原相遇,援川幹部三年留下了什麼?

作者:浙江融媒體

溫州向西2000公裡、海拔向上2000米,這是樂清市駐四川阿壩州理縣幫扶工作隊紮根的大緻坐标。

過去近3年時間裡,樂清幹部們帶着1.65億元對口支援資金,援助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通過項目建設、資源引入、經驗推廣,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發展優勢。

眼下,援川三年進入倒計時。“齊心協力”“忙着改變”,成為了樂清、理縣兩地幹部群衆的共識。近日,記者走進一戶戶農戶牧民家中,一個個鄉村振興項目點上,一群群黨政幹部忙碌的身影間,聽到許多對口支援阿壩的故事,記錄三年間他們為當地留下了什麼。

留下好風景

距離成都160公裡的孟屯河谷,因為豐富的自然資源集于一身,風貌猶如仙境,被人們稱為“夢開始的地方”。而對于從小在這裡長大的90後藏族小夥兒何新丹而言,他的“圓夢之旅”是從對口支援工作隊到來後開始的。

在阿壩高原相遇,援川幹部三年留下了什麼?

何新丹的家在孟屯河谷所在的上孟鄉塔斯村村口,家門口醒目地挂着“吾鄉酒店”的招牌。“趕緊進來喝茶、曬太陽。”何新丹熱情地招呼我們在小陽台裡坐下。眼前半人高的窗牆外,兩座高山挺拔高聳,其間一條小河緩緩奔來,框出了一幅“孟屯河谷山川圖”。豎起耳朵聽,嘩嘩的流水聲就回蕩在耳邊,引得人想趕緊入景觀賞一番。這一念頭被何新丹看穿,他說,來住店的客人都是奔着這景來的。他熟練地指了指通往河谷邊遊步道的路,推薦我們一會兒去走走。

在阿壩高原相遇,援川幹部三年留下了什麼?

(記者與樂清幹部走進何新丹的民宿采訪。謝甜泉 攝)

雖說美景是大自然的饋贈,然而過去這裡是片荒地,遊客透過車窗看看風景,或是下車拍個照,就算是來過了。直到兩年前,對口支援理縣的工作隊前來考察。“他們說用閑置土地連片流轉的方式,招引農旅項目來村裡開發。”上孟鄉宣傳委員何蔚回憶道。這些名詞對他們來說太陌生了,但幾個關鍵資訊很吸引人:盤活土地,不需要自己種地,能賺錢,還有好風景……

看着工作隊幹部幾乎每周都來,每次帶着不同人對着這片地不停比劃着,有規劃院的,有研究種植技術的,還有農旅營運的……再加上附近的日波村已經先一步完成改造,成了網紅村,村民們開始從質疑轉向期待。

在阿壩高原相遇,援川幹部三年留下了什麼?

(日波村貌。周琳子 攝)

2022年下半年,“遇見塔斯”農旅觀光休閑園項目準備啟動。次年,村集體閑置土地開始流轉,工作隊引入營運方,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租用土地,第四年起租金漲價并開始分紅,随後每年增加10%的比例持續分紅。“憑着閑置的土地,能得租金和分紅,村民們支援的聲音特别一緻。”何蔚說。

如今45畝荒地搖身成為了飄香的妮娜公主葡萄、高原芬芳李種植采摘園,其間點綴着藏羌風格的園藝獨幕喜劇,能賞能玩能體驗,旅遊業态一下子豐滿起來。村幹部和村民們也整理起邊角地,打造一個個幹淨精緻的藏家民宿小院。

從去年夏天開始,村裡114戶民宿收到了火爆的預訂,3920張床位在高峰期幾乎全部搶空,日均遊客量破萬。

何新丹的民宿在2023年營收超過了20萬元,經濟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視窗的好風景,養活了全家人。”何新丹感慨道,他打算先用賺的錢還完貸款,然後把小轎車換成大越野。村裡,家家戶戶都和他一樣,充滿了對美好未來滿滿的期待。

