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作者:文史檔案室

克什米爾,已經成為印度的“夢魇”。

懸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頭上的克什米爾地區,是名副其實的“火藥桶”,隻要印巴有一點不高興,克什米爾“說炸就炸”,至少在過去的77年間,這裡已經發生了三次真刀真槍的戰争。

都說印度想借克什米爾成為“亞洲霸主”,也得看能不能實作,現在的克什米爾就像是一個燙手山芋,即使印度接住了,也必左右為難,根本守不起。

為什麼說克什米爾是印度的“夢魇”?

克什米爾這顆釘子,印度又真的拔得動嗎?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英國留下的爛攤子】

18世紀中期,克什米爾在事實上不屬于印度,或者說隻是印度名義下的附屬,它直屬英國。

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孟加拉國大部分地帶,在當時有個統一的名字——印度次大陸,都是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地。

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倚仗亞洲殖民地,劍指沙俄帝國,毫無顧忌地殺入北美洲和非洲,可以說目中無人。而印度殖民地因重要戰略位置,被英國人贊譽為“日不落帝國帽冠上的明珠”。

而克什米爾,看着不起眼,卻是明珠與帽冠中間的連接配接點。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當時英國以整個印度次大陸為背景,将克什米爾列在“特殊戰略眼位”。

英國認為,克什米爾地處特殊,是對敵其他國家的一層屏障,要直接控制它作為“瞭望哨崗”,監視亞洲、沙俄還有北美洲等的行動。

英國人給克什米爾的土王也劃出了實際管轄範圍,即後來的“小克什米爾”,也是當時真正的克什米爾。狡猾的英國還在地圖上往外劃大一圈,目的是将來友善找借口進一步侵略。

但大英帝國做事向來要面子,為了找塊“遮羞布”遮住自己真實的意圖,專門對外解釋說:“這是在實際行政區外再加兩道防線”,而多加出來的據說是防禦線和戰略線。

這麼一來,“大克什米爾”出現了。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不過,防禦線和戰略線裡的多餘邦區,實際各自獨立,并不歸克什米爾土王轄管。

英國還給自己這種“三道杠”行為,起了一個很科學的名字,叫“科學邊疆”。強權之下,大英帝國隻要開炮就有生意做,當時沒人敢反駁,

而克什米爾的地區劃分,就此留下了一筆糊塗賬。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蘇聯崛起,英國從世界霸主位置滑落,很快就丢失了“帽冠上的明珠”印度次大陸。而印度次大陸也在一系列的格局影響中出現變故,分裂成兩大塊。

先是巴基斯坦從次大陸中獨立,之後又獨立出當下的印度。

1947年,英駐印總督蒙巴頓釋出了一項“分家協定”,即“蒙巴頓方案”,規定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歸屬權以及各自的自治方案,等于正式把印巴分了家。

從此英國退出印度次大陸,不再當宗主國了。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但是英國很缺德,它忘了說,克什米爾是誰的。

【克什米爾之争】

克什米爾本來想獨立,但英國剛退出後不久,克什米爾内部就開始鬧亂子。

克什米爾的土邦信奉印度教,有意加入印度;但當地77%的人民是穆斯林,他們更想加入巴基斯坦,那裡才是穆斯林的天堂,這兩派很快就鬧崩了。

1947年9月,克什米爾的穆斯林們造反,與大君的親兵發生流血沖突。克什米爾大君慌了,他向印度政府表示:“克什米爾要加入印度,請派兵協助。”

另一邊巴基斯坦不樂意了,他們認為,克什米爾大部分人民心向巴基斯坦,大君此舉是“一意孤行,違反民意”,而印度是陰謀奪取。

為争奪克什米爾地區,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了大規模沖突。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這時蒙巴頓總督一看屁股沒擦幹淨,生出新問題來,又火上澆油地說,

“按照我留下的《加入協定》,克什米爾不論加入誰,都是為了幫助其内部的穩定,一旦穩定,克什米爾就有權自治,并且《加入協定》也不是永久的,隻要能自治,克什米爾可以退出。”

這裡翻譯一下啊,英國的意思是:

克什米爾獨立是不行的,但誰能給它更好的保障,就加入誰。不過誰也别把手伸太長,克什米爾就是個“特殊存在”,它還是要自治。

這麼一來,能不更亂嗎?

