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泸定橋:川藏線上“中國紅色第一橋”

作者:西藏主要新聞

泸定橋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縣泸橋鎮,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次年四月初四(1706年5月15日)建設完成。同年八月,清康熙帝題寫“泸定橋”橋名。1961年3月,泸定橋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泸定橋:川藏線上“中國紅色第一橋”

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泸定橋”牌匾 攝影:張宇

  泸定橋東橋頭樹立着“康熙禦碑”,記載着修建泸定橋的原因。在泸定橋建成之前,大渡河沿岸隻有沈村、烹壩和子牛三個渡口,川藏兩地的來往客商隻能通過溜索、皮船等方式渡河。加之大渡河夾在二郎山與貢嘎雪山之間,水流湍急,舟楫難行,對茶馬互市造成了較大的交通困難。四川巡撫能泰上任後,奏明康熙帝準許修建了泸定橋。

泸定橋:川藏線上“中國紅色第一橋”

圖為泸定橋東橋頭“康熙禦碑”内容 攝影:張宇

  泸定橋長103.67米,寬3米,橋身由十三根鐵鍊組成,包括九根底鍊和兩側四根扶手鍊。十三根鐵鍊重達21噸,整座橋用鐵達40噸。鐵鍊由28毫米的鐵條手工鍛打成長形扣環連結而成,全橋共有12164個鐵環。清康熙年間鑄成的鐵環上還保留有當年鑄造工匠的印章,是當時終身責任制的展現。

泸定橋:川藏線上“中國紅色第一橋”

圖為泸定橋鐵鍊上的鑄造工匠印章 攝影:張宇

  如今的泸定橋鋪設有縱橫兩向木闆供遊客行走體驗,登上泸定橋便可馬上感受到它的驚險奇絕。每條木闆的寬度僅能容下一隻腳,若是遇到相向而行的遊客,隻能暫時側身避讓才能通行。過橋時,橋身不斷晃動,透過木闆間的縫隙可以窺見腳下奔流而過的大渡河水,讓人不自覺地加快腳步,不敢在橋上多做停留。

泸定橋:川藏線上“中國紅色第一橋”

圖為西橋頭視角泸定橋,遊客在中間三條木闆通行,救生員在兩側的木闆保護遊客安全 攝影:張宇

  西橋頭是紅軍飛奪泸定橋時的主要陣地之一。1935年5月29日清晨,紅軍先遣部隊紅一方面軍二師四團飛速趕到泸定,占據西橋頭。下午四點,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親臨橋頭指揮戰鬥。西橋頭一側的山上還保留着炮兵陣地舊址,22名勇士正是在炮兵的掩護下才得以爬過被燒得滾燙的鐵鍊,沖向東橋頭。飛奪泸定橋戰役的偉大勝利為紅軍北上打開了通道,也讓泸定橋留名史冊。

泸定橋:川藏線上“中國紅色第一橋”

圖為飛奪泸定橋炮兵陣地舊址碑文 攝影:張宇

  泸定橋在維護國家統一,促進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在茶馬互市年代被譽為“東環泸水三千裡,西出鹽關第一橋”。泸定縣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葉丹介紹道:“如今的泸定橋已經曆了300多年的風雨曆史,為了保護泸定橋,當地群眾按照‘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規律對其進行維護和修繕。”

泸定橋:川藏線上“中國紅色第一橋”

圖為無人機拍攝的泸定橋 攝影:陳浩力

  近年來,泸定縣始終秉持着“鄉村振興、交通先行”的理念,推進高速和國省道建設。通過“一心一線兩軸七點一廊一網”項目,在國道318沿線開展城市品質提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提升工程,緻力于将“紅色寶地”泸定建設為川藏線上集旅遊服務、康養休閑及教學研培功能為一體的“山水公園城市”。

來源:中國西藏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