留下好經驗

塔斯村的變化,源自浙江的“千萬工程”經驗。2021年樂清對口支援工作隊抵達後,對理縣11個鄉鎮、14個重點部門和71個村全面走訪調研,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樂清援川幹部們與理縣幹部商量,決定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入手,改善基礎設施,提升産業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三年間,對口支援的樂清駐理縣工作隊持續投入3500餘萬元,先後對丘地、甘堡、卡子、塔斯、日波等村子進行重點打造。

援川幹部、理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挂職)朱小恭介紹,少數民族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有很大的不同,為此工作隊注重向理縣幹部、群衆請教學習,依“理縣所需”傾“樂清所能”,努力将浙江的改革創業經驗,結合當地實際落地生效。

“光靠資金投入其實遠遠不夠,浙江幹部有好眼光和強執行力”,日波村“一肩挑”幹部楊友明這樣歸因村子的改變。在當地幹部看來,從浙江來的幹部腦袋裡裝着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通過挖掘鄉村特質資源,一批村子都有了獨屬于自己的“氣質”。

2021年起,對口支援工作隊打造“再見日波”文旅品牌,投入上千萬資金做足自然風光開發文章。孟屯河兩岸,依勢而建的河堤、小橋、亭子、遊步道,都是村民和遊客們最愛的打卡點。

改造效果很好,但過程并不容易。“我在浙江的鄉村發現,他們的村子裡通過土地流轉,不僅騰出發展空間,村民還能獲得土地租金、項目入股股金、參與項目營運的薪金。”楊友明回憶起和其他理縣的村幹部們一起到樂清學習的經曆,這些“新鮮”做法記憶猶新,但怎麼步步推進卻讓人頭疼。

“我們要以情動人,以機制保障有貢獻的人。讓村民們知道騰出土地,發展了村子,不隻是為村子,最終受益的是自己。”讨論中,工作隊幹部的話,讓村幹部、鄉幹部們都有了方向。大家統一思想,逐一上門做說服,介紹項目建成能帶來的利好。

15天的集中攻堅走訪,說服15戶村民讓出了21.1畝土地和李子、核桃、花椒等310株經濟作物。在建立成的濱河路東側,一張特殊的“光榮榜”記錄下了他們的貢獻。“單戶最多征占土地7畝,果木92株,村裡沒有花一分補償錢。”楊友明說。

工作隊也高效兌現了承諾,1500萬元援建資金及時到位,“幹部們真心想把好事做實,這也是村民們願意支援的重要原因。”日波村的經驗效果在周邊村迅速傳播,村村都開始了複制推廣。

目前,阿壩州正分批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朱小恭表示,這項工作浙江先行一步,有一些經驗積累,為當地發展,幫着想,不如一起想;幫着幹,不如一起幹。三年間,“趣味鄉村”通化鄉卡子村、“河谷秘境”上孟鄉塔斯村、“屯兵故裡”甘堡鄉甘堡村、藏式婚禮目的地“古爾溝鎮丘地村”……有了屬于自己的發展“名片”,村子的振興路正越走越寬。

留下好作風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對工作隊幹部的初印象,“不了解”“不适應”在受訪的當地幹部群衆口中,出現頻率非常高。

發改作為對口支援工作的線口部門,理縣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萬航與工作隊的接觸非常多。在萬航的記憶中,馬不停蹄是工作隊工作的常态。“三年間,工作隊把理縣11個鄉鎮71個村(社)都走了許多遍。他們經常白天下鄉去鄉鎮看發展項目進度,去老百姓家做說服,中午、晚上吃完飯,趁着休息時間就組織開會,把一些方案再優化,任務再細化。”回憶起這些點滴,萬航感慨,剛開始不太适應,但現在本地幹部也在轉變,幹勁也上來了。

在阿壩高原相遇,援川幹部三年留下了什麼?