從古至今,自治而不獨立的地區,隻歸屬于一個國家可以,要是有了兩個國家選擇,那就勢必是“二虎相争,必有一傷”。于是印巴兩國就這麼一打,打到了1948年年底。

印度當時很氣憤,把狀告到了聯合國。

最後,由聯合國出面調解,給印巴劃定了“實際控制線”,克什米爾的旁遮普一帶歸巴基斯坦,而剩下的3/5地區則歸印度管轄。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這次應該沒什麼問題了,可是兩國也就消停了十幾年,到1965年,又打起來了。原因隻有一個,印度不服氣,想徹底吃下克什米爾的賊心不死,而巴基斯坦自然也不會拱手相讓。

而夾在中間的克什米爾别說獨立了,應付兩國争奪發生的戰亂都夠受了。

【印度的“夢魇”】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65年打的一仗,以印度慘敗而收局。

但以印度一貫的尿性,自然不可能輕易服輸。

果不其然,1971年,因為時值巴基斯坦内亂,印度立馬發兵進犯,而這一仗改變了南亞的格局——印度鼓動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獨立了出來。

從此東巴基斯坦不複存在,成為後來的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是以元氣大傷。但是,巴基斯坦死守住了克什米爾的部分地區,終沒讓印度得逞。

到21世紀,印度更是雄心勃勃,立志成為亞洲大國,最好超出中國,引領亞洲局勢。從近些年莫迪老仙“熊抱特朗普,出櫃以色列”的種種操作,就能明顯看出這一點。

從地緣上說,印度要想“向前踏一步”,最好的戰略瞄準就是克什米爾。

一是克什米爾是中亞、東亞和南亞等的交通隘口,為各國提供了在亞洲國家間的貿易關口。

二是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夏季首府——斯利那加,位置險要,離印度首都新德裡是700公裡,而離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蘭堡僅200多公裡。一旦發生戰争,印度将是“天子守國門”。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而如果想守住印度,印控克什米爾是第一道關,首都新德裡就是第二道關。新德裡一失陷,以印度平原的戰略地勢,大軍進入簡直等于一馬平川。若完全奪下克什米爾,則可進一步威脅巴基斯坦、甚至阿富汗等地區;而若失去克什米爾,則是“退守國門”,無險可守。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印度一旦奪下了克什米爾,就實際掐住了巴基斯坦的脖子。

因為巴基斯坦境内的三條主要河流發源地,恰好在克什米爾境内,如果河流被印度截流或改道,相當于斷了巴基斯坦的農業灌溉、保收,外加全國大部分的水利發電,巴基斯坦的民生危矣。是以可以想象,要是奪下克什米爾,印度能笑的有多歡。

不過,想象隻能是想象。

巴基斯坦的一次次死守,絕不相讓,加上克什米爾地區内部的長年戰亂,群眾逆反意的愈發嚴重,印度逐漸意識到:關于克什米爾的争端,已變成了自己揮之不去的“夢魇”。

在逐年的戰争消耗和反對聲中,發展到今天的克什米爾,讓印度既拿不起,又放不下。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克什米爾,“天堂”之域

克什米爾,有“天堂”之稱,撇開戰争不說,它原本應該是最獨一無二的旅遊勝地,它的境内有世界第二絕峰喬戈裡峰,還有有“小西藏”之稱的拉達克。

可它一直在被迫擁抱苦難。

第三次印巴戰争之後,自上世紀80年代起到今,印巴兩國又發生了數不清的摩擦和争執。

莫迪上台後,美國曾有意介入做“調解人”,莫迪政府雖沒有當即拒絕,但後來還是發聲:克什米爾的事,隻能由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自己來協商解決。

在今日印控克什米爾境内,駐守有至少50萬的印度兵,這些人吃的都是克什米爾的戰備,消耗非常大。這讓克什米爾的基礎經濟發展舉步維艱,也造成了大量當地年輕人揭竿而起。

也是以,印度軍人總是時不時在當地搞戒嚴,嚴查集會,并槍殺“反對組織成員”。

巴基斯坦人則把這些争鬥場面都記錄了下來,在“自由克什米爾”區域大肆宣傳,這更加劇了今日的印巴民族分裂。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在印巴對克什米爾的實控線上,上千公裡的防線兩面,分别駐紮不下25萬的印度兵和不下10萬的巴基斯坦軍人。其中在海拔最高的錫亞琴冰川防線,活活凍死雙方不下數千名軍人。

2014年,莫迪到這個有“世界最高海拔防線”之稱的地勢檢視,耐人尋味地說:就在這個地方,我們印度受到‘恐怖主義分子’襲擊死去的軍人,比這些年戰争的傷亡還大。

而他口中的“恐怖主義分子”,有很大一部分是克什米爾原本隻想着安居樂業的平民。

英國設無解之局,印巴卻以死相争:克什米爾已成印度的“夢魇”?

守難,戰難,克什米爾,像是印度再也治不好的那一塊心病。

未來,克什米爾将要去哪裡?或許,它最好的結局還是保持獨立。

起碼印度應當收一收野心,與巴基斯坦坐下來,真誠談判決策戰争之外的最佳收益,因為克什米爾的利益,早已不是印度獨家可維持的利益。

參考資料:

[克什米爾争端] 央視網

[印巴沖突再次爆發,有必要梳理一下克什米爾問題的來龍去脈] 國防時報TV

[克什米爾問題出路何在] 光明日報

[克什米爾地區沖突不斷更新,目睹印巴相争72年] 環球網

[東方智庫:印巴沖突緣何難以平息?] 縱相新聞

[南亞觀察|關于克什米爾特殊地位的三個重要史實] 澎湃新聞

繼續閱讀