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江南北鴨不同

作者:中國烹饪雜志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産,大江南北鴨種各異,從野鴨到家鴨,曆經物種、時代、食俗的變遷,生發出風味多樣的鴨肴文化。一南一北的美食作家——許曉春、馮大川,尋着記憶中細膩綽約的福建鴨肴與粗犷醇厚的山東南陽燒鴨。且看鴨味千面,筆墨生香。

大江南北鴨不同
大江南北鴨不同

福建的鴨子能寵盡量“寵”

“她的清蒸白菜肥鴨是有名的,鴨子蒸爛了,吃起來又嫩又滑,連骨頭都可以啜,白菜在鴨油裡蒸爛,入口即化。”林語堂次女林太乙在《林語堂傳》裡,把她母親拿手的一道鴨子菜肴寫得栩栩如生。

林語堂和太太廖翠鳳都是閩南人。閩南民間普遍認為鴨子滋陰溫補,是以吃鴨盛行,鹵鴨、姜母鴨、鹹水鴨、冬粉鴨、鴨肉粥、鴨肉面線、四物番鴨湯……包括林語堂寵愛的這道清蒸白菜肥鴨,哪怕人已在海峽對岸,卻依然在鴨油裡泛着濃濃的鄉愁。

大江南北鴨不同

冬粉鴨

福建人吃鴨,除了寵家鴨、菜鴨(水鴨),還寵番鴨。番鴨以“番”冠名,屬于自海上絲綢之路舶來的域外品種,其特點為“大如鵝,足微短,兩頰紅如雞冠”,最早進入中國是被官宦富商當寵物養的,後來才逐漸入馔。

最為風靡福建和台灣的鴨菜肴,莫過于姜母鴨,以正番鴨為主料,選用上好的老姜(閩南人稱老姜為“姜母”)、黑芝麻油及高粱油烹制,有養胃健脾、驅寒活血之效。閩南的姜母鴨講求一個幹香,而台灣則更常做成湯煲,各具風味,但“靈魂”一緻。如今,新派的閩菜把它進一步優化,加入鮑魚等高端食材,姜母鴨焖鮑身價倍增,同時新創“第一口吃姜,第二口吃鮑,第三口吃鴨”的程式,吃姜母鴨有如品美酒,口感層層遞進,頗具“恩寵”。

大江南北鴨不同

将傳統與創新融合的“姜母鴨焖鮑”

福州多溫泉,城市泡在“湯”裡,鴨子也更寵湯湯水水,如紅炖番鴨、扣芋鴨都是名菜。郁達夫的《飲食男女在福州》特别提到“倉前的鴨面”,即福州鼓樓區米倉前的一家“鴨面”,這家店已無從尋迹。近年來,一些閩菜館複原了這道“鴨面”,食客依然紛至沓來。

大江南北鴨不同

鴨肉面線

福州人另有一款關于鴨的終極滋補之物,稱為“鴨露”,以正番鴨密閉緊實幹蒸,不加一滴水,一隻七八斤的番鴨,焖出來的鴨露不過一碗而已,用來拌或調味,可稱“寵飯之王”。此外,閩西山區的連城白鴨,可以搞出一席全鴨宴;建瓯的闆鴨則位列中國四大闆鴨之一,擇霜風天制作,不鹹不柴;武夷山熏鴨,通身抹上紅彤彤的辣椒熏制,入口堪比武夷山水之“九曲回腸”了。

文、圖 | 許曉春

微山湖野鴨漁獵文化 與南陽燒鴨

在山東,微山湖家鴨因與其祖先有着相似的麻雀羽毛,又俗稱為“麻鴨”。微山湖麻鴨是中國四大名鴨之一。

過去,微山湖漁民有“槍幫”和“鴨幫”之說,就是指專門捕獵野鴨的漁民,然後再賣給岸上的“鴨子鍋”,即煮鴨戶商販。現在微山湖野鴨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能吃更不能打了,但可以講講這一古老的漁獵文化。

每年入冬,曆經北方秋肥的野鴨便飛來微山湖越冬,于是那一襲白衣白帽的獵鴨者架一杆老鴨槍,劃一葉小舟,就悄悄出發了。打鴨子都是在深夜,趁它們熟睡的時候進行捕獵。有微山湖民謠為證:“一條槍榴五尺長,哥帶小妹奔淩汪,光顧着聽妹唱漁歌呦,成堆的野鴨忘了裝。”

處理這種野鴨,拔毛是個麻煩活兒。開水一燙,它就會出油,水溫控制在多少度是商業機密,還有人說用松香熬化,像褪豬頭毛一樣處理。我沒見過,但知道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就是幹拔毛,直接往下拽毛,然後用草木灰搓,但很費工夫,然後漂洗、開膛,再漂洗,下鍋煮一兩個時辰後撈出晾涼,第二天一早上街售賣。

當地鴨子的吃法雖然也有如鹽水鴨、香酥鴨、風幹鴨、闆鴨之類,但終究沒有燒鴨受歡迎、名氣大。

在碧波浩渺的微山湖中漂浮着一個叫南陽的孤島小鎮。鎮上一間百年古色古香的筒子屋門面下蹲着一位賣鴨老者。他嘬一口小酒,嚼兩下鴨肝、鴨爪,不時地與店家說着鄉間俚語,旁邊的柳條籃子裡是用幹荷蓋着的燒鴨,透着陣陣幽香。打開浸軟的幹荷,首先沁入鼻的是一陣荷香,吃到嘴裡先是鹹味、大料香味,再是鴨的草腥子味,這幾種味互相滲透交融,回味悠長。

大江南北鴨不同

南陽燒鴨

從嚴格意義上講,微山湖的燒鴨是“醬”而非“燒(紅燒)”。至于為什麼叫燒鴨就不得而知了。小鎮上的鴨鍋至少有300年曆史,最多時有幾十家。每年入冬,挨家挨戶的大人小孩就都忙活起來了,一條小街上飄着的盡是那鴨鍋的香味。南陽的燒鴨子之是以久負盛名,其一在它的湯,街上的湯鍋幾百年的不稀罕。鹵或醬出來的食物好不好吃,全在湯上,然後就是鴨子的原味了。

鴨鍋到夏天不煮時,就把湯子擱起來。怎麼存放呢?第一先篩選上好的沙土,也有說是觀音土,淘淨後放入鍋裡炒熟,倒入燒開的鴨湯鍋中,土把湯充分吸幹,再放到太陽下曬幹、搓碎,裝進口袋。來年再煮時,用水化開,沉下沙土,撇出藥引子,添料加水就可以了,靠的是一個老味。更有甚者把濕土制成一塊塊的方磚,陰幹後儲存,時間更長久。

用煮野鴨的湯子、方子來煮家鴨,雖然少了些草腥味,但卻也多了些人情味。

文、圖 | 馮大川

責編 | 褚宏辚

校對 | 予津

本文内容選自《中國烹饪》雜志2024年4月刊,歡迎轉發到您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背景,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轉載時請在顯著位置注明來源及作者署名。

點選下方封面購買

大江南北鴨不同

點選下方連結

檢視更多專題菜單

排骨 | 牛肉 | 羊肉

雞肉1 | 雞肉2 | 雞湯

大江南北鴨不同
大江南北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