(卡子村村口。謝甜泉 攝)

“為了見一個人才,花5小時開到350公裡外的若爾蓋,聊了2小時,當天就要返程。”同行的駕駛員回想起這趟出車,有些不了解。

“為了找一個人才,一天跑了700公裡。我們體會到,這樣做實際上是瞄準一個好項目,就一定要拿下的決心。”理縣經濟商務和資訊化局長謝一璨這樣評價道。從若爾蓋,工作隊招引到了樂清商人章紀錢團隊,帶回來了海拔2300米以上無法種植經濟作物的解決方案,激活理縣高半山一萬多畝閑置土地。成功試種出的高原“香香李”和“雪域明珠李”,預計第三年畝産可達2000斤左右,是現有理縣水果畝均收益的2-3倍。

謝一璨介紹,看着有些“死磕”,其實帶來了新工作方法和要求。針對理縣地理位置偏僻、運輸成本較高、産業配套缺乏、土地資源稀缺等現實問題,工作隊指導理縣參照四川省和阿壩州标準,建立了理縣工業畝均效益評價體系,招引湖北興發集團在下孟工業園區投資約50億元建立綠色基材(工業矽)項目,達産後年産值可到60億元。像這樣的一批項目有效優化了工業結構,今年一季度理縣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了32%的高增長速度。

“意見不同也是常有的,甚至要起争論,但我們的目标是一緻的。”理縣公共就業和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主任唐林說,三年裡,在浙江推進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号發展工程”背景下,兩地共同建設“樂·理”勞務協作數字資訊平台,實作人才、勞務供需即時對接。工作隊還引入浙江海甯和成都樂商服裝協會資源,建成了一批“樂·理 ”輔料加工基地、共富工廠中的房間,讓220多名閑賦勞動力在家門口得到靈活就業。

從不了解到了解,從不适應到适應,當地幹部們逐漸在一個個落地的項目中看到了“死磕”的效果。

通化鄉卡子村“一肩挑”幹部王強,和工作隊一起參與了整村改造。“方案稿來來回回改了六七十次,有時節假日、深夜也要讨論,就幹脆把會開到線上。”王強說,“外地幹部況且為我們的村子這麼盡心付出,我們建設自己的家園哪還有理由偷懶。”村子如今成了西南的高校舉辦大地藝術節所在地,一年年沉澱的藝術創作成果讓小山村搖身一變成為“潮村”。王強正帶着村幹部們籌備着今年的藝術節,要把村子的空間改造和品質提升一直做下去。

“正是因為他們的敬業、認真,讓援建資金在高原投出了大效益,才能收獲老百姓的滿滿好評。”理縣經濟商務和資訊化局長謝一璨這樣評價道,“我們也在這一過程中,邊做邊看邊學先進的發展思路、認真的幹事态度,這是工作隊即使離開也會留下來的寶貴财富”。

【潮新聞+】

對口支援不止提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準,還通過一批專技人員的努力,“真心真情”回應群衆期盼,讓當地的醫療、教育等水準得到提升。

授“理”以“漁”,開展醫療幫扶。建構“半小時醫療服務圈”,建立樂清理縣兩地人民醫院遠端醫療合作體系,彌補理縣醫療技術不足的短闆。投入1000萬元建設桃坪羌醫衛生院,加強民族中(羌)醫保護、發展,提高理縣醫療條件。累計安排100萬元用于醫療衛生人才外出交流學習,學習先進醫療技術、管理理念。

創新機制,開展教育幫扶。攻堅理縣中學“浙江班”,發揮支教教師作用,提高理縣高中的教學品質,2023年理縣中學聯考成績取得了近10年來曆史性的重大突破。累計資助理縣52名國中畢業生赴浙江就讀中職學校,針對性地培養勞動技能。三年來持續投入1600萬元用于當地學校校園文化提升改造。

精準纾困,聚焦助殘幫扶。三年來,樂清工作隊累計争取社會幫扶資金2500萬元,各類物資548萬元。邀請溫州、樂清等公益組織和愛心人士陸續到理縣開展助學、助殘、助困活動,持之以恒的開展“光明行”“健足行”等公益活動。

來源:潮新聞用戶端 記者 